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不,只是风停了。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越无知,越自信。

今天看到一篇打鸡血的文字,“看吧!只要肯努力,什么都能挣到!”激情满满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调侃一下哦,不要见怪!前段时间很多人都看过一篇文章《2018,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确实,2018年非常特殊,发生了很多的事件,尤其是引发了很多重要转变。

正如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所说:资本市场遇冷投资乏力,银根缩紧消费下降,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周期。

不过,查理·芒格早就告诫过我们,宏观世界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世界才是我们所有作为的地方。

所以,虽然《2018,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这篇文章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创业者的焦虑情绪,但却并没有建设性作用。

资本寒冬,除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创业者们更需要做的,也许是在保持现金流的基础上,“锻炼身体、认知升级”。

这篇文章,就是跟大家探讨认知升级之路。逻辑线是:作为经济十倍速增长的唯一因,创新来自最底层的思维模型。

要想经济增长,必须跨越第二曲线的鸿沟;

要想跨越鸿沟,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力量;

要想实现创新,必须具备底层的思维模型。

我一直认为,好奇心是人类探求这个世界最大的驱动力。

正是不断对这个世界进行理解和探求的渴望,以及人脑对意义感和结构感的追寻,让整个人类世界不断进步。

每一次最重大的进步,都发生在对世界规律更深刻的认知变革之上。

牛顿的机械论引领了整个工业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又指导着当前的互联网时代。

对应最近商业圈都在谈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是整个人类的跃迁。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比如最近流行的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所揭示的认知曲线。

当你居于井底从未跳出的时候,你或许会非常满足,对世界的认知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时就处于所谓的愚昧山峰。

当你刚跳出井底的时候,世界观会瞬间崩塌,一跃进入绝望之谷。

但只有跳出来,到了绝望之谷的时候,你才有机会攀登开悟之坡。

很多人并不是愿意在井底承受日复一日的潮湿阴冷之苦,然后偶尔感慨蛙生就是如此,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因为看不到光亮,也因为尝试过几次未果后的习得性无助,岁月和日常的琐碎,磨去了他们的勇气和期盼,最终选择了不看见。

都在说第二曲线,到底什么是第二曲线理论呢?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在阐述他的“第二曲线理论”时说:“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汉迪是在一次旅行途中悟出这个道理的。

他向一个当地人问路,当地人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叫Davy的酒吧,在离酒吧还有半里路的地方,往右转,就能到他要去的地方。在指路人离开之后他才明白过来,指路人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当他知道该从哪儿拐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那个地方了。

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

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

然而,最应该拐弯的时点又恰好接近顶峰,也就是黄金时代。

这就造成了成功的悖论和“创新者窘境”。

公司领导人很少有这样的远见和勇气,在公司高歌猛进的时候偏离已有的成功路径。

使你达到现在位置的东西不会使你永远保持现在的位置,如果你过度相信和依恋导致你成功的逻辑,那么成功的逻辑必然会把你带向失败或平庸。

持续地按一种路径“追求卓越”的曲线,恰恰是一条“追求平庸”的曲线。

这个逻辑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味:“你可能想从一件好事中得到太多,那么曲线逻辑就开始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更大的焦虑。

对此,熊彼特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意见:我们很难跨越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鸿沟,除非我们做逆人性逆理性的“创业家”。

但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做这样的创业家呢?

在这个时代,查理·芒格、埃隆·马斯克、杰夫·贝佐斯都是我们的标杆。

查理·芒格的答案是:多元思维模型。

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至少100个思维模型,才能解决生活中百分之八九十的问题。更好地理解投资的唯一方法是更深的理解这个世界。

——查理·芒格

埃隆·马斯克的答案是:第一性原理。

常人特别喜欢做类比思维,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但是我更喜欢用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一层一层地揭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走。

——埃隆·马斯克

贝索斯的答案是:找到不变的原则。

我经常被人家问未来十年会有什么变化,我认为更重要的问题是未来十年什么不变,找到不变的原则之后,把所有的资源all in进去。

——杰夫·贝佐斯

牛人的语言总是深刻而精练,对人影响巨大。

要想在极速变化的未来世界中生存,第一性原理、找到不变的原则、多元思维模型是最基本的信念。

为什么要学习机械论、反熵增、相对论、量子论、进化论等基础学科的基本规则,道理也是如此。

只有这些能够跨学科迁移的思维框架,才可能是那些未来十年不变的规则来源。

而所有应用型的规则,其特点正好相反,它们能快速解决当下的一类场景的问题,但一定会变化。

只有懂得底层规则,你才真正具备知识迁移和组合能力,也才能具备创新能力。

在红利散尽的今天,要想找到第二曲线,打破不连续性鸿沟,深刻理解世界,并将自己打造成一人一公司的超级单兵,这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打造超级单兵,这是目标,也是结果;深刻理解世界,这是动力,也是源头。

去年今日2017.12.4:

公司才是最终极的创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