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诗意倾城
绍兴:诗意倾城
在绍兴,我住得越久,越觉自己书读得太少。
王羲之故宅戒珠寺、贺知章秘监祠、吴越霸主钱镠所建西园、见证陆游唐琬爱情故事的沈园、徐渭故宅青藤书屋……这座城市,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只要心头没事牵绊,在街头迈步,一拐角,你就会出奇不意地与古人相遇。
那些街头巷尾,毫不起眼,可仔细一瞧,一山一桥、一池一楼、一砖一瓦,都充满故事。历史的大美,似乎在城市空间里,浸透到角角落落,余音绕梁,让人思考和回味。
行走在绍兴乡间,一不留神,你同样会收获到很多意外的惊喜。
稽山鉴水,诗意倾城!
瓜渚湖上,夕阳西下
青藤书屋,叶落时分
天姥山巅,冷雾成凇
浙江日报推荐全省文旅,我应邀写绍兴,本文很长,写了好久,整合古古阁三年文章而集成。了解越州诗意,穿越魏晋和唐宋,看完这一篇就够了啦。哈:)
1
六朝只道鉴湖好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绍兴充满着霸气、杀伐与权谋。而真正让绍兴充满诗意的,是在东汉建造鉴湖之后,这里山水变得柔和起来,成为了人们居住的理想场所。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
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明代的袁宏道,遍游江南,这首《山阴道》诗,高度赞扬绍兴鉴湖风光,表扬它成名比西湖更早。到绍兴旅游,得要先看看古鉴湖和山阴道,它是绍兴诗意之源。
山阴道是赏玩古鉴湖的主要道路,水道与陆道并行,起点在今天绍兴东跨湖桥,当时人们从这里登船或步行,一直往南到兰亭的花街。稽山之巍峨与鉴湖之浩渺,相映成辉,无尽缠绕。
很遗憾,鉴湖从南宋起走向衰落。但虽衰落,其残存水体,今天依然让绍兴神采非凡。
今天,狭义的鉴湖,东起绍兴市区东跨湖桥,西至柯桥区湖塘街道西跨湖桥,约20公里长,水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绍兴黄酒的唯一水源。柯山脚下南洋一带,水面最为宽阔,古鉴湖风采犹存,已被柯岩景区开发为核心景点。
今年夏天,夜鉴湖开发,水面上建起了一轮网红月亮,一弯新月升起在鉴湖水面,高25米,辅之以灯光和玻璃栈道,琉璃美景,别出心裁,十分浪漫。一时间,邀上朋友,或坐小摇橹,或坐大画舫,桨声欸乃中,去夜鉴湖赏月荡舟,成为绍兴时尚,古鉴湖一下红爆全国。
湖畔的鲁镇景区,是以鲁迅笔下风情为灵魂,开发出来的一个景点,十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因这轮月亮,一下热闹起来,镇内民宿常常客满。鉴湖中间葫芦醉岛上的民宿一壶酒场,可以品酒、品茶、品美食,出现一房难求盛况,房间订单已排到明年开春。
绍兴东跨湖桥附近,有马臻墓与马太守庙。在民间,每年农历三月十三日,群众都要开庙会,办龙舟赛,以此纪念修筑鉴湖的马臻。从马臻庙往西,到壶觞大桥,如今还打造出了全长十余里的绍兴水街,再续山阴道上画境,重塑鉴湖沿岸诗意。水街很美,巧借老桥、鉴湖水、石板路、假山、名木等构筑园林,一步一景。现在,私人博物馆、品酒庄园、青瓷文化体验基地等文创产业相继入驻,响起了一曲文旅新歌。
马臻庙
公元140年,东汉会稽太守马臻,花一年时间,调集全郡14县民众,建造鉴湖。经过一年苦战,鉴湖终于完成草创。鉴湖设计施工,巧妙地利用了山、原、海三者台阶式地形,在山麓环绕的平原地带筑堤,拦蓄成湖,抬高水位形成水位差,进行自流灌溉,再利用灌区地面与海面高差,排涝入海。过去,绍兴一到雨季,海潮上涌,山洪下泄,山会平原一片汪洋,田原尽毁,生民涂炭。鉴湖创建后,居功至伟,有效改善了绍兴曾经的穷山恶水。从此,千里平畴旱涝保收,鉴湖里鱼肥耦白。绍兴,终成天下鱼米之乡。
鉴湖建好后,回环百里,一碧万顷,水质清澄,湖面浩渺,沃野连片。两岸山川映发,景色秀丽,舟行画里,人在镜中,风光之美,独步江南,成为大美。但因为筑湖过程中,损害了一些豪强利益,当年的马臻太守,却被诬陷杀头,成为悲剧,让人心痛。幸好,1900年过去,冤死的马臻,在鉴湖的烟波中获得永生。
2
王谢风流满绍兴
到了魏晋时,衣冠南渡,风流蕴藉的文化之花,开始在绍兴集聚和绽放。
有了鉴湖,绍兴这片土地上,生态与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东晋王羲之点赞: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顾恺之向朋友述说会稽山川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鉴湖,成就了绍兴的秀美,兴旺了绍兴的经济,更孕育了绍兴灿烂的文化。
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为避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大批南迁,富饶的会稽成为了举国向往的宜居之地,大批贵族名流云集江南,在鉴湖之畔,文化的种子大面积发芽。绍兴土地上,光耀中华的文化高潮开始掀起。
东汉大名士蔡邕,首先为绍兴撒下了音乐种子。他避难江南时,在柯桥制造了天下第一笛——柯亭笛,这根笛子,东晋名将桓伊用它吹出了惊世千古的《梅花三弄》。这悠扬笛声里,蕴藏的悲欢离合,让后人吟咏不绝。
柯桥古镇,如今是座喧嚣的布市,浙江古运河穿城而过。运河中间,一段幸存的古纤道,如长虹卧波,历经千年,美丽如初,给了这座城市以宁静和美好。依偎着古纤道,有个小公园,三面环水,景色雅致,修竹树荫间,筑有一亭,谓之柯亭,亭旁塑有蔡邕像,手执长笛,一派风流。因为蔡邕制笛,柯桥被誉为音乐圣地。晚唐咏史诗人胡曾,也像蔡邕一样夜宿柯亭,他感怀于蔡邕,写下诗句:
一宿柯亭月满天,
笛亡人没事空传。
中郎在世无甄别,
争得名垂尔许年?
这一声渔笛,穿越两千年的历史,在绍兴这片土地上,不绝如缕,让人痴醉至今。江南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人生不管经历了什么,只要雨住云收,一缕笛声随风飘送,人的心情就会明朗起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绍兴的大街小巷,你不经意行走间,不知哪户人家的窗口,就会飘出笛声或者琴声,让人停下脚步倾听,心也随之柔软起来。
书香墨影处,兰亭最风流。353年,会稽内史王羲之作东,邀请谢安、许询、孙绰等众多雅士高僧,相聚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那一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快乐之极。大家赋诗37首,编而成集,王羲之酒酣耳热之际,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兰亭序》,我国书法史上的千秋绝品,从此翰墨流芳。直到今天,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惠风和畅之际,国内外的书法爱好者,都会千里万里地赶到兰亭这个书法圣地,穿上古装,模仿当年的曲水流觞,雅续风流。景区内,鹅池、曲水流觞处、康熙乾隆祖孙碑、右军祠等景点,生动地诠释着永和年间的书法盛事。
王羲之兰亭雅集后仅两年,因与朝廷重臣意见不合,辞官归隐,来到了今天嵊州的金庭观。在那里,王羲之抚琴谈玄,弈棋炼丹,泼墨挥毫,植树种蔬,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他的朋友许询,也特意从萧山赶过去,与之为邻。几百年后,李白寻迹来到金庭观,看到荒凉陈迹,写道: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书圣故里
在绍兴古城,兰亭这一缕墨香深入到这座城市的骨髓,热爱书法成为很多人的家常生活。下班回到家,用过晚餐,散散步之后,就回到书房,铺开纸来,蘸上浓墨,对着法帖,临摹起来,陶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兰亭书画院、越社、墨趣会、冠自在、八墨社、云门书院……在绍兴,老百姓有着很多书画圈子,大家自发形成一个又一个书画组织,一起结社,交流书画。风雅,就这么成为生活的必须。
我在绍兴还碰到过两个干体力活的人,一个是管道工,一个是环卫工,他们都没多少文化,但一提笔,写出的字,让我佩服不已。从这些小事,我真切感受到了兰亭墨香对于这片土地潜移默化的浸染。
王羲之好友谢安,潇洒磊落,在剡溪之畔的东山隐居到40岁,在国家存亡之秋,东山再起,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谈笑净胡沙”,之后,功成身退。他这样的经历,让大诗人李白羡慕不已,特意赶到东山来发思古之情。今天的东山风景区,地属上虞上浦镇,景区内尚存谢安墓,新建了谢安纪念馆。站在东山之巅,听鸟鸣啾啾,看曹娥江一片雾霭,三两船只缓缓移行,烟波微茫,别有一番风味。
与兰亭的热闹相比,东山景区要落寞许多,也许是离绍兴市区较远吧,赶去朝拜的人极少。不过,这个地方,我倒热烈推荐大家挑在八九月份时,去一去。因为那个季节,东山脚下不远的章镇,那儿成片的红心猕猴桃真是人间美味。我有个儿时玩伴,外号叫“老自”,他现在就是把家安在离东山不远的九连村,利用东山这片大隐之地不同寻常的山水,在那儿带领村民种红心猕猴桃,请来全国专家指导,改良品种,科学施肥,培育出了口感极好的红心猕猴桃,大受市场欢迎,十多亩地,一年可以产出四五十万元。
唐朝羊士谔有诗句: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确实,在绍兴,王谢风流处处存在。还有一段特别的历史,将陶渊明的风流与王谢风流连在了一起。
399年前后,陶渊明曾随政府军到绍兴,剿除以孙恩为首的海盗。内心只向往美好和平的他,看到权贵们先是逼良为盗,然后血腥镇压,内心很不平静,他身在政府军里,却心疼那些海盗,他纠结,不知道正义在哪里。最后,他终于想明白,这样的生活他不要,宁可归向田园。这场战争,是促进陶渊明隐居思想成熟的转折点。
陶渊明居住过的绍兴齐贤,这两年在光明居委会辖区内,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了渊明故里景区,已经成为了农耕体验和国学教育融合的网红景点,大家可以到这里学习国学、体验耕种、用柴火灶自己炊煮。这片土地,值得我们踏上去,停一停,悟一悟。
这场剿除海盗的战争中,有个情节留传千古。孙恩攻进会稽城,王谢家族被血洗,王羲之第二个儿子王凝之,时任会稽内史,他没做抗敌准备,结果被杀。他的妻子谢道韫,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比丈夫勇敢能干。她抱着外孙,带领家丁突围,寡不敌众,被包围,孙恩欲杀之。她厉言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这个小孩叫刘涛,是外孙,你们要杀他,先杀了我。她这一声吼,获得了孙恩的尊重,不仅没杀她,还把她送回了家。失去了丈夫的谢道韫,从此选择了隐居,她的才华与高风,获得了历史的尊重,“林下风致”这个成语,就是人们用来称赞她的。今天,在兰亭文旅度假区的紫洪山村,这里还有一棵树龄达1600年的银杏,相传为谢道韫手植。村里居住的王氏族人,就是王凝之后代。
稽山镜水间,顾恺之任性描摹,中国山水画从此萌芽;谢灵运孤单吟咏,中国山水诗开启滥觞;王徽之雪夜访戴,趣味人生潇洒定格……山阴道上,灵秀山川与魏晋风流融合,聚成了一个文化强磁场,吸引着更多后来者。
3
唐诗之路起巅峰
绍兴这座城市,很特别,其文化积淀之富,除掉那些曾经担纲帝都的古城外,其他城市都无法匹敌,成为中国独一无二之所在。唐朝时,越州虽然远离政治中心长安与洛阳,却走出了唐诗之路,又崛起一座文化高峰。
在唐朝,无数的文人墨客,得意者与不得意者,纷纷涌向浙东。他们翩然而至,赏游怀古,拜谒行卷,吟诗作赋,佳作如云,最终汇成一条天下盛名的旅游路线,现在的专家们概括为“浙东唐诗之路”。越州的稽山鉴水,作为诗路核心,迎来史上最欢乐的时光。
当时,在浙江东部,这条游线贯穿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睦州、衢州、婺州等八州,从钱塘江畔的西陵古渡开始,经浙东古运河,至越州,泛舟鉴湖,弄水若耶溪,再转入曹娥江,到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一直到天台山华顶峰、国清寺等处。这条游线,以越州为中心,山水独秀,人文汇集,唐朝四百多位诗人沿线游玩,留下诗作约两千首,明确写山阴、会稽的,就有九百多首。
为什么出现如此盛况?
因为“王谢风流”这个文化硬核的影响,浙东这一带,就慢慢成为了江南的文化中心,达官名隐、高僧名道、诗者画者、豪强士族大量集聚,政界、诗词界、佛道界、书画界等名流大咖都在这里居住。文人墨客们来到这里,既能欣赏稽山鉴水风光,又能接受历代文化熏陶,还能结识各类达人贵者,获得推荐,捞得政治资本。
而绍兴地域,因为王谢风流的遗韵存在,成为浙东文化吸附力最强之地,诗人们以到此地打卡为乐。今天的镜湖、会稽山、若耶溪、大禹陵、天姥山、东山、沃洲湖、云门寺等景点,都留下诗人们的身影,或得意飞扬,或孤清落寞,或自在飘逸。
若耶溪
云门寺是唐朝诗人在越州的打卡圣地,从这一个点,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盛况。
在今天绍兴平水镇的平江村,秦望山脚下,有个小寺庙,叫云门寺。这里本是王献之故宅,晋安帝时,献之后人舍宅为寺。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一直在此为禅师,护着《兰亭集序》。他去世后,将《兰亭序》传给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很推崇王羲之,派御史萧翼千方百计从辩才手中骗走了《兰亭序》。画家阎立本据此故事,画了著名的《萧翼赚兰亭》。
高人隐处白云深,千峰万壑势森森。古刹云门,在唐朝时,实在太美了:若耶溪秀水宛延,与烟波浩淼的鉴湖相通,大船可直接停靠到寺门口;周边云门山、秦望山、法华山等众峰相连,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涧深石古,树老瀑飞。而云门寺自身,楼塔重复,依岩跨壑,金碧飞踊。
在唐朝,云门寺是真正的网红打卡点,我们今天头脑中所能记起的诗人,十有八九都下榻过云门寺。至今,关于云门寺,唐人留下的诗作就有100多首。
你看,王勃来了,山亭夜宴,曲水流觞,写下“长江与斜汉争流,白云将红尘并落”,为后来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埋下伏笔。
你看,王维与孟浩然来了,他们笔下,美景慰藉了人生沧桑:人闲桂花落,春水镜湖宽……
你看,李白与杜甫来了,春叹花,夏穿荷,秋吟月,流连徘徊,青靯布袜,相忆听鸣琴。
你看,元稹与白居易来了,他们肩并肩,绕寺更行三五匝,再与老僧对坐,品茗参禅,夜深不觉,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
你看,秦系与严维来了,他们在此长期隐居,安放心灵,与山花为友,与水鸟称兄,丽句亭间,撩乱琴书共一床,如今懒复见侯王。
你看,韦应物、李商隐、刘长卿、张籍、杜牧,统统来了,他们与高僧互动,与隐士相嬉,一展愁眉,独向云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刻石山
今天的云门寺,门户矮矮的,简简单单的几间房子,荒烟蔓草间,很不起眼,其状貌,完全载不动这里的厚重历史与千年风流。寺庙里也只有一名孤僧,叫清慧,已在此独守十多年,默默地弘扬着云门文化。当然,再寂寞,也不掩其伟大,据传,庙里一方小池,就是王献之曾经的洗砚池;庙里还有一宝,即《募修云门寺疏》碑一通,此碑立于明朝,碑文由王思任撰写,范允临行书。董其昌、陈继儒、董象蒙三人题跋。
因文化厚重,每年总有很多人远道而来,对此虔诚膜拜。这里是我们一生中,应该去一去的地方。
新昌天姥山的雾淞。此地因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而驰名。
当年,诗人们奔赴越州,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读一读李白与贺知章的故事。
今天,在绍兴城西美丽的古鉴湖畔,有一处景点,谓之鉴曲胜地,这是承载着贺知章与李白莫逆之交的一片山水。这里水面开阔,湖岸生态秀美,画桥长廊,艳桃垂柳,相映成趣。在鉴湖一曲的水面上,布置了一座特殊的雕塑景观:李白千里访贺,立在乌篷船上,日暮下,他把酒酹江、祭奠友人的剪影,显得如此孤独而苍凉。而在岸边,人们把李白对贺知章的一片深情,刻在石头上,供人凭吊。
贺知章是发觉李白的“伯乐”,因为他的推荐,李白才来到了皇帝身边,才有了“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辉煌。所以,贺李二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友谊。贺知章回到老家绍兴后不久,李白也被嫉妒他的权贵赶出了朝廷。
李白是个有猛志的人,他想像谢安一样,建功立业,再功成身退;想跟贺知章一样,胸藏天下,潇洒归乡。可是,如今,他满心空空,徒有一怀愁绪。长安宫殿,黄粱一梦,壮志未酬,梦就醒了。玄宗“赐金放还”四字,让李白心痛到了极点。
李白与三百年后的苏东坡不同,东坡有朝云,无尽的温柔为他洗净这尘世的纷扰,即使颠沛流离,也有温柔乡可醉。与山水为伍的李白没有,他只能靠旅行来涤荡满身的寂寞。
离开长安,李白迷茫了,他不知该走向何处。此时的他,心太累太苦,需要一场倾诉,一场痛快淋漓的醉酒,来渲泄胸中的块垒。他想到了老朋友贺知章,那是他一生的知己。于是,李白又朝着会稽山方向,迈开了他沉重的步子……
可惜,李白踏上会稽土地时,贺知章早已作古,李白泪飞顿作倾盆雨。他举起了酒杯,却失去了方向。他的千里风尘,苍凉悲痛,已无人能安抚。他的盖世才情,神仙踪影,已无人能欣赏。一瞬间,李白的心,如一只倦飞的孤雁,突然停下了翅膀,从云间坠落。他怅然伤怀,沉痛不已,深情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一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二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最后,李白长叹一声,旋即登舟而去,继续开始他漂泊的人生。
大唐时,在越州,诗人们发生了很多故事,也留下了很多优美诗歌,记载着他们的阴晴圆缺,悲欢离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的禅意。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这是李白的万里向往。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贺知章的温暖回归。“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这是杜甫的爱慕情怀。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这是孟浩然的焦急寻找。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这是元稹的骄傲夸口。
“野船着岸入青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这是朱庆余的诗情画意。
“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这是李绅的曼妙脚步。
……
成百上千 的经典吟咏,汇成了一阵阵畅快的文化涛声,高潮迭起,穿越千年,在历史的天空久久回荡。
4
宋朝旧事霭纷纷
在宋代的天空里,绍兴同样诗意迷人。只是,与唐朝的快乐与豪放有点不一样,宋朝的绍兴,似乎充满着更多的忧郁和感伤。
到绍兴府山公园去,游客大抵只会记住越王台、飞翼楼,那是越王勾践霸气的标志。但如果对这座山再靠近一点,仔细感受,会觉得,在这里,宋朝诗意最打动人心。
府山越王台内,现存一口古井,叫清白井;旁边建一小屋,叫清白堂。这口井是范仲淹被贬为越州知州时,将一眼废井疏浚而成。为此,他写了《清白堂记》,详细介绍了清白井疏浚经过。他告诫为官者,当清白干事,恰如此泉。此文与后来的《岳阳楼记》遥相呼应,终成黄钟大吕之响,立起士大夫人格高标。
南宋时,状元王十朋到绍兴为官,感怀于此,写了首绝句《清白堂》:
钱清地古思刘宠,
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
谁能无愧一贤风?
王十朋也是个刚正不阿的廉吏,才华横溢,留恋会稽山水,写了很多吟咏绍兴的诗文,特别是《会稽风俗赋》《民事堂赋》《蓬莱阁赋》,影响最大。他崇仰范仲淹清白之风,在绍兴时,把办公用的佥判府改名为“民事堂”,就是要彰显范仲淹那种为民办实事的作风。
范仲淹和王十朋,都为绍兴做了很多好事,兴教育,治鉴湖,关怀民生。王十朋洋洋洒洒写过《鉴湖说》,他认为,西湖是美丽的,它让杭州妩媚动人,顾盼生辉;鉴湖不仅美丽,更是实惠的,它像肠胃一样,不断给绍兴输送养分,使这片土地丰衣足食。王十朋推动退田还湖,效果明显,解除了越地的水旱灾害,百姓称赞。绍兴后人将他列入治水名人前三强,仅次大禹、马臻。
陆游是王十朋的好朋友,他对范仲淹和王十朋都很推崇。陆游为王十朋写了不少诗,有一首很有气势,高度赞扬王十朋,希望他成为“范仲淹”第二: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
古来惟一范,真乃壮吾州。
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
登堂吊兴废,想象气横秋。
府山上还有一处瑰宝,即位于西端磨盘岗上的蓬莱阁。这里很有文化魅力,从吴越国到宋朝,名人雅士以登临此处为荣。这座阁,是吴越霸主钱镠所建,得名于唐代元稹诗句: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阁建好后,名人们纷纷登临,吟诗作赋,抒发情怀。
从山脚远观,蓬莱阁浮在绿浪之中,露出顶端,缥缈若仙境,引人登临。从府山公园东门入,靠左沿小路拾阶而上,慢行20分钟即到蓬莱阁。阁高20来米,三层飞檐,沉稳大方,算是建筑小精品。楼阁四面,都布置了楹联匾额,文气十足。登上蓬莱阁,绍兴古城尽收眼底,远处会稽山连绵起伏,古鉴湖澄练如带,自有一番独特气象。古人四面奔赴,络绎不绝,登临此楼,留下不朽篇章,更添了这里的文气。
辛弃疾与陆游,两位以爱国而留名青史的巨擘,生前交际不多,但他们彼此是真正的知己。辛弃疾到绍兴任知州时,两人多次会晤,在蓬莱阁上看剑、吟诗、谋北伐。此时,陆游79岁,辛弃疾64岁,他们已历经沧桑,却情怀依旧,心中所想的,依然是天下!天下!
辛弃疾看到陆游的老房子破旧不堪,多次提出要为他翻新,但陆游坚决拒绝。他说:辛公,现在国恨家仇,都纠结在一起,请把精力和财力全部用在北伐大事上,我的房子,不用您操心。
只可惜,辛弃疾在绍兴只呆了半年,就离开了。最终,他也未能实现北伐中原的梦想,忧愤而殁。不知他的英雄大梦,千载后,流亡何处?
与范仲淹、陆游、辛弃疾、王十朋等人的家国故事不同,秦观赋予蓬莱阁的,是个人的惆怅与温柔。
1079年,30岁的秦观,来会稽省亲,在蓬莱阁迎来了一段美丽邂逅。他爱上一位歌女,在诗中用唐朝名妓“盛小丛”的名字,来称呼她。只是,好景不常,好花易谢,将近一年的短暂欢聚后,就是长久的别离。秦观将离别情词写得浪漫而忧伤,广为流传,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满庭芳》,典故“蓬莱旧事”也因之产生: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不得不为生活与功名奔波,“盛小丛”解下香囊相赠,为自己的未来,留下一丝希望……只是,后来的秦观,身不由己,做官后,一生五贬,每况愈下,滑向悲伤深处。秦观离开绍兴后,再也没能踏上这片土地,“盛小丛”的深情与期待,最终被红尘掩埋,那些欢愉的蓬莱旧事,如烟消散……
仓桥直街
来绍兴旅游,当然不能省略沈园,因陆游与唐琬故事,那儿已被人们视为爱情圣地。
因母亲反对,本来深爱的陆游与唐琬被迫离婚。1151年,二十七岁的陆游孤寂而失意,在花落残红的季节里,他在沈园与自己相离多年的前妻唐琬偶遇,四目相对,情深如初,却覆水难收。陆游痛彻心扉,情不可遏,挥墨泼墙,写下《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郁郁寡欢的唐琬,相思成疾,英年早逝。在后来的岁月里,陆游愧恨交加,写下了很多怀念唐琬的诗歌,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因为陆游的一生吟咏,沈园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这座本来并不特别的园子,因之而光耀千古,成为人们向往的爱情圣地。如今,沈园照壁上,书写着两首《钗头凤》,一首由陆游所写,一首为唐琬所和。游人到此,纷纷拍照留念。当华灯初上,沈园里,越剧《钗头凤》就开始上演,那吴侬软语,百啭莺啼,让人愁肠相结……
关于宋朝,位于绍兴富盛镇的宋六陵,值得去缅怀一下。这里,拥有江南独有的大规模皇陵,南宋六位皇帝都葬在这里。遗憾的是,地面遗迹已荡然无存,唯有一片莫大的茶园在苍松点缀下,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壮观,气场独特,让人赞叹和震惊。
这就是御茶村茶场。往上推八九百年,这里是辉煌的南宋皇家陵园,庙宇、宫殿、御河、神道、来来往往的宝马雕车,曾经一片威严。宋六陵是南宋皇帝的临时安葬地,他们起初打算以后再葬回北方的,谁知后来,这个计划成为越来越远去的梦想。如今,南宋王朝的繁华、飞扬与落寞,一切都烟消云散。只在地下,还七零八落地埋藏着一些历史的遗迹,让人们猜想、叹息。
宋元之后的绍兴,名士依然多如过江之鲫。王冕、王阳明、徐渭、张岱、秋瑾、鲁迅、蔡元培……他们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给后来的人们,添上了无穷的诗意与美好。
住在绍兴,我很庆幸,那么多伟大的诗情,就在身边,不必去远方。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柯小微朋友圈,一并感谢。
古古阁 生命如此美好,我们有情有义相守
讲述最有情怀的故事
推荐最有历史的风景
欢度最有味道的人生
作者简介:古古,微信号LZLLZL9,电话13588500195,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媒体工作人员,性朴拙,爱山水,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