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经典的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惊艳了世人2000多年
说到东汉末年的曹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奸雄”,因为《三国演义》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奸险小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我们也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其中很多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就像曹操杀吕伯奢这一段故事。
如果说这段故事都并非真实,那么曹操是否说过这句话也值得推敲一番了。
但不论曹操的历史篇评价如何,他对文学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东汉末年最牛逼的一群文人“建安七子”,他们曹家就占了三个席位(曹操、曹丕、曹植),还有其他人,诸如陈琳、王粲都是他手下的官员。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如果不是曹操这个上位者大力推广,建安文学不可能那样蓬勃发展。
而他最主要的贡献还体现在诗词创作上,虽然如今他留下来的诗歌仅有20多首,但是他开创了以乐府诗写时事的传统,朴实无华的语言,沉雄悲壮的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尤其是他最经典的那首《短歌行》,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惊艳了世人2000多年。
全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关于这首诗的成诗时间是有争议的,有说是他在赤壁之战前所写,苏轼《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吟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也有说是他将汉献帝迁往许都时,和手下人唱和所写;甚至有人说是在招待乌丸行单于的宴会上所作。
但无论哪种情况,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首“求才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曹操求贤如渴和一统天下的雄心抱负。
诗歌开头八句从“酒”写起,豪气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引起了千古共鸣。
古代的文人几乎没有不会饮酒的,李白除了“诗仙”这个身份外还是个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是豁达如苏轼也有借酒消愁之时,“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还有辛弃疾就更是个酒鬼,醉后还跟松树杠上了,“只疑松动要来,以手推松曰去”。
所以说曹操开头的“对酒当歌”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真是说到很多文人的心坎上了。
而“去日苦多”也是东汉到魏晋时期很多文人的共同心声,那段动荡时期,人们常常会有“人生苦短”的感慨。
而曹操的“忧思”又比普通人更深一层,作为东汉末年的一方枭雄,他的心中肯定是渴望结束动荡,统一天下。
然而天下的英雄又岂止他一人,即使他有雄心壮志,也有强大的实力,“统一”的梦想依旧遥遥无期,所以他的心中才会“忧思难忘”。
他深深地明白统一天下,不可能仅凭一个人的力量,他渴望更多的人才来投奔辅佐他。
所以“譬如朝露”不仅他自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他在提醒天下的贤才“时间不多了,你们应该快点拿定主意,选定明主”。
言外之意就是呼吁贤才投奔他,其求贤若渴的心态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八句脱胎于诗经。
“青青子衿”来源于《郑风·子衿》,后面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是女子向情郎发出的抱怨:即使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不会给我传音讯吗?
而曹操这里的意思也很明白,他在提醒贤才:我身处高位,不可能一个个去请你们,你们难道就不会来投奔我吗?
而“呦呦鹿鸣”四句出自《小雅·鹿鸣》,原是宾主尽欢的情景,曹操以此来表现他对贤才的礼遇。
这样含而不露的婉转写法,在当时社会引起了重大的反响。
接着的八句看似只是简单的写景抒情,实际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人才的渴望。
他以明月为喻,表现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一样,永远不会停止。
这是他用心周到之处,他不断地招揽人才,有些人肯定会担心会不会“人满为患”,或者被埋没。
他的这几句便打消了贤才的疑虑,走一步看三步,也许这就是曹操能够在三国乱世中称霸一方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说前面的三个八句还算委婉,那么最后八句他的求才之心已然毫不掩饰了,尤其是“天下归心”一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贤才的渴望以及统一天下的雄心抱负。
全诗慷慨激昂,开篇便透着十足霸气,读完直呼过瘾。
即使这首诗带着政治意味,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流传,曹操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曹操的诗,欢迎一起来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