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张志聪论泽泻气味甘寒,无毒。主风...

清代名医张志聪论泽泻
气味甘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本经》名水泻,主泻水上行故名。始出汝南池泽,今近道皆有,唯汉中者为佳。生浅水中,独茎直上,根圆如芋,有毛。
泽泻,水草也。气味甘寒,能启水阴之气上滋中土。主治风寒湿痹者,启在下之水津,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皮肤也。
乳者,中焦之汁,水津滋于中土,故治乳难。五脏受水谷之精,泽泻泻泽于中土,故养五脏。
肾者作强之官,水精上资,故益气力。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故肥健。水气上而后下,故消水。久服耳目聪明者,水济其火也。不饥延年者,水滋其土也。轻身面生光者,水泽外注也。
能行水上者,言此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以其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也。(《本草崇原》卷上)
泽泻,水草也。凡水草,石草,皆属肾,其性主升。盖天气下降,地水之气上升,自然之理也。
凡物之本乎上者性升,本乎下者性降。泽泻形圆,无下行之性矣。春时丛生苗于水中,独茎直上,秋时白花作丛,肾之肺品也。
《易》曰:山泽通气,能行在下之水。随泽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故名曰泽泻。
元如曰:如何首乌形圆茎蔓,其性惟升;牛膝形细而长,其性惟下,故主治在下。诸品可类推之。(《侣山堂类辩》卷下)
泽泻水草,甘寒带咸。甘淡能上渗,咸能泄下。是以能行水上,而复能泻水下行。
《经》云:地气升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泽泻有升上行下之功,如膏泽之下降,因而名之。阴阳交济,则五脏自和。正气既和,则邪自解矣。又主肾虚耳鸣,令人有子者,水草味咸,能补水脏也。
治消渴淋沥,起阴气,止泄精者,能行水上也。治水肿泄痢,呕吐痰饮者,又能渗下也。
眉批:淡附于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