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价值感

教育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学习活动自身的质量问题。

在很多领域的不同层面,教育机构都不是以帮助人掌握技能为核心目标而设立的。

在太多的地方,钱都没有花到该花的地方。

比如课堂讲授,当我们走进一个大讲堂的时候,通常看见几百名学生都在被动地听讲。

其实主动学习早就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英国学者Reginald W. Revans也早就提出其与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对比。

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也表明,接受传统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可能性比接受其他教学方式的学生高50%。

甚至,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更直白地提出,传统的讲授方式简直就是不道德的。

这并不是说讲授不可行,在课堂实践中有一些很好的操作策略可以形成主动学习环境。

首先是课堂讨论。

以“正义论”公开课而闻名的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J. Sandel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前几年在北大听过桑德尔教授的讲授,也在网上看过他的公开课。

无论是来北大的演讲还是每堂课45分钟的公开课上, 桑德尔教授几乎没有超过5分钟的知识讲授。

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在进行机智的交锋和辩论,然后桑德尔教授进行及时的总结、点评和反馈。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桑德尔教授的角色不像教师,而更像一名主持人。

其次是及时教学。

这个方法说起来大家都在用,就是课前预习和课堂预热策略。

教师会在课程开始前布置一些问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同学们进行预习、阅读和思考,随后在课堂上就这些问题和材料进行充分讨论。

再比如同伴互教。

都说教是最好的学,这种方法就是指定一名或几名学生就某一课进行深入研究,准备相关材料,然后对全班同学进行讲授和互动。

一方面,作为小老师的几位同学,由于不仅要学懂,还要教会别人学懂,就会对所教(学)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知识背景相差不大,学生教学沟通和传授的效果可能会比老师更好。

当然,老师会全程观察和指正。

这些都是让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的策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学习者才能从低级别的识别、理解进阶到应用、分析、评估乃至创造。

另外,如果你准备学习一种值得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一定要通过系统化的学习。

系统化学习有几点:价值感、目标、提升、实践、融合、反思。

价值感:如果我们本身不想学,那是不太可能学会的,也就更谈不上精通了。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打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有价值的,而且必须能发现其中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赋予某种事物具体意义的过程。

目标:在精通某项技能的初始阶段,专注才是最关键的。

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并且设定阶段性目标。

提升:某些形式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在这个学习阶段,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打磨技巧,从而提高技能水平。

实践:在这一阶段,我们在掌握了基础内容之后,需要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借此充实我们的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应用中,要加深对知识与技能实际意义的理解。

融合: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把所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明白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在学习目的方面,了解某一个具体细节或者一个步骤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知道这个细节或步骤如何与其他部分互动。

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错误或者过度自信,所以我们需要回顾和反思,重新审视我们的理解,从反思学习过程的活动中有所收获。

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收获就会越多。

很简单,比如你在阅读一段文字,就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段文字讲的是什么事情?作者希望表明的观点是什么?这里有没有看起来说得不清楚的地方?

与此同时,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比如说学习反馈。

你有没有得到一些反馈意见?有没有和一些参考标准做对比?

比如说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学习设立目标,需要搞清楚我们的学习目的。

比如说思维过程。

你真的看懂了吗?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总是会忘记某些部分?

在这方面,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实际上,我们总会忘记某些事实和细节。

据估计,我们一小时就会忘记所学内容的一半,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以后,复习一下所学内容。

比如说内在联系。

有效学习的本质就是要看到一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有没有哪些类比可以帮助解释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与其他领域或其他课题有什么联系?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情绪因素。

我们通常认为学习是纯理性的,是深层的逻辑和推理过程,然而我们的大脑却不是这样工作的。

掌握某项技能,既是认知性的也是非认知性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根本不相信自己所学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学得会。

我们的大脑既需要理智也需要情感,二者皆备才能保持高水平的运行。

心归航,再启航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