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教师要“十会”
张利全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老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先锋,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在新课改中要做到“十会”:
一、会学习
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知识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需要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很多。教育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新课改,学校的概念扩大了,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场所,人们在家庭、工作场所、娱乐场所等都可以学习,人们通过各种媒介也在学习。学习是不论时间和地点的。新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型”的家庭,“自主学习”的学生,“终身学习”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师都是“学习村”的一员。教师必须以“学习”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当前的教育现象和学习问题,教师要会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
二、会服务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坐在家里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倾听名校名师的教学,查阅世界各大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学生学习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通过他们自身的认识活动学会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的方式要从“塑造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型”教育是信息社会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服务。
三、会整合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
四、会合作
新课改,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合作学习是对过去一节课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填鸭式”教学的否定。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五、会创新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即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
六、会编教材
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看法。过去的教与学都是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现在教师可以“改”教材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总之,新教材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尊重师生个性,极大的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新课改,让老师当教材的编写者。新教材是新课改理论的外化,如果老师是编者,在教学中,就会取舍、增添内容,形成自己的教材。
七、会尊重学生
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什么?个人认为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具体表现为尊重学生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正当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尊重他们对生活和学习活动的选择和自由活动权利,尊重他们在人群中的应有的地位,把他们看成与自己身份平等的“人”,并尽最大可能为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而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尊重孩子的需求,为学生自主发展预留空间,一个人是为了自己所希望做的事情而行动的时候,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很大限度的发挥。学习一旦成了满足学生内心需求的事情,他们便会对学习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尊重学生心理需求,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来设计教学,为他们自主活动预留出促购的空间,这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尊重学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八、会依法执教
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法制观念,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要正确看待权利与义务,避免侵犯学生的权利现象的发生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排斥后进生,侵犯其受教育的权利;非法限制学生人身自由;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侵犯学生隐私权等。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依法执教,民主法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应当具有坚实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自觉履行义务,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九、会科学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以前注重终极性评价,现在更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动态评价比例比较大。对教师的考核也发生了变化,对教师的考核有量化的体系表。教师的语言发生了变化。教师去欣赏、尊重学生,学生也能更加大胆地提出问题来质疑老师。新的评价体系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说一线教师最期待的就是课程内部评价体系改革的成功。
十、会研究
做研究型教师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深入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把做研究型教师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学习、坚持研究,我们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如果不上课,就不能称为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教师角色也必然要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