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三日(五月二十七日)
早晨起来,船早已通过三峡大坝,并将秭归、巴东县甩在身后了。艳阳初升,在江面上射出万道金光。
巫峡,起自巫山县城东,止于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是对它真实的写照。
峡江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石塞疑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天,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有诗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也许是为了腾库迎洪,也许是上游来水不丰,库区水位比最高水位下降了20多米。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屏列于巫峡南北两岸巫山群峰极为壮观,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为峭丽。古往今来的游人没有不被这里的迷人景色所吸引、陶醉的。
7点刚过,满船人,都在顶层甲板仰头观望。“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缥缈传说的美女峰了。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了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呢!……”——刘白羽《长江三日》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巫山神女峰,古老中国最多情的一块石头,神秘东方最多梦的一块石头。在百姓的眼中,神女是胸怀博大的护佑之神;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神女是充满神秘的美的精灵。
要想一晤神女,可从这里上山。导游说,花6小时爬台阶可抵高山平台,再花上一个半小时攀爬,便可与神女晤面了。
巫峡山色如黛,峡中江回路转,又以云雨为妙,唐代诗人元稹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如此美景,不是随时都能见到的。
一拱跨越大江南北,这是2005年建成的巫山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三峡段的巫峡入口处,是一座钢管中承式拱桥,全长612.2米、主跨492米。巫山长江大桥在建设中创造了当时桥梁建设的5项世界第一,被称为“渝东第一桥”。
船过大桥,对面就是巫山县城。山即是城,城就是山。
邮轮停靠巫山码头,换小船游巫山小三峡。
巫山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城。龙门巴雾连滴翠,奇山秀水胜三峡。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相比,小三峡则显得秀丽别致,精巧典雅。
雄之龙门峡。巫山小三峡之一龙门峡是大宁河上第一峡,一座横跨两岸的龙门大桥,桥长184米,使峡口更像一个龙门。
龙门峡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峰峰相对,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进峡后,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
奇之巴雾峡。山高谷深,云雾迷蒙,钟乳密布,千奇万状,怪石嶙峋,峰回路转,石出疑无路,拐弯别有天。
观音坐莲台。
峭壁的岩洞里,有古代神奇的悬棺。巴雾峡俗称“铁棺材”,其名即由此而来。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相似而言。
幽之滴翠峡。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峡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体赤黄生辉,小船从其脚下经过,犹如巨人足旁的蚂蚁一般。
巫山小三峡是我国最长古栈道的起点,这条栈道总长300余公里。原先入“龙门”之后,就可看见的两岸的峭壁上,凿有一个个小方孔,约6寸见方,石孔以1.5米左右间距,蜿蜒排去,如今都淹没在水下了。这条仿古栈道长约5公里,这一段还是玻璃的。
回到巫山码头乘邮轮重入长江,只见前方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这是进入瞿塘峡了。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最为雄伟险峻,峡以“雄”著称。瞿塘峡两岸岩壁如削,江随壁转,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之誉。
崖壁之下,长江的水依然很安静,仿佛丧失了惊涛拍岸的激情。而刘白羽先生在50多年前是这样描述的:“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游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在这北岸的绝壁上,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古栈道遗迹,头顶是悬崖欲坠,脚下是汹涌江涛,这就是古时船夫拉纤,军事运输和客商行贾的惟一通道。崖壁栈道上有清人所刻“开拓奇功”。
在这南岸临江的石壁上,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十个行书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门”均历历在目。据说,这些字都是在蓄水前从原处切割下来,安装在此的。
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形成“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郭沫若过此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的赞叹。
西出夔门,就是夔州古城,即奉节老城。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名城。夔州城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历来是川东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
奉节老城耀奎塔西侧临江有一座巍峨的城楼,城门上依稀可见“依斗门”三字。这座城门是2002年至2004年复建的。原城门位于瀼西夔州古城。因三峡水库蓄水,多达1.1万立方米的一块块城门石“原规模、原形制、原工艺”复建在今天的位置上。依斗门俗名大南门,是瀼西夔州古城五大城门之一。
“依斗”二字出自于杜甫夔州诗《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我们在依斗门前的码头上岸,去游览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白帝城,四面环水,这座桥便应运而生,并命名为风雨廊桥,让今人在这里经历风雨、品味沧桑。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见瞿塘峡口地势险要,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25年),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白帝山不高,坐滑竿,上山100块,下山80块,有点小贵。
如今看到的白帝城,其实只是原本城中的白帝庙而已。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白帝庙位于白帝山山巅上,其规模历代皆因兴废而不同。
庙门口的碑刻。
明良殿,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系庙内主要建筑,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
公孙述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公孙述,特地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庙中建“越公堂”,塑像祀之。至明朝,公孙述的塑像被搬开,为刘备像所代替,庙内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塑像,改名“明良殿”,取“明君良臣,千秋垂范”之意。匾额上“汉代明良”中间两个字有错吧?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败于夷陵,退守白帝城,最后病死于永安宫。当年刘备托孤在永安宫,据考,其遗址在今奉节师范学校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托孤堂对面,有一亭,上书“观星亭”。亭柱有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杜甫《登高》中的诗句。相传诸葛亮在此亭夜观星相来推测战事吉凶。亭中有石桌、石墩,想象中:诸葛亮轻摇羽扇端坐亭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观星亭共有6角12柱,翘角飞檐,但不知其柱子为何都是七倒八歪的?是有意使然,还是年久失修?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对于瞿塘峡的山水之“雄”,清代诗人何明礼的一首写得很传神:“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
从白帝城返回船上,船继续上行,已是黄昏。奉节长江大桥,一座双塔双绳斜拉桥,大桥全长930米,其桥主跨长460米,在同类桥中居世界第四位。夜色中,桥塔上的广告格外醒目。
船过奉节城,同样的山即是城,城就是山,但在夜色中多了半江山水半江灯影。
在白帝城白楼里,存有这张25年前老照片:奉节老县城依山面水,后有青山如黛,前在田畴如网。可如今县城后靠重建,青山田畴均不见,惟有高楼与行船。
奉节有“诗城”美誉,墨客骚人至此,无不游目骋怀,“吐纳珠玉之声”。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李贺、苏轼、苏辙、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杨慎、沈庆、王士祯、张问陶等历代著名诗人,先后留下众多优美的诗章。家喻户晓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的就是奉节。
船在黑暗中继续前行,诗城惭惭远去。再见了,巴蜀之喉吭、吴楚之襟带的奉节。
(2017年5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