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芭蕾舞艺术探源
【写在前面】早在十几年前,当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教授先后来哈追寻中国芭蕾舞艺术本源的时候,笔者便着手从国内外收集了一些的哈尔滨芭蕾舞史料和图片,并萌生了写一篇关于哈尔滨俄侨芭蕾舞艺术文章的念头,但终因资料匮乏、头绪纷繁,理不出一条清晰的思路;知识局限、专业性强,有很多搞不懂的剧目和术语;时代久远、人物繁多,说不清他们的辈分和相互间的复杂关系与传承,故迟迟未敢动笔。辛丑年初再遇疫情,居家无事,翻出资料,归类梳理,凑成此文。不揣浅薄,就教师友。
综合史料和归纳分析,芭蕾舞艺术是与西洋音乐、西方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正规教育基本同步、于十月革命之后传入哈尔滨的:中东铁路俱乐部交响乐团组建于1919年,荷花艺术学校成立于1920年,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创办于1921年。1921年,俄国著名芭蕾舞导演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率队来哈巡演、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芭蕾舞学校在哈开办,可以认为是芭蕾舞艺术传入哈尔滨之嚆矢。自此,一大批资深望重、技艺精湛的俄国芭蕾舞艺术家随着1920年代初的苏俄(苏联)移民潮,从彼得堡、莫斯科和其他一些城市汇集于哈尔滨。他们在这里或组队登台献艺,或办学甘为园丁,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葛蓓莉亚》、《唐吉坷德》等俄罗斯及世界不朽名剧搬上哈尔滨舞台,为提高哈尔滨人的艺术修养,为培养哈尔滨的艺术人才,为哈尔滨的音乐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
一
早在1921年,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导演尼基弗尔·伊万诺维奇·菲奥克季斯托夫便随莫斯科模范芭蕾舞剧院小团队来哈巡演,上演了《睡美人》、《天鹅湖》等名剧,大获成功。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出身于音乐世家,1916年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皇家芭蕾舞学校,曾从师于著名的Н.П.多玛舍夫和В.А.利亚伯采夫。毕业后,作为尖子生被选拔进入了皇家大剧院,在著名的芭蕾舞剧导演А.А.戈尔斯基和В.Д.吉洪米洛夫及其助手莫尔德金、茹科夫的指导下演出芭蕾舞剧。此后又曾与著名的芭蕾舞剧演员斯马力佐夫、查普林、谢尔盖耶夫等合作。他首次来哈演出后不久便随团去上海等地巡演,直至1936年又再次来到哈尔滨定居、演出、生活。他在太阳岛上有一处别墅,经常与夫人阿尼雅·克瓦斯尼茨卡娅在此招待同行和朋友。上个世纪40年代,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仍活跃在哈尔滨芭蕾舞台上。笔者在“凡塔吉娅”夜总会的节目单上也发现过他作为执导者的名字。当时哈尔滨剧院上演的芭蕾舞剧大多是由他导演的,行内对他敬奉有加,均称其为“大导演”。他导演过《唐吉坷德》、《胡桃夹子》、《葛蓓莉亚》等芭蕾舞剧名剧。他还在《天鹅湖》中亲自担纲扮演了为奥杰塔施咒法的恶魔罗特巴特,以其娴熟的舞技、精湛的人物刻画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多年后,Н.В.涅德兹维茨卡雅还能很生动地回忆起当年他扮演的罗特巴特:“永远忘不了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在舞剧宏大的终场最高潮时刻那精彩的表演,他扮演的被正义力量所击垮的恶魔无助地躺在地上,但又不甘服输——双眼闪着灼人的光、抖动着伸出的一只手来。似乎由于手的痉挛,人突然瘫软地倒在地上……”。 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是哈尔滨芭蕾舞史上第一位会演能导的芭蕾舞大师。
尼基弗尔·伊万诺维奇·菲奥克季斯托夫
上个世纪20-30年代,还有很多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先后从苏联来到哈尔滨,为哈尔滨芭蕾舞台注入活力、增光添辉。1924年7月,莫斯科芭蕾舞剧团来哈巡回演出,之后去了上海等地巡演,一部分演员受聘留在了上海,而叶琳娜·特鲁托夫斯卡娅、希兹雅科娃、利哈乔娃、沃尔科娃、贡恰罗夫、乌里甫松等返回哈尔滨,与中东铁路铁路俱乐部续签合同,留在了哈尔滨。1924-1926年来到哈尔滨的芭蕾舞演员还有:В.К.伊热夫斯基、А.Л.格里亚兹诺娃、Н.斯维特拉诺夫等。
1924年莫斯科芭蕾舞团来哈巡演
特鲁托夫斯卡娅在哈演出剧照
В.К.伊热夫斯基与普列奥波拉任斯卡娅演出剧照
1927-1928年,Н.索克里斯基、Е.巴拉诺娃、涅利多娃、Л.韦列夏金娜、亚历山大罗娃、В.拉杜申克、安德烈耶娃姐妹、С.托罗波夫等芭蕾舞演员来哈,与哈尔滨铁路俱乐部签下了一个演出季的演出合同。
1930-1931年秋,А.罗果夫斯卡娅、Ф.舍夫留金、Л.克拉夫钦科、Д.福金、И.舍夫佐夫从苏联来到哈尔滨,活跃在哈尔滨芭蕾舞台上。
1932-1933年,在铁路俱乐部举办的轻歌剧演出季中,芭蕾舞导演谢洛夫、女主角曼热列依以及费列季、佳列塔、尼基金娜、弗罗曼、科热夫尼科娃、福缅科、阿维纳里乌斯、捷沃利斯卡娅等芭蕾舞演员参加了舞蹈演出。
综上述可见,上个世纪20-30年代初,哈尔滨芭蕾舞人才济济,其中有著名芭蕾舞剧编导托拉波夫、舍夫留金、福金,男主角伊热夫斯基、苏沃林,女主角罗果夫斯卡娅、希佳科娃、克拉夫琴科、拉杜申科等。他们都是来自苏联的很有名气的芭蕾舞单人、双人或三人组合,经常地出现在音乐会、歌剧舞台上,也曾巡回京津沪、日本、印度、朝鲜、新加坡、菲律宾等国演出,享有盛誉。但那时哈尔滨还没有组织起一个有影响的成建制的芭蕾舞团。也正因为如此,当上海组建俄国芭蕾舞团时,很多人应邀南下去了上海。
1935年,日伪统治者为宣扬伪满洲国的“王道乐土”和“五族协和”,成立了哈尔滨交响乐协会。不久,协会也创办了芭蕾舞队,演出了许多芭蕾舞剧片段。协会曾两次组织哈尔滨芭蕾舞演员去日本、韩国、中国内陆巡回演出,也多次组团在伪满洲国各城市进行表演。这种长期的组队流动性的舞剧片段式地巡演,自然地影响了哈尔滨芭蕾舞团的规模性固定式的建设。按1942年当时评论所说的,“在近15-20年间,除了一些小型的芭蕾舞式的时事讽刺剧、芭校学生们的汇报演出和芭蕾舞剧导演Ф.Ф.舍夫留金搬上舞台的、舞台装饰十分简陋的《唐吉坷德》之外,在哈尔滨没见过大型芭蕾舞演出”。1941年А.Н.安德烈耶娃导演演出了《胡桃夹子》、В.К.伊热夫斯基演出了《小丑的爱情》和《波洛伏齐民族舞》(11-13世纪欧洲东南部的突厥系游牧民族舞蹈),大获成功。这些证明了哈尔滨完全有可能把当地各方的芭蕾舞力量整合起来,合力排演经典的大型芭蕾舞剧。
鉴于此,哈尔滨交响乐协会将各路芭蕾舞团队整合起来,成立了芭蕾舞团。在组团合作的会议上,芭蕾舞导演А.Н.安德烈耶娃、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В.К.伊热夫斯基制定了一套拟搬上舞台的芭蕾舞剧目单:《葛蓓莉亚》,作曲:德利布, 执导: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睡美人》,作曲:柴可夫斯基,执导:В.К.伊热夫斯基;《天鹅湖》,作曲:柴可夫斯基,执导:А.Н.安德烈耶娃和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莱蒙特》,作曲:格拉祖诺夫,执导: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和В.К.伊热夫斯基。为排演这些芭蕾舞剧,几乎举全市舞蹈界之力,乐队指挥邀请了交响乐协会的著名指挥С.И.施瓦伊科夫斯基和А.Н.斯托林。
1940年代初,最早搬上舞台的剧目是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编导的《葛蓓莉亚》和В.К.伊热夫斯基编导的《睡美人》,演出场地是马迭尔宾馆。编导者、演员、舞美工作人员们为此倾尽了努力和付出了心血。在《葛蓓莉亚》中,女主角Е.普列奥博拉任斯卡娅和Г.萨拉布恩、独舞演员В.康德拉多维奇、С.齐斯托辛娜、В.卡兹洛夫斯卡娅及全体群舞演员各显其能、表演精彩。Е.普列奥博拉任斯卡娅扮演的弗朗兹未婚妻斯瓦尼尔达,以其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同行和观众认可和赞誉。机器木偶扮演者В.К.伊热夫斯基、机器木偶制作人葛蓓里留斯扮演者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斯瓦尼尔达未婚夫弗朗兹扮演者И.丹杰维尔、市长表演者歌剧喜剧演员Ф.Г.赫马林在剧中出色的表演均光彩照人、可圈可点。
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编导的《葛蓓莉亚》
同样,由В.К.伊热夫斯基导演的《睡美人》取得了巨大成功。剧中奥芙罗拉公主由天才青年舞蹈家В.康德拉多维奇扮演,紫丁香仙女由Г.萨拉布恩扮演,邪恶仙女卡拉波斯由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扮演。该剧以柴可夫斯基旋律动人的音乐、高雅流畅的舞段、个人和双人舞精彩绝伦的技艺、五彩缤纷的布景服装征服了观众,惊艳了全城。
二
芭蕾舞艺术的繁荣催生了芭蕾舞学校,而芭蕾舞学校的创办又进一步促进了芭蕾舞的繁荣。
据梅利霍夫先生在《白色的哈尔滨》中披露,哈尔滨开办最早的芭蕾舞学校是库洛夫斯基芭蕾舞学校。遗憾的是何时、何地开办,再无其他相关史料可以查证。仅就目前所知,1921年Е.В.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创办的芭蕾舞学校就是哈尔滨最早开办的芭蕾舞学校。伊丽莎白·瓦西里耶芙娜·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原来是俄国皇家大剧院著名芭蕾舞演员,1921年随莫斯科芭蕾舞团来哈,上演了《葛蓓莉亚》、《枉然的提防》、《萨罗米亚》等名剧,然后就留在了哈尔滨,在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开设、教授古典舞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普及古典舞小组(见第一音乐学校广告),随即开办了自己的芭蕾舞学校,培养、调教了一大批后来颇有名气的芭蕾舞演员,如30年代初红遍东亚的女演员妮娜·涅德兹维茨卡雅、Е.普列奥博拉任斯卡娅、维拉·康德拉多维奇等,后来成为日本芭蕾舞协会副会长小牧政英也曾是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的门生。可惜的是,1941年,不知什么原因,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便与第一音乐学校著名的声乐教师、歌唱家М.Н.杰奥多里季一起去了大连附近的某女子修道院出家了。
伊丽莎白·瓦西里耶芙娜·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
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在第一音乐学校开办古典舞课程的广告
据梅利霍夫介绍,同年3月,华沙市立剧院著名芭蕾舞演员叶琳娜·列昂季耶夫娜·奥索夫斯卡娅也曾在哈尔滨机械总工厂俱乐部(即哈尔滨车辆厂俱乐部、现道里区文化馆址)开办过一所芭蕾舞传习所,遗憾的是也无更多记载,有待进一步查证充实。
1930年9月1日,А. Н.安德列耶娃芭蕾舞学校在哈尔滨开办。根据学校的招生广告得知,该学校开办于大安街35号与中央大街交角处(查1926年哈尔滨房地产主名录,该建筑就是大安街与中央大街交角处的波戈丹诺夫斯基大楼。该建筑沿大安街一侧有两个门牌号35、37号)。天才的芭蕾舞演员А. Н.安德列耶娃是俄国皇家马林斯基芭蕾舞学校著名的芭蕾舞演员К.М.库里切夫斯卡娅的学生。她在哈开办的芭蕾舞学校教授古典舞、民族舞和技巧舞,久负盛名。А. Н.安德列耶娃亲自教授女角色舞蹈、男角色舞蹈由В.К.伊热夫斯基教授。学校师生曾先后排练上演过芭蕾舞剧《仲夏夜之梦》、《园丁王子》、《四季》、《芝加哥的展览》、《肖邦的夙愿》、《复活节彩蛋的礼物》、《贵族的盛宴》、《海船上的舞会》、《假面舞会》、《瓷娃娃》、《东方的节日》、《穆尔与梅瑞利斯》,俄罗斯童话芭蕾舞剧《金鱼的故事》、《小星星》、《小金球》,“满洲”舞剧《天坛公主》和日本舞剧《乌龟的礼物》等(以上舞剧名大部分为直译或音译,需核对芭蕾舞剧原译名)。该校还十分重视艺术实践,走出校门,在马迭尔、奥连特、亚细亚电影院等剧场演出芭蕾舞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1941年,学校排练上演了《胡桃夹子》,大获成功。通过教学和实践,学校培养了尼娜·克热芙尼科娃、热尼亚·福缅科、科兹洛夫斯卡娅、阿斯特洛夫斯卡娅等一批批芭蕾舞人才,学校也因此遐尔闻名。据《边界》周刊报道,至1941年该校已先后培养了800多名芭蕾舞学生,桃李满天下。30年代上海的芭蕾舞演员,如勃亚尔斯基、科兹洛夫斯卡娅等很多是来自哈尔滨这所学校的,其中尼娜·克热芙尼科娃还成了上海芭蕾舞团独舞的台柱子。
安德烈耶娃
安德烈耶娃芭蕾舞学校广告
安德烈耶娃学校学生在练功
据《边界》杂志报道,1930年,苏联国家大剧院著名芭蕾舞演员А.И.格拉甫佐夫来哈,拟于在“阿拉斯”电影院创办一所芭蕾舞艺术学校,筹备就绪,并于7月1日开始报名招生。但由于没看到后续报道,该芭蕾舞艺术学校后来命运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挖掘查证。另据俄罗斯历史学家А.А.希萨姆特季诺夫介绍,莫斯科大剧院著名芭蕾舞演员叶琳娜·特鲁托夫斯卡娅1920年代也曾在哈办过芭蕾舞学校,后因她于1927年移居巴黎发展,学校自然解体。
А.И.格拉甫佐夫在《天鹅湖》中扮演的王子齐格费里德
叶琳娜·特鲁托夫斯卡娅
名师出高徒。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芭蕾舞学校和安德列耶娃芭蕾舞学校办校十数年间,培养了大批芭蕾舞人才,后来活跃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这里仅举两例说明之:妮娜·涅德兹维茨卡雅,出生于哈尔滨,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学(坐落在新市街的新买卖街,后改称哈尔滨俄国侨民事务局中学)就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学师资实力雄厚,课外文化活动活跃,有自己合唱队、乐队、戏剧小组,还开设舞蹈课。1936年,妮娜·涅德兹维茨卡雅以金奖的成绩毕业于该校。在校期间,她便开始在Е.В.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芭蕾舞学校从师学舞,因天赋出众,崭露头角,后入伊热夫斯基芭蕾舞团,在名师指导下,多年历练,逐渐成了古典芭蕾的主角。1950年代,妮娜·涅德兹维茨卡雅曾受聘于北京教授芭蕾舞(任教于哪所学校或剧团有待查证)。1965年,举家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受聘澳大利亚芭蕾舞学校任教,又在维克多利亚芭蕾舞团演出。直至1990年代,仍为澳大利亚维克多利亚芭蕾舞协会教授。
尼娜·克热芙尼科娃,1913年10月13日出生于萨马拉一个医生家庭,8岁时随父母移居哈尔滨(其父弗谢沃洛德·弗拉基米罗维奇·科热夫尼科夫在哈也算得上著名医生,在经纬三道街开诊所行医),就读于埠头区格涅罗佐娃女子中学。当时А. Н.安德列耶娃恰在该校任舞蹈课教师。在她的指导下,尼娜·克热芙尼科娃强烈地爱上了芭蕾舞艺术。1930年,А. Н.安德列耶娃就是带领着该校6、7个喜欢芭蕾的女孩子创办了自己的芭蕾舞学校。1931年,尼娜·克热芙尼科娃便应邀参加了由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主持的演出季的芭蕾舞群舞演出,崭露头角,从此走上芭蕾舞专业之路。1930年代不断地参加艺术实践、先后到锡兰(斯里兰卡旧称)、印度、日本、韩国等地巡回演出,技艺不断地提高,声名大振。1941年,应聘到上海芭蕾舞团担纲独舞女主角,成为台柱子。后来还在上海开办了自己的芭蕾舞学校。1954年移居澳大利亚。在悉尼圣尼古拉俄国语言学校担任过舞蹈教师,在芭蕾舞界享有盛誉。1994年1月29日逝世于悉尼。
妮娜·涅德兹维茨卡雅
尼娜·克热芙尼科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睡美人》、《雷蒙达》、《胡桃夹子》、《天鹅湖》等名剧成了享誉世界芭蕾舞台上的艺术瑰宝。20世纪20—40年,一大批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莫斯科皇家芭蕾舞剧团、苏联国家大剧院的著名演员Н.И.菲奥克季斯托夫、Е.В.科维亚特科夫斯卡娅、А. Н.安德列耶娃、В.К.伊热夫斯基、舍夫留金、福金等汇聚于哈尔滨,享誉世界的《睡美人》、《雷蒙达》、《胡桃夹子》、《天鹅湖》等芭蕾舞名剧能够搬上哈尔滨艺术舞台,多家芭蕾舞学校在哈尔滨脱颖而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芭蕾舞人才,足以说明哈尔滨芭蕾舞艺术的发展是俄苏芭蕾舞艺术在国外发展的重要一支,也再次说明俄罗斯芭蕾艺术和高雅艺术是经哈尔滨这个窗口传入中国,并经哈尔滨这样的驿站传播到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及其他一些国家的。
参考文献:
1、НинаНедзвецкая . О творчестве балетных артистов в городе Харбине.
2、Нина Кожевникова. Сцена и эстрада Харбина 30 годов.
3、Харбинское симфон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Рус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 в Манчжурской империи.
4、Рубеж 1929.1930.
5、Лидия Ястребова. Воспоминание о балетмейстере Е.В.Квятковской.
6、Г.В.Мелихов. Бедый Харбин середина 20-х.
7、А.А.Хисамутдинов. Русский балет в Китае
8、А.А.Хисамутдинов.Российская эмиграция в 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регионе и Южгой Америке.
9、Л.戈韦尔多夫斯卡娅著、张宗海译: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