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你的记忆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让我们一起追寻记忆的痕迹。

01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基础,那么记忆,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源。

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

对于集体来说,每个集体也有共同的记忆。

没有记忆,我们就无法说话、阅读、识别物体、辨别方向,或者维系人际关系。

不仅于此。

如果没有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就根本无法确认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其他的就更无从谈起。

02

但是,记忆到底是什么?

不仅一般人无法知晓,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谈清楚它的本质。

如果我们非要打个比方的话,那么记忆一定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字迹,而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滚滚长河。

记忆是流动的,有选择的,也是会扭曲的。

03

关于记忆的经典理论由柏拉图提出,这位古希腊先哲将记忆划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

这样的过程性描述也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动态过程。

记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受到人的偏见、印象、信仰等态度的左右。

记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受到人的感官输入的影响。

它从来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和存放,而是被人类赋予意义,并且被每个人的知识和偏见改写。

04

“为什么,这一上天赐予的能力对去年的事情记得模糊,对昨天的事情记得清楚,而记得最为清楚的是一小时前发生的事情?又是为什么,年老后对童年往事的记忆似乎最为深刻?为什么复述一段经历能强化我们对它的记忆?为什么药物、发热、窒息和兴奋会令遗忘已久的记忆复苏?……”

这是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的一段话。

是啊,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

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能记住什么?为什么能记住?如何记住的?

这一个个有趣的问题,你是否曾经思考过?

05

嗯?你是说为什么要思考这些问题?

因为有意思,更因为正如著名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所说的,除了薄薄的一层“此刻”,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记忆。

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个观点。

大家习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并列。

我觉得,或许这是一个误解。

过去、现在、未来,这三者并不在一个维度上。

在流动的时间长河里,过去是一种已然,是降维;未来是一种不确定性,是高维;现在是改变,是跃迁。

06

回到记忆这个话题,记忆显然是对过去的一种不精确、不客观的记录。

关于记忆,有一个有趣的比喻:鸟舍中的鸟。

提取正确的记忆,就像从装满鸟的鸟舍里抓到特定的某知鸟。

更好的描述,是从人类对所处的世界的认知和观照角度。

有五种直接获取信息的感官。

有抽象得无可救药的智力。

有一系列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假设。

也有片面选择的模糊的记忆。

07

关于记忆是怎么运作的,目前普遍沿用的还是柏拉图的理论:编码、存储、提取。

编码出现问题的话,一般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比如没好好听课所以“记不住”课堂内容——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接收信息。

存储出现问题的话,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遗忘。

提取出现问题的场景区别于遗忘,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很确认自己记得某件事情,但会出现“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来”的情况。

三者不可或缺。

08

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往往是随着对外界的(无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创造的)事物的认识。

随着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从计算机处理过程中发展出了信息处理的三阶段模型。

模型将记忆分为三类: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官记忆也称瞬时记忆,是一种迅速抓取迅速消逝的记忆模式。

进一步细分,储存视觉信息的感官记忆叫做“图像记忆”,储存声音信息的感官记忆叫做“回声记忆”。

如果我们对某些信息加以注意,就可以将它们引入短时记忆,区别于瞬间记忆,短时记忆是可以保存一小段时间的,但它通常不是很重要的信息,因此不会进入长时记忆,也就是说,用过之后就可以丢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考试。

而如果我们持续地关注某些信息,并且在大脑中反复思考或背诵它们,这些信息就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非常强调的是意义感,人们对无意义的信息,很难处理成长时记忆。

感官、短时和长时记忆的模型不一定精准,但却对记忆研究有非常大的指导价值。

09

为了强调短时记忆的主动性和活跃度,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概念:工作记忆。

可以用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来比喻工作记忆,用计算机的硬盘来比喻长时记忆。

而长时记忆也分为语义记忆、情境记忆和程序记忆。

语义记忆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对世界的一般认识。

情境记忆则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发生时的内心情绪。

语义记忆和情境记忆都在意识层面。

有意识的记忆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种长时记忆:程序记忆。

骑车、开车等执行一系列必要的身体操作步骤的记忆,都属于这一类。

对应意识和无意识,记忆也分为外显和内隐。

10

记忆是必然不客观的,它不是对事件的忠实复制,而是由当事人构建的。

它受到人的经验、信仰、偏见的影响。

而且,由于人类拥有假想能力,记忆通常会成为实际发生的事件和推理想象的内容的组合。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做的一点,是对记忆的反思。

我们需要拥有“元记忆”。

元记忆是人们对自身记忆的理解。

我们能多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

不要只相信自己的记忆,要基于客观的实验结果。

如同我们对待一切有价值的学问一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共勉。

▼ 让我们一起追寻记忆的痕迹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