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夏翔医案三则
夏翔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夏老临床崇尚元气为本,注重气血辨证,擅长活血化瘀,遣方用药灵活变通,每多奇效。笔者有幸拜师学习,感悟颇深,获益良多,现整理夏老临床辨证施治医案3则以飨同道。
1咳嗽(喉源性咳嗽)
案例1:患者,女,51岁,2008年9月12日初诊。2年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咽痒干咳,曾口服多种抗感染、止咳化痰药物,效不佳。1个月前因感冒致咳嗽加重,干咳无痰,咳声响亮,受凉或闻及异味则咳更甚,难以入睡,咳甚则小便自遗,舌偏红,苔薄黄,脉浮稍数。体检:体温36.8℃,咽喉弥漫性充血,咽后壁可见多个淋巴滤泡,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整齐。血常规、x线摄片无异常。诊断为喉源性咳嗽。辨证属肺阴亏虚,复感外邪,肺气郁闭,宣降失调。治拟养阴补肺、疏散风邪、宣肺止咳,兼肃肺生津。方以桑杏汤加减:生地黄15 g,桑叶12 g,苦杏仁12&淡豆豉9 g,浙贝母12 g,栀子9 g,南沙参、北沙参各12 g,玄参12 g,防风9 g,蝉蜕6 g,桔梗6 g,开金锁15 g,鲜芦根3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7剂后,患者咳嗽大减,夜能入寐,守方加炙黄芪15 g,续服药1月,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多因感冒、流感、咽炎、扁桃体炎等引发,以咽喉作痒、干咳少痰为临床特点,且大多数患者迁延日久,因于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其病机多为风邪上乘,阴虚肺燥,痰凝咽喉所致。风邪留恋,肺失清肃为致病之根本。故在治疗上若仅使用辛散之品,势必伤阴,燥邪加重,致咳嗽不止;但仅用滋阴润肺止咳之剂,则为关门留寇,肺气失于宣发肃降,可导致咳嗽缠绵难愈。故治应宣散与滋养并施。复诊时其风邪渐尽,合黄芪补益肺气、固表扶正。全方可收补气养阴、疏风益肺、清咽止咳之功。邪去正安,正胜则邪不可干,肺不受外扰,咳嗽自平。
2水肿(肾病综合征)
案例2:患者,女,38岁,2007年6月8日初诊。患者原有肾病综合征史4年,面目及下肢水肿伴蛋白尿,症状时轻时重。近半年来水肿加重,尿蛋白(H++),西医曾予泼尼松等治疗,泼尼松用至55 mg/d时,水肿渐消,病情渐好转;但当泼尼松减至20 mg/d时,水肿再发,遂来中医治疗。刻诊:面浮肢肿,脸色潮红伴有痤疮,头目掉眩,腰酸耳鸣,神疲乏力,口干目涩,手足心热,尿短色黄,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查:蛋白(H++),镜检红细胞4~5个/HP,镜检白细胞2~3个/HP,24 h尿蛋白定量4.5 g。辨证属肝肾阴虚,气虚水停,瘀热内蕴。治拟滋养肝肾、益气利水、清热活血。处方:黄芪45 g,生地黄30g熟地黄30 g,山萸肉15 g,山药18 g,白茯苓15 g,泽泻15 g,牡丹皮12 g,知母15 g,黄柏12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益母草15 g,泽兰12 g,牛膝15 g,陈葫芦12 g,虫笋12 g,车前子(包煎)30 g,大枣1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14剂后,患者水肿渐消,尿蛋白(++),镜检红细胞2~3/HP,药已见效,治宗前法。守方改黄芪量至60 g,生地黄、熟地黄量各至45g益母草量至30 g,另加炒党参18 g、炒白术18 g、杜仲18 g。继服14剂后,水肿明显消退,病情显著改善。尿检示:蛋白(一~+),24 h尿蛋白定量0.3 g。连续服上方2个月后,开始撤减激素用量,减至15 mg/d时,尿检未见异常。上方稍作化裁,继续调治,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至完全停用,复查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以上方为基础,患者又间断服中药3年余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按:中医无“肾病综合征”病名,据其症状可归属于“水肿”、“尿少”等范畴。因本病病情迁延,日久大多正气受损,阳损及阴,且多数患者往往初起就诊于西医,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致使肾阴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肝肾阴虚,虚火内生。中医学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与肾病综合征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完全吻合。本案方中重用黄芪能补气生血,促进造血功能,改善贫血症状。生熟地黄清热养阴、滋肾填精,山萸肉补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为“三补”);茯苓渗利脾湿,泽泻清泄肾中湿浊,牡丹皮清泄肝火(为“三泻”)。三补三泻,相辅相成。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女贞子、墨旱莲补益肝肾,四药合用滋阴养血,从根本上恢复阴阳协调的平衡状态;黄芪、益母草、泽兰、牛膝益气活血化瘀,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肾功能,减少肾动脉痉挛,减少蛋白尿的产生;党参、白术、杜仲补气健脾益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陈葫芦、虫笋、车前子利水退肿。上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益气利水、清热活血之功效。夏老认为,长期使用激素治疗会导致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的症状,故用生地黄、知母治疗效果最好。在西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可起到协同作用,能较快促进机体恢复阴阳平衡,有效消除对激素的依赖,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且有利于激素的逐步撤减,能达到减少复发、巩固疗效的目的。
3劳淋(尿道综合征)
案例3:患者,女,52岁,2008年7月4日初诊。尿频、尿急、尿有余沥反复3年余,近2周来因劳累后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症状加重,伴有小腹坠胀,腰酸膝软,肢冷乏力,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无力。曾多次检查尿常规均正常,偶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但每视野不超过5个,连续3次以上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均阴性,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泌尿科检查未见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尿道综合征,曾用抗生素治疗不效。辨证属脾肾两虚,元气不足,肾阳亏虚。治宜补气健脾、益肾补元、温阳化气。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黄芪15 g,炒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12 g,陈皮9 g,柴胡9 g,当归12 g,升麻12 g,熟地黄12 g,山药12 g,山萸肉12 g,牡丹皮12 g。泽泻12 g,制附子9 g,桂枝12 g,炙甘草9 g,大枣15 g。每日1剂,水煎服。14剂后,患者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小腹坠胀、肢冷均减轻,但见腰膝酸楚乏力。守方加杜仲15 g、杜衡15 g、制黄精15 g。继服14剂,诸症明显改善,后以原方巩固治疗1月以收功。随访2年未复发。
按:尿道综合征又称“无菌性尿频一排尿不适综合征”,是指仅有尿频、尿急和/或尿痛症状,而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者。本病属于中医“劳淋”范畴。夏老认为,本案患者年逾五旬,脾肾气虚,元气不足,肾阳亏虚为主要病机。脾主肌肉;肾主水,主开阖;膀胱当须气化。中气亏虚致脾气不充,则膀胱括约肌松弛;后天不养先天致肾气亏虚,则不能固摄和制约尿液;肾阳不足不能助膀胱气化,即可导致尿频数或排尿不畅,有时少数劳淋患者可伴有下焦湿热症状,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据《景岳全书·淋浊》“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原则,夏老治疗本病运用补气益肾、温阳行水的方法,每多获效。因气属阳,温阳有助于化气行水,对兼有下焦湿热者,只有在补气益肾温阳的基础上再加用清热利湿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若对病程较长的中老年患者,一味清利,会更伤中气、元阳。补中益气汤升举脾肾阳气,使中气得补,脾运有权,气化正常,庶得治本之道;用金匮肾气丸温。肾化气,一方面可温煦膀胱助气化,另一方面能助
局部血液运行,使药力直达病所。因辨证正确,药证相符,切中病机,故而获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