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太阳总在左边》| 所有痛苦,换个方向都能释怀
《太阳总在左边》是由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2011年上映的一部关于自我救赎和生命意义的电影,这也是松太加导演的处女作。虽然是藏民故事,但影片的视野并未局限在西藏,在一个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的故事中,我们却瞥见了这片土地所独有的反应。看的电影多了,慢慢发现,基于小概率事件和救赎的故事,难免落入俗套,算不得上乘。然而,当一段艰辛的自我救赎之后却依旧未能释怀,融入生活的回归之路便开始免于俗套故事是普世的,然而内核是独特的。
电影:《太阳总在左边》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一个藏族青年尼玛意外撞死了自己的母亲,为了赎罪,他踏上自安多到拉萨的向西之路。由于一路上太阳都在他左边升升落落,他的左脸被太阳烤晒得黝黑皲裂,成了一个“阴阳脸”。这样一个真实的叙事背景体现了本片源自现实却高于生活的一种表达价值。影片的开头是满脸透露出绝望的主人公尼玛,行尸走肉般地开着漫无目的摩托车的各种情绪交杂的状态。这个年轻人不幸将母亲意外碾死,导致他期待已久的婚事、他深爱着的母亲、他生活和信仰的所有根基都被拖拉机的轮子碾成了无尽的绝望和自责。母亲的意外发生,粉碎了尼玛的生活,无法原谅自己的他背着母亲的血液浸染过的黄土,踏上了独自前往拉萨的朝圣之路。长头磕满漫长的道路,朝圣结束后。他从拉萨回到安多老家,坐在车上他却备受煎熬,朝圣并没有完全解决他内心的悲痛。车上,尼玛遇见了一个老爷爷。他刚参加完女儿在拉萨举行的婚礼,正要回青海老家。老爷爷的妻子去世多年,曾经,他每天盼着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孩子们长大后又盼着他们结婚,等到一切都安定了,他却失去了方向。若有所失的他看到深陷悲痛的尼玛决定一起结伴,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陪伴,相互影响。走到戈壁的尽头,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其中在两个人的自我救赎期间,影响尼玛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老爷爷最简单的一句,却一直萦绕在耳边。他说:“所有的悲痛在孩子和时间面前都会黯然失色。”途中尼玛孤僻、冷酷、几乎没有主动对老爷爷说过几句话,但在和老爷爷的交流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地重新记忆起似曾相似的亲情。也慢慢地接受身体到心灵的细微改变。从刚开始一句话不说就甩下老爷爷自己走,到坐在老爷爷放在路边的褡裢旁等他。他在学会重新把别人放在心里,学会用温度填补悲剧带来的创痛。随着主人公离家越来越近,我们也越来越深地感受到那场意外对他的心灵影响之深。于是近乡情更怯,尼玛踏出回家的每一步也越来越沉重。终于,他坐上了大巴回到了家。哥哥在那个路口等着他,还带来了自己的儿子。尼玛的悲痛经历了时间,遇见了老人,也懂了智者说的那句看似平淡的话语,悲痛在孩子和时间面前也黯然失色了。影片的最后我们想思考一个问题,朝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影片中从未刻意展现的宗教显然不是尼玛唯一的出口,一场艰辛的朝圣之旅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但却在回家的那一刻使他真正顿悟,朝圣的意义并非痛苦的终结,拥有心境的变化,愿意放下,即是朝圣的意义之一。人生中的苦难就像那太阳一样,总会在那里,让你遍体鳞伤。但只要换个方向,就能释怀。无论发生什么,总有另一面的感悟,主人公的放下,就是太阳的另一面照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