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 未来锂电池竟然长这样?
随着锂电池研发的不断发展,锂电池的材料、性能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开发。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未来锂电池长什么样子。
1、新型纳米锂电池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的博士生,发现只要为电池加上二氧化锰涂层,就可以大大增加电池寿命,更可以在将来投放于计算机、手机和汽车中使用,甚至永远都不需更换。
目前,利用纳米线(nanowire)所制作的锂电池,大约充电约7000次后,就不能再用。博士生Mya Le Thai发现只要为电池壳内涂上二氧化锰,便会对电池内的纳米线产生反应,该实验电池在3个月不断循环充电多达20万次,同时电池容量不会减少。
Mya Le Thai称:“希望可以将这种长寿电池用在生活上。”
2、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
石墨烯电池
东旭光电的石墨烯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在今年7月8日对外发布,据资料知,“烯王”可在5C条件下,实现不到15分钟的快速充电,而且可在-30至80℃的环境下工作,循环寿命更高达3500次。此前测试,“烯王”充电用时不到15分钟,仅为普通充电产品的1/24。
3、新型的可充电锂电池
据悉,一种性能远远优于目前常规锂电池的新型锂电池,已经在国内研发成功。而昆瑜锂业成为该锂电池的核心材料——超宽超薄锂带的供应商,并已开始小批量生产这种锂带。
这种新型锂电池容量是普通锂电池的4—5倍,且结构更为稳定、安全,目前主要应用于储能和动力领域。在整体性能上,这种新型锂电池与目前最前沿的锂硫电池类似,但实用性更强,未来市场也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其对核心材料——锂带的生产技术要求也很高。
4、用玉米棒制成的锂电池
硬碳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碳前躯体低产率和SEI膜的形成造成其高昂的价格和较低的首次库伦效率,从而限制了应用发展。
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的黄学杰课题组利用简单的碳化方法将资源丰富且废弃的玉米棒生物质转变为硬碳材料,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实现了低成本和高首次库伦效率。
HCC制备示意图及SEM图像
5、用瓜瓤制成的电池
最近,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丝瓜瓤。丝瓜瓤本身具有高度疏松多孔的结构,这与隔膜的要求非常一致。
这与此前利用合成方法制成的隔膜所提供的保护效果相当,但利用丝瓜瓤为原料无疑在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6、具有快速自发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具有快速自发热功能的锂离子电池。这一新型电池的出现有望弥补传统锂离子电池在0℃以下低温环境中性能下降、掉电快的短板,让电子产品在低温环境中高效运行成为可能。
新研究通过改变传统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办法破解了这一难题。在电池中加入了通电后能发出热量的镍箔,经过特殊的设计,只要环境温度低于0℃,电池中一部分电流就会改变流向,流过镍箔,产生热量,像一片能反复利用的“暖宝宝”一样为电池保暖;而一旦电池内部温度超过0℃,流向“暖宝宝”的电流就会被切断,让电池恢复到普通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