UC头条:老药新用: 北大教授发明抗癌新方案

最近几年,抗癌圈里最热门的两个词是:精准医学和免疫治疗。所谓免疫治疗,主要是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LAG-3单抗(具体这个玩意,很快这玩意也要上市了)等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点击加载图片

至于精准医学,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致癌突变,然后按照突变的具体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比如,EGFR突变的肺癌对应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泰瑞沙;HER2扩增的乳腺癌对应赫赛汀、帕妥珠单抗;BRAF突变的甲状腺癌对应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

提到精准医学,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不同的癌种,假如携带有相同的突变,是否可以用相同的药物来治疗。

比如BRAF突变,最早研发出来的靶向药(维罗非尼、达拉菲尼 曲美替尼等)是针对恶性黑色瘤的,那么BRAF突变的肺癌能不能用?BRAF突变的甲状腺癌能不能用?BRAF突变的结直肠癌能不能用?……这个问题,有三个不同层次的答案:

第一个层次,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和治疗规范而言,当然不能随便“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在没有新的临床试验得出靠谱数据之前,坚决不能用。理由是,的确并不是一定能照搬照抄。事实上,BRAF突变的肺癌、甲状腺癌事后证实,直接照抄是可行的;但是BRAF突变的肠癌,直接照抄是不对的,需要考虑三联治疗,爱必妥 达拉菲尼 曲美替尼。

第二个层次,对于其他治疗均失败的晚期难治性病友而言,反正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那么在身体条件、经济能力许可的条件下,试一试也无妨,万一有效呢。

第三个层次,既然老药别用有一定前景,但又没有过硬的临床试验数据,那么最靠谱的方式就是由权威医学专家主持一个符合规范的临床试验,一方面可以收集相关数据、二来也给愿意尝试的难治性病友一个合理合法且免费的试药机会。这是三方共赢的上上策。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不,近期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郭军教授就开展了一项利用CDK4/6抑制剂帕博西林(爱博新)治疗晚期CDK4信号通路变异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

帕博西林,目前被批准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其他癌症并无适应症,也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但是不少细胞试验、动物试验等数据提示,该药物用于治疗CDK4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癌症,或许也有效。所以,那就搞个临床试验来试一试。

15个CDK4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晚期难治性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入组,接受帕博西林治疗。

结果显示:3位患者肿瘤有所缩小,其中1名患者缩小超过30%(该患者疗效一直维持到作者发稿时,尚未停止),全体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5个月。更进一步全基因组分析显示:MCM7扩增的患者,更容易从帕博西林治疗中获益;而JAK2缺失或SH2B3扩增的患者,或许天然是耐药的。

点击加载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