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发展史

农贸市场,即从事农贸产品买卖的场所。符合农贸市场定义的场所,主要分为两大类:农贸批发市场和农贸零售市场。
先说说农贸批发市场,农贸批发市场规模较大,包含园区型批发市场和门市型批发市场。园区型批发市场一般占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交易时间通常昼夜不停,与物流、餐饮、宾馆、住宅区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和配套系统,可以面向全省或周边多数市区。门市型批发市场为独立的建筑主体,以农贸批发功能为主,可适当附带零售功能,周边交通便利,交易时间较为集中在凌晨0至4点,面向全市或城区内大部分农贸零售市场。根据以上功能和规模的不同,批发市场被归为一批市场和二批市场。
而大部分居民频繁接触到的是农贸零售市场,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主流叫法,例如农贸市场、菜市场、市场、街市,农贸零售市场的面积大部分在1万平方米以下,经营的业态有蔬菜、水产、肉类、熟食、豆制品、面制品、粮油、副食、干货等等,部分市场还有日杂、鞋服、烟酒等相关业态。
农贸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农贸市场,是经过了多种形态转变之后,最终形成的农贸产品交易市场。在转变过程中,天时、地利、人口的迁徙都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农贸市场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人与人之间的物品(服务)交换--集市--商品市场--专业商品市场--农贸市场,这5个历程。
人与人之间的物品(服务)交换:在原始社会,人类最初的交易模式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单纯物品交换开始。甲捕到了鱼,乙采得了野果,甲乙双方为了满足更全面的食物以及营养搭配,甲用一条鱼换了乙一筐果子,这就是人类最早的交易形式。除了物品交换以外,必定还会存在服务交换,同样的例子,甲用两条鱼购买了丙的劳动力,聘请丙为自己制作两把鱼叉,这也是交易模式,不同点在于交易的产品不是商品,而是服务。
集市:由于交易发生频繁,每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同时,都具有消费的需求,所以大家约定在同一天到某个地点进行集中交易。这样就把原来需要花费十天交换十次物品和服务的时间,压缩到了一天,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在集市上,有出卖劳动力想要换取鱼的人,有卖果子想要换取劳动力的人,有卖鱼想要换取果子的人。
货币的出现:单纯的交换太过于依赖双方的物品匹配度,再后来,索性大家都用贝壳当做替代品,先用产品换成贝壳,再用贝壳购买东西,最早的货币,就这样诞生了。
集市、货币的出现和形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进步,也是商品交易模式的一个里程碑。
商品市场:集市形成后,定期前来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原本高效的交易开始追求更高效,人们开始思考如果能把寻找和自己匹配的交易的时间节省下来,那么还能够进一步缩短交易时间。于是乎,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果想要购买一条鱼,可以直接到鱼市进行交易,省去了在综合型集市中寻找鱼贩的时间。
专业商品市场:将交易商品进行分门别类,专门交易食物的集中在一起,专门交易工具的集中在一起,这样再度提高了商品交易效率,是农贸市场形成的最贴近今天的雏形。
农贸市场:专业商品市场中,以交易农贸产品为主的市场,被称为农贸市场。

专业商品市场的出现

罗马庞贝城

农贸市场由专业商品市场发展演变而来,专业商品市场由集市演变而来。人类可考据的最具代表性的最早期集市,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罗马的庞贝城。

在庞贝城毁灭之前,曾经一度拥有着辉煌一时的繁华商业,这些都在后世的考古中被发掘。作为西方最早的市场城市之一,它以最初的形态反映了今天我们城市中的商业缩影。

中国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唐宋时期

中国的商品经济,最早可考到坊市制,一种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亦称市坊制。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汉代称里,即住宅区)分设,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肆。市的四周以垣墙围圈,称“阛”,四面设门,称“阓”。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由官府以命令行之。市内店铺按商品种类区分,排列在规定地点,称为“肆”或“次”。

政府设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历代名称不同,如司市、贾正、市令等,其职掌基本类似。这可说是最早存在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北宋初年,作为首都东京仍然采取着坊市制,而到了后期,由于坊市制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于是宋朝打破了坊市制,采取了厢坊制。也就是说,大家可以随意开店,城市区开始大幅度繁荣。为了治安,宋朝建立了厢这一独立的治安机构。可以认为是中国巡捕制度的完善,并且在宋明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消防水车。做到了工商、城管、消防联合管控。

专业商品市场因需分化,

最终形成了专业化农贸市场

中国农贸市场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以上海的商品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

时间回到清末明初,上海的港口经济和殖民经济大放异彩,同时热闹的商业街区也处全国最领先。不光有街市、小吃店,再到后来的电影院、歌剧院,这些都是上海老住民们生活体态的展现。黄浦江、城隍庙区域的贸易氛围最为浓厚,也为日后专业化农贸市场的登场做好了铺垫。

盛名一时的“中央菜场”

1864年,当时的管理者在上海法租界建立中央菜场,其实就是几个卖菜的大棚,并制定了摊位租金规则。公董局通告称所有买菜卖菜的行为都要在中央菜场中进行,所有商户进入菜场内摆摊,不得私自经营。但由于并没有完善的管控力度以及商户自觉性,不到一年,中央菜场便关门停业,商户重回路边。这个现象在今天也十分常见,也是不少市场主办方头痛的问题。佰映设计曾为许多市场业主解决室内生意不佳,室外摊贩泛滥的尴尬局面。

上海中央菜场的开设到倒闭,仅仅历时一年,但这标志着上海第一个室内农贸市场的正式问世。

今天的农贸市场

今天的农贸市场,在规范上,资金补贴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尤其是以浙江省为代表的部分地区更是以农贸市场的星级为参考标准,实现了农贸市场的高水准。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自然在农贸市场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的绝对领先地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