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食儿
“油食儿”在孝义话中可以读mā yәr(三声),是油条的另一种说法,可能还包括了油饼之类的其它油炸面食。
○ 百度百科中有“油食”,解释有“又名油布袋,是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种传统小吃。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人们通常在春节前夕制作这种食物……烹饪方式:油炸”。
○ 百度百科中有“油食子”,解释有“山西小吃,色泽深红,酥脆香甜……放入油锅炸成棕黄色即成”。
○ 百度百科中有“砍三刀”,解释有“砍三刀,又名油食儿、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流传于山西太行山区的河北平山、井陉及山西五台山一带人春节期间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切好的面段放入热油锅内,炸成金红色捞出”。
普通话的“y”与孝义话的“m”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花言巧语:花mā巧语 2.又吃多,又延拖:又吃多,又mε(一声)拖 3.奄火:mēi火 4.粗野:粗mǒ 5.专意儿:专mēngr 6.婴孩儿:mū孩儿 7.卖儿鬻女:卖儿mài女 8.愚子样的:mε(一声)子样的 9.愚愚:愚mò 10.大约儿上能过去就行:大miàr上能过去就行
普通话的“ou”与孝义话的“a”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抖起精神来:dǎ起精神来
2.构造:dǎ造
3.苟且:mǎ且
4.有滋有味:有滋dǎ味
5.没有:没lā
6.奔走:奔dǎ
即“油”是可能读mā的。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y”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闪深闪浅:闪深yuò浅
2.绳子:yào子
3.生孩儿:yě孩儿
4.生孩儿:yuǒ孩儿
5.舒适:yī适
6.秫秫秫:yù秫秫
7.舒适:yuaә(一声)适
8.玩玩耍耍:玩玩yǎya
9.丢袄儿失裤儿:丢袄儿yě裤儿
普通话的“hi”与孝义话的“ә”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放至兀处罢:放dә(一声)兀处罢
2.执拗:gә(三声)拗
3.虫豸:虫zә(一声)
4.职业:zhә(一声)业
5.支架不住:chә(一声)架不住
6.暖炽儿的:暖bәr(一声)的
7.眵眵眵:gә(三声)眵眵
8.吃吃吃:吃kә(四声)吃
9.赤赤赤的:赤pә(一声)pә的
10.翅翅翅:翅翅zә
11.吃饭:chә(一声)饭
12.赤赤鬼:shә(一声)赤鬼
13.肉实实实:肉gә(三声)实实
14.适宜:hә(三声)宜
15.兀时儿:兀zhәr(四声)
16.食:chә(一声)
17.骨殖:骨shә(四声)
18.日本:rә(一声)本
即“食”是可能读yә(三声)的。
我的分析是,写作“油食儿”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乡言研究》中有“麻叶儿”,解释为“油条”。 2.《太原方言词典》中有“麻叶儿”,解释为“油条。一种油炸食品”。 3.《小店方言研究》中有“麻叶儿”,解释为“一种小麦粉油炸的面食”。 4.《应县方言词汇》中有“麻叶”,解释有“一种油炸的食品。例他大姐夫,今儿四月八哩,你回顿记住买些麻叶”。 5.《保德方言研究》中有“麻叶子”,解释有“一种油炸食品”。 6.《原平方言研究》中有“麻叶儿”,解释为“一种油炸食物,类似油条”。
○ 《汉语大词典》中,“油条”的解释有“一种油炸的面食。一般为双股绞合的长条形,多用做早点”。
○ 《现汉》中,“油条”读yōutiāo,解释有“一种油炸的面食,长条形,多用作早点”。
我的理解是,“油条”可能源自“油食”。人们不知道“食”曾读“条”音,于是记为“条”。
○ 《汉语大词典》中,“麻花”的解释有“一种油炸的面食。一般为双股绞合的长条形,多用做早点”。
○ 《现汉》中,“麻花”读máhuā,解释为“(麻花儿)(名)食品,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熟”。
我的理解是,“麻花”可能也源自“油食”。人们不知道“食”曾读“花”音,于是记为“花”。
○ 《汉语大词典》中,“花卷”的解释为“一种蒸熟吃的面食,多卷成螺旋状”。
○ 《现汉》中,“花卷”读huājuǎn,解释为“(花卷儿)(名)一种蒸熟吃的面食,多卷成螺旋状”。
我的理解是,“花卷”可能源自“食卷”。
○《说文解字》中,“饼”的解释为“必郢切,面餈也。从食并声”。
○《康熙字典》中,“饼”的解释有“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
○《汉语大字典》中,“饼”的解释有“用面粉制成的食品,一般为扁圆形,各时各地制法不尽同,形状名称也不尽同。如:蒸饼;炊饼”。
我的理解是,“饼”可能也源自“食”。人们不知道“食”曾读“饼”音,于是新造了“饣表义+并表音”的“饼”。
旧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