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无非这四个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忍着”。生病,忍着;不方便,忍着;被欺负了,忍着。
忍着,是逃避的一种外在表现。
这样的人,既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还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深具洞察力,能紧盯时机,善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无非这几个字。
一个人在万里高空的飞机上,是看不到自家大门的。
有宏大的志愿固然好,但首先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路边的石头把一个路人绊倒了,那么路人的当务之急是搬开石头,还是立下志愿把整条路修好呢?
肯定是先搬开石头。
立志要修好整条路固然好,但首先要将精力投入到行之有效的事情上。
有远大的理想很好,倘若只有高远的理想却没有务实的目标,再远大的理想也只能是你刷刷成就感的借口。
真正要解决问题,首要的是活好当下,接受现实。务实,就是把眼光投放到眼下的事物上,把心思用在当下的事情上。
无论是解决当下的困境,还是人生道路上的难题,进行深度思考显然更为有益。
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关键的第一步在于稳定情绪。
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问题的本质。
进行深入思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跳出“框架”。
在日常工作中,给你一个方案模板,再给你需求,普通人思考的可能就是:我要找什么样的内容来填充这个模板。
但聪明人可能会想,这个模板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它的结构是否合理?它是否是最符合这个需求的模式?这里面能否有什么可以优化的空间?
最后的一个原则,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
对于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在思考中不断的接纳各种输入,包括自己的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然后再思考,再接纳输入,直到最后洞察本质。
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在庄子的《达生》篇中,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国去,他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粘杆粘蝉,动作轻巧地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
孔子说:“先生的技术真是巧啊!这其中有窍门吗?”
驼背老人告诉孔子:
“虽然粘杆很长,在杆头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衡,蝉也爬的很高,但我却可以勤加练习。
黏蜩的时候,虽然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绝不因外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就是我的窍门。”
聪明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样,心里在分析问题,手上在解决问题。
当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时候,他们愿意付出成百倍千倍的努力,去攻克难题,提高自我。
如斯强者,何愁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呢?
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和矛盾。
婚姻里,丈夫希望妻子温柔贤惠,妻子希望丈夫有责任心;
职场里,员工希望老板别空谈理想,老板希望员工积极上进;
出租车上,乘客埋怨司机开得太慢,司机吐槽路上太堵。
谁都没错,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
懂得换位,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
换位思考,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由此,既是考虑他人,也是解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