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初中月考分析:解题套路学了很多,阅读理解还是丢分的原因
看了几个城市中考的语文测试卷,难度不大,但也考察初三同学们的语文积累功底。生字词基础照样是两道题,共计8-10分,这完全是送分题,但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生字词拼音上被扣分。说明小学阶段完全没积累,初中也没有把学习重点放在语法和修辞上。再就是失分严重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这看不懂那就是闭着眼瞎写了,就算是猜题和瞎蒙,都很难有选择依据。我们在小学阶段强调阅读,大部分同学理解的是现代文阅读,忽略了文言文的积累。
如果你在小学五六年级,有过文言文积累和专攻的学习经历,到了中学,文言文的学习就不难。如果没有,中考复习阶段再来积累,那就有点晚了。有的同学学了一堆解题套路和技巧,包括如何猜答案,就是不好好学习怎么思考去选答案,本以为自己掌握了通关秘籍,哪知阅读理解还是丢分。阅读理解是中考丢分的“重灾区”,有些同学不懂阅读的技巧,考前乱复习,甚至去补习班学习公式问答和答题话术,感觉像是找到了阅读理解的规律,实际上任务技巧、套路、答题话术,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上:要把文章看懂。
大部分在阅读理解上丢分的同学,都是没看懂阅读素材,根本不知道如何分析题目,只能瞎选答案。适当地学一些答题套路、公式和书写格式,对考试肯定是有帮助的,但不是提分的关键,关键还是要看得懂。当中考近在眼前,我们该如何复习阅读呢?确保阅读理解不丢分,我们需要了解3个丢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1、提高阅读的速度,至少要具备一目十行的能力
有些中学生其实也看书,但是由于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速度和技巧是跟不上知识获取的要求的。也就是每天阅读的内容,无法达到扩充和积累你的知识储备量。而且中学阶段有十几门功课都要计入中考总成绩中,学习任务繁重,留给语文复习的时间都不多,更何况要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挤出时间看书。这真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只要具备一目十行的能力,不光看还要学着快速处理文字信息,转化为知识点和考点。但对中学生来说,没有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作为基础,想要靠中学阶段孩子学习意识萌发,改正坏习惯,开始自主阅读,几乎是很难的。
有的同学想走捷径,看书专门看“拆书”,也就是直接看重难点和主要内容的概括,以为这样就能快速获取知识点了。但其实,概括文章的能力,不是靠你的技巧,而是在你大量的阅读积累中磨练出来的,说白了就还是你的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后,你的概括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没有经过这个原始的积累阶段,想靠走捷径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有的同学答题的话术、套路学了一大堆,考前又去背阅读理解的答题公式,本以为是胸有成竹,但缩写的答案还是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这还是因为阅读素材就没看懂,题目也没有理解,怎么能分析出正确的答案呢?
2、一样要积累阅读的素材,及时更新
小学阶段没有阅读积累,初中再积累就来不及了吗?当然,错过了最佳阅读时间,再积累的素材也不够知识量的匹配度。但如果不积累,那阅读库里更是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到了初中,还是要积累阅读素材,更要博览群书。保持素材的及时更新,名家经典,名著文学都要看。尤其是一些科普文章,说明文,主题为环境、人文、科学发展的,更要集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实践考试中对阅读理解的考核要求。比如:如何找到重点段落、信息、关键词、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情感表达、相关词语的隐寓等等。
中考语文的阅读素材能让学生失分的,也基本是这些考点信息。你所掌握的套路和公式,也需要把文章读得懂,问题理解了,才能去套用公式,找到出题的套路,给出详尽的答案,没有这个前提,掌握了一堆阅读理解的套路都是无用的。有些同学为了应试考试,只阅读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从这些素材中去发现规律,摸清考试的考点,并不是说这样不可以,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考试的目的不是考你的答题技巧,而是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答题技巧是锦上添花,没有扎实的综合素养积累,是没办法发挥答题技巧的。所以中学生们不应本末倒置,先去掌握套路和公式,而要多阅读多积累。
3、多做真题才能发现解题的规律对真题进行分类
考试前有一些刷题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此“刷题”不是彼“刷题”,想要通过刷题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能力,要具备语文思维,也就是你要知道在练习中,为什么写错,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很多同学在刷题时,也做错题整理,哪里错了抄一遍,像是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至于为什么错了,好像明白,又好像没明白,等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准确作答。这是因为没有给错题归类,没有真的“动脑筋”。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答案选错了,但是怎么选错了,错题的性质是什么,要有一个归类。
因为基础掌握不牢,还是没有读懂题目意思,更或是手滑选错了,都应该做一个归类说明,以提醒自己加强练习,阅读掌握,别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初中语文月考,我们可以看到,阅读这件事真的是需要从小学就开始积累了。先把文章看懂,建立阅读习惯和技巧,再来学答题的套路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