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老子曾说:“浊而静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

一杯浑浊的水,当你不断去晃动它的时候,你所能看到的,就是“浑浊”之物充斥着这个水杯,哪里都不会有“干净清洁”的水。可如果你把这杯水放到桌子上,然后让它静置下来,不久,它也就变得“清浊分明”了。

水如此,人也如此。如果人的内心过分急躁,甚至每天都暴躁行事,那么,你所遇到的任何事儿,都会让你深陷困境之中。因为这些事儿,将会化为无数的“劫难”围在你的身边。

人心不静,万般皆失,人心若静,万事皆成。世间之事,本就是以“急躁”为主。就像人去赚钱,总是想一步登天,进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像人去工作,总想明日便能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可这种急功近利之心,又能给人带来什么呢?

最后,只会是越急躁,失去的就越多。就像一杯茶,明明要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它原本的韵味。可如果你一吞而下,丝毫没有“慢品”的过程,那么,你啥味道也尝不到。

人生,想要顺心如意,那么就得“静心沉气”。人生,想要有福气,就该懂得“缓缓”而行。人,最好的状态,其实就像“水流”一样,缓缓地流淌,细水长流,最后才能水到渠成。

静,并非不做事,而是沉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一切,明白世界的本质。那些一生顺遂的人,做到了“四静”,也就活出了自己原本的模样。

静心做事,谋定后动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如果他过分心急,只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考虑不周,失误连连。就像一个人用筷子去挑拣混在碗里的红豆和绿豆,倘若他不能静心去挑拣,那么他也就分不清“红”和“绿”。

人身处在这个繁杂的社会当中,想要走得安稳,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就必须“静心”去做事。有人会疑惑,为何做事要“静”呢?快一点,不就能更好地完成这件事吗?

并非说做事不能急,而是说太急了,就会有害了。比如说做一份策划,你不思前顾后,不静心分析利与弊,那么你所做出来的策划,只会是漏洞百出,还不如不做。

真正的“静心”做事,便是“谋定而后动”。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想好了,就雷厉风行去完成。这种“静”和“快”的结合,才能不走极端,将“静”的力量化为己用。

静心沉气,莫问成败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大多人最放不下的,就是“成败”二字。

有些人,为了一时之成败而不择手段去做人,最后弄得声名狼藉,惶惶不可终日。

有些人,为了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就急功近利,贪功冒进。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到处碰钉子,最后落得个“败北”的下场。

真正的“静心”,是不问成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不困于心,不扰于情,物来顺应,未来不迎,万事不燥,静心处之。

能“快”,是一种本事;可能“静”,则是一种智慧。人,倘若总是为了成败荣辱而纠结,总是为了“得失取舍”而苦恼。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真的能过得好吗?

倘若连生活都过不好,又怎有“福气”可言呢?要知道,得到的,是你该得到的,失去的,是你该失去的。人,别计较太多。如果计较太多,只会失去更多。

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再苦再难都要过。不妨“静心”去为人处世,相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特效果。

静心修身,淡然做人

诸葛亮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经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作为一个人终生的目标和抱负。看到这番话,最基本的一点是什么?那就是要从“修身”做起。

生活,要怎样过,看自己;工作,要如何干,看自己;关系,要怎么处,看自己。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事儿,全都是凭自己的态度去完成,去应对。

在这个社会,之所以那么多人活得不自在,过得不安心,甚至前怕虎,后怕狼,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心“静”不下来,无法把眼光延伸到全局之中,进而做到胸有成竹。

有人说:“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该先看透一件事。”

怎样才是看透呢?要知道,真正的看透,并非是看清这件是什么事儿,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破解之法,从而选择“淡然”处之,不会因为它的缘故,而干扰了自己本就有规律的生活。

人,想要长寿,想要得偿所愿,那么就得“修身”。修身的最后,那就是回归自然的本性。而真正的本性,就如同老子所言一般,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要活出自己,活出心中所期盼的模样,就该“静而少欲”,内心如同一块明镜,反射这世间的一切杂念。

静而不争,顺其自然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急成不了大事业。”

每件事,其实都有它所要经历的程度和过程。这个过程,原本就是那么“长”,如果你非得急切去完成,想缩短它的时间。那么,只会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以前村里有个农民,他听了亲戚的建议,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果树,想赚点小钱,能安稳过日子。他种下果树后,每天都按时给它施肥,让它茁壮地成长。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时间,第一批果树成熟了。

那一次,他带着自己耕耘已久的“蔬果”拿到市场上去卖,赚了不少钱。也就因为他尝到了“甜头”,就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收获更多的果子,帮他赚更多的钱。

就这样,他的心变得急躁起来。为了快些成熟,他将肥料的用量加大,把每天浇水的次数增多。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果树不仅没有成长,反而有枯死的现象。到最后,他的急躁,让一无所得。

人,其实也都一样。如果不顺其自然去做事,最后受到伤害的人,就会是自己。为人处世,就该静而不争。只有不争,才能让天下万物莫能与之争。

所谓的“静”,其实就是一种“退一进二”的智慧。做人走得太快,不是什么好事。就像吃饭吃太饱,最后吃撑的人,只会是自己。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

余生,做人顺其自然,生活该去到哪个地步,人就做到哪个地步。静下心来,理智做人,眼光长远,放长线,钓大鱼。如此,人才能长长久久,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溪水,源源不断。

(0)

相关推荐

  • 李祥义书法.自得集 100幅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芳草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 过河须用船, 登山不用舟. 气平更事久, 心旷得春多. 偶逢新雨书红叶, 难得闲人话白云. 人勤则健.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 ...

  • 大忙人?其实,你是病了!

    用指尖流淌的文字,滋养着有缘的灵魂 你有没有这些特征,如果有,那就是一种病,得治.你说工作忙,天天有应酬,哪怕是周末没有应酬,你也得呼朋唤友去撸个串,你说喜欢喝茶,每天约朋友喝茶,一聊就聊到天昏地暗. ...

  • 静而不争的人生,才能活得简单从容

    这世上,最大的力量,是安静. 古今往来,争名夺利,是人世的常态,也是焦虑的根源,患得患失的人生,没有半点安宁可言,唯有不争,才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争的人生,才会活得最耀眼. 人这一生,到了最后,终归是一 ...

  • 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十四)诸葛亮家训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诸葛亮家训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名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更是 ...

  • 【慧·声】【55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咱们看电影去吧?" "我不想去." "去吃点好吃的?" - "那你想干啥?咱们去." "什么都不想.&quo ...

  • 中国古代50句励志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国古代50句励志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传统家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多智近乎妖",是当时及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如此智慧通达如神一般的存在,会给子女留下怎样的教诲?平实恳切的<诫子书>,就是最好对答案.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词 ...

  • 静以修身身自清 俭以养德德自成

    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翻开历史的日记,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要修身养德,正人先正己.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 被误读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181-234)名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人生最后拼的还是文化

    人生需要淡泊名利,只有宁静才能致远.也就是说,人生要想行得远,就需要淡泊名利,注重修身养性,只有如此,才能少些思想包袱,使之轻装上阵,使人生行得更远.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也是做人的一种文化. 说白了, ...

  • 中国古代50句励志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国古代50句励志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