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经”区域新考(二)------《山海经》系列研究

二、“海经”区域东部或为春秋宋国部分疆域

海经四隅为春秋郑国极盛时疆域四隅,不过并非完全重合。如今海经文本篡改的事实被揭发,则前时四隅之确认有重新讨论的必要。前时确认四隅时以经中东南隅之地望最为模糊,是以尧葬狄山为由定于商丘,颇为牵强。商丘自来以商人都“亳”知名,东经中有王亥故事,而起初并未发现经中有“亳”之踪迹,故以尧葬狄山定位,其后发现《大荒东经》东南隅之“皮母地丘”、“流波山”即为“亳”(详见本人《上古“会稽”地望新考------<山海经>系列研究》一文),才终于把东南隅地望落实。如今重审,却又有疑问之处?

《海外南经》:“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鸱久、视肉、虖交。其范林方三百里。”此引文所在叙为经中东南隅,其地有周饶国、长臂国、尧葬狄山,而同时《海外东经》:“𨲠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𨲠丘北。”此处大人国即为长臂国,而在尧葬东,处于经中东南隅,正与《海外南经》记载相同。《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东又有甘华,枝干皆赤,黄叶。有青马,有赤马,名曰三骓。有视肉。有小人,名曰菌人。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此处未明言有尧葬者,但盖犹之山出产同于𨲠丘,菌人或为周饶国,所在或与海外东南隅同指一处。此处并未与尧葬联系起来,也未有“亳”的记载国。《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有小人国,名靖人。”此引文有大人、小人、甘山,与前三处引文对照明显同指一处,唯于此处提出的地标为“皮母地丘”、“波谷山”,即非尧葬狄山,也非𨲠丘,在经中为孤例,显得颇为突兀,尤其是我们已知道荒经也被后人对原始材料进行了篡改,就不能不使人怀疑此“皮母地丘”、“波谷山”为后人掺入,目的是为此东南隅与商丘联系起来。

海经四隅区域虽然大部分为春秋郑国疆域,其东部及东南部分与宋国相邻。宋国都商丘,其疆域所及,大致东至彭城之东,南临陈、蔡,西接汴梁,北抵曹州(今山东定陶)以北。而且宋国为商人后代,唯其有动机在海经编篡中掺入“亳”都。在《<大荒四经>、<海外四经>文本篡改之揭发------<山海经>系列研究》一文中,我们已指出,海外四经与大荒四经是按同源材料而由两批人所篡改编造而成为两种材料。我们比较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和大荒四经,可以发现同事异文以东、西两经为多,海外四经、海内四经重视昆仑、启和黄帝故事,多处于经中西部和北部,而大荒四经重视帝俊,尤其《大荒东经》以帝俊故事为多,前人已论及帝俊即帝喾,为商人先祖且居亳。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和大荒四经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春秋时期郑国据上古史料编造篡改而成海外四经(或也应包括海内四经);宋人据同源史料编造篡改而成大荒四经(此史料或即《禹本纪》)。宋人的这个编造是十分成功的,今天在山东菏泽、河南商丘地区存在大量的与上古帝王尧、舜、喾、虞等上古地名和传说,其最初依据很可能就是出于“大荒四经”,尤其是《大荒东经》的记载,以今观之,大多为附会可知。

如果商丘于经中无据,则我们尚应考察尧葬狄山。而狄山地望前人考释皆无定处,但《海外南经》、《海外东经》于经中列于东南隅是靠不住的。此相关记载于《大荒南经》如下:“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嶋久、鹰、廷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青华,玄实。有申山者。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我们前面的研究已知晓“大荒之中”为不同材料的起首句式,此引文中尧葬与东南海外一节为两种材料,本来毫无联系,而海外四经把材料汇编的文本顺序直接述为地理上的相邻,致使后人解读时发生了二者同处一地的论断。了解此节,商丘为海经东南隅的论断更难以成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