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除夕民俗:桌上摆着聚宝盆 吃金锭元宝 儿童拿财神码上门
农历腊月三十,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夕,宋朝时被称为大节夜,也是中国传统中一年中最末的日子。这天无论商贾还是各行人士,或盈或亏,都要在这天将外放的债务追索收回,做一个年终清理。
对于老北京来说,对于除夕也尤为重视。
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的门楣上贴满挂钱,大门两楹双贴春联,屋内则要贴春条,上面均写满了吉利话。
在正屋的佛像前还要堆满供品,有红白月饼、蜜饯以及水果。红白月饼也是有区别的,在当时白皮月饼里面包的是荤馅,红皮月饼里则是白馅。供奉的水果多以苹果为主,取“平安”之意。在供品上,还要插上金色的佛字、五福捧寿、招财进宝,俗称供花。还有糯米做成的黄白色年糕点各一方,寓意着“年年高升”。还有蒸熟的糯米饭一碗,中间插上松枝和刘海戏金蝉供花各一束。在碗的边上还放上桂圆肉、荔枝仁、红枣、花生等干果,被称为年饭果,还要放上数枚铜钱,被称为聚宝盆。这碗糯米饭也被称为“年饭”,寓意着“年年有饭吃”。
除夕这天蒸的饽饽称为“金锭”,煮的饺子称为“元宝”。在馅料里会放入数枚荔枝仁和铜钱,如果食中荔枝仁的则被认为来年必可得子,食中铜钱的则寓意着来年不会缺钱花。
除夕这天老北京不管是老妇人还是小媳妇发髻上都会戴上纸质的元宝花或石榴花等讨个吉利,小孩子更是要穿新衣,亲朋好友见面说的都是吉利话。全家围坐在一起,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这便是除夕最为重要的“守岁”。
在庭院中早已经铺满了芝麻杆,家人互相踩,这样的习俗被称为“踩岁”。全家老少一起前往祖先牌位前叩祭则被称为“辞岁”。
等到三更半夜,更用全份黄纸钱粮、香烛等,在庭院中设立香案,焚香望空拜祭,称为“接神”。根据传说除夕这天,是天上诸神下凡的日子。同时鞭炮齐鸣,全家一起磕头祭拜结束后,一家人才开始阖家大餐吃“接神饺子”。
吃完饺子后,一家人相互道贺,并相互叩祝称“已过年了!”。胡同里的孩子则拿着财神码,挨家挨户地喊道“送财神爷来啦”,去讨要些零花钱。
斗柄春回,欢腾大地,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将来临,在送走猪年,即将迎来牛年的时候,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在新年一年,牛气冲天,牛转乾坤。
-------------------------------------------------------------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