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笔记:爬平原边上的一座野山

梁东方

所谓平原边上的山,就是平原和山区交界地带的山,是山区伸展到平原上的最后的山峰。这样的山一般来说都不是很高,偶尔有高的,比如封龙山,就会被传统认定为神山;因为平原上的人们天天仰望其雄伟高大,而从这样的山顶上俯瞰平原,也的确显得自己被对比出来的险峻和威风,非同凡响。

其实不用很高,哪怕就是一座海拔一两百米的小山,相对于海拔只有几十米的平原来说也已经是伟岸得很了。这是平原边上的山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往往是整个庞大的山脉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山峰,其仿佛亘古不变的山脉走势和山脊线天天向平原上的人们展示着,成为世世代代的人们对本地地形的恒久记忆。

不过时间到了最近几十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万古长存的山山岭岭突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类的力量已经大到了运用机械设备轻松开山取石、劈山挖矿的程度,在挣钱、挣最方便的钱的欲望诱惑之下,最靠近平原的山因为交通方便,运输成本最低,所以纷纷被开得千疮百孔,有的甚至还被整个开掉了山脊线、开掉了整座山,无意中实现了“愚公移山”不可能。

在强调环保的后续发展中,这样肆无忌惮的逐利行为尽管有所收敛,但是另一种更为巨大的欲望接踵而至:房地产开发的择山而栖、靠山而居的广告,看中了这样最靠近平原又有山的地方。很多人们过去可以自由行走的山麓地带都被圈起来,盖起了一片片楼宇;甚至还出现了削平山顶盖楼的情况……

这样一来,最靠近平原的山也就很少再有“野山”了。你沿着山前平原走,想找一片可以自由徒步的山麓地带都已经很难,上山去俯瞰平原就更不容易:没有买房子不能进去,没有门票不能进去,工矿企业你自然是也不会进去……开成了公园的地方,因为将城市公园的过分干涉原则照搬到了山体之上,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已经没有了多少野趣。

今天能在偶然的漫行之中无意中走小路,穿灌木丛,顺着只有隐约痕迹的小径转过山坡上的一处最高的围墙墙角,进入到一座面对平原的小山的山怀之中,只能说是幸运。幸运地走到了植被异常茂盛,在冬末时节完全还没有叶子,也没有任何植被发芽的情况下,就已经是树木高大、荆棘密集,仅容单人通过的小径上荒草萋萋,少有人迹之境。及至发现有一条比较宽的山路在山脚下逶迤起伏,逐渐向着远处的山口而去,这就走上了一座很多年都已经没有见过的基本保持着原来状态的山。

所有密密层层地拥挤到了路边的树木灌木都没有涂抹白色的树脚,所有的枝杈都是自由生长的,没有剪过枝,没有怕影响电线或者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而被断过头,没有同一树种的横平竖直,没有间距行距株距,所有的植被都处于物竞天择的自然状态。有的树倾斜了、倒下了、枯朽了也就那么保持着自己倾斜、倒下和枯朽的状态,无人干涉。有的灌木放肆地长到了路中央,有的荆棘已经把纵横的小路完全长死,而去年的衰草倒伏在地上,顽固地将风的姿态凝固了下来。时间在这里停滞了,空间在这里得以自由。

站在这样的树木灌木和茅草的缝隙里,走在山腰上近于平坦的路径上俯瞰山下的平原,平原上的道路建筑和田畴、葡萄园,以及下面灰蒙蒙上面蔚蓝蔚蓝的天空,就像是在一座巨大的阳台上观赏宽大开阔、周天彻地的风景。这是登临平原边上的山的特有福利,不论山有多高,也不论山本身有没有植被,这样的视野都是注定会有的。在没有无人机的时代里,这几乎是平原上生活着的人们俯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通常活动的地理脉络逐一看个清楚的唯一机会。

而在一座有植被,植被还非常丰厚原始的山上俯瞰平原,不仅能因为被簇拥着而站得更稳、待得时间更长,还会让人在山野的原始野趣与平原的现代发展对照之中,体会到更其鲜明的登山乐趣。

山上完全得自天地的地势和植被状态与山下饱经人类干涉的大地,将各自的优点缺点同时显现在了登山者的眼前。其中利弊,每个人都自会判断。改天换地不是目的,每个具体的人的包括环境权利在内的幸福生活才是社会追求的目标。在人类自身的力量空前强大的情况下,怎么控制人的欲望,已经是一个应该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登一座好山,总是比登一座被开得千疮百孔的山、一座充满了人工痕迹的公园化的山,更有发现的愉快,更有不在意料之中的趣味。它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对人的身心修复作用,是可以立刻就被登山者体会到的。用最少的打扰深入荒野和山峦,领略地球环境的原始状态,一直是各个时代的人类享受;在今天,因为其日渐其难而尤显珍贵。

因为不期然之间,在本地,山、野山,已经是最后的自然物,最后的庞大自然物。平原大地上的每一寸都已经成为人类的有用之物,都已经按照人类的意志成为去除了自然植被的耕地或者建筑与道路,河流已经干涸,森林已经消失,地下水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漏斗区,想再找一块硕大而不被人类打扰的自然之地已经不可能。这样的情况下,野山就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其宝贵,它自然而然的山石与植被状态,是天地孕育和自然运转之中的正常,其蓬勃与衰败都遵从着原始自然的内在规律,处处显示着既往丰富的信息。也只有在这样的原始自然中,人才有可能获得在人造物中、充分人化的环境中已经稀有的美感乃至感召和启示。

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不平整的路面需要你时时注意脚下,随时做出脚步和身体的调整;山石裸露茅草丛生的林下山坡似有卧虎、像有伏龙,树枝树杈的造型曲虬黝黑若塔立、类雕塑,当然更多的还是道路上树影的阴翳与山野的风相沆瀣着的气息纯正。不知道已经多久没有沐浴过这样与西部高原上的无人区里类似的地球环境、宇宙氛围,只有再次置身这样的环境与氛围里,才使人又明确了一次人生天地间的哲思与愉快。

山口的位置有一种自然地势变化节点之处的既奇峻又悠然之意:山口地面上黄白色的野草猎猎地画出了风的力道,站在那样的力道里却没有任何冷的感受,而都是春天的暖意。两侧都是骤然低落下去的山路,在迫不及待地遥望了山的那一边的山谷和平原,确定了那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之后,便跃跃欲试地要顺着山道下去,下去看看这一侧山脚上道路和平原相交的具体位置,以便下一次来的时候也可以从那里上山。而一条几乎完整的徒步路径,也已经在头脑里渐趋形成……

这样过去曾经司空见惯一点也不奇怪的山间野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再难一见矣。今天的发现,意味着又找到了一个可以一来再来的好地方,在它被开发,被规划,被去掉全部“野”态,变成整齐的公园或者门禁森严的小区之前,能来多少次就来多少次吧。毕竟,能走在过去原始的山野之中,已经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奢侈。

(0)

相关推荐

  • 教大家景观植被灌木的画法!

    教大家景观植被灌木的画法!

  • 《冀西南林路行》与记忆里的太行山

    用一种文字写下的歌词,能够被使用另一种文字的人所理解吗?音乐是跨越了文字壁垒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保留了最纯粹和最隐秘的情感:但是不去理解一首歌的歌词,我们对这首歌的认知始终还是不完整的.如果想要理解一首 ...

  • 景观植被灌木的画法!

    景观植被灌木的画法!

  • 太行山笔记:顺河而上,从平原到山谷

    梁东方 可以沿着一条河,一直望着西山走,顺河而上,从平原到山脉,这是自古以来人类一向都穿插在自己的生活里的一种审美的向往:尤其是这种行走就只是行走而无功利目的的时候. 这样对不远的远山的凝望与向往,让 ...

  • 太行山笔记:洪河漕的春末时间

    梁东方 一开车门,第一口呼吸就让所有人都惊喜地感慨:这才是好空气啊!这么甜.如果不是这样骤然而至的对比,大家还都不觉着自己一向置身其间的平原上的雾霾里的生活有多么污浊,觉着习惯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只有随 ...

  •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中华书局《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 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2017 年11 月27 日,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中华书局<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阮章竞之女阮援朝女士代表家属,向国家图书馆捐赠阮章竞在太行山时期和1 ...

  • 太行山笔记:井陉水窑洼

    梁东方 如今有意思的山村基本上都已经具有山高路远的特征了.那些被便利的道路串联起来的所在,基本上都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点,车轮滚滚人来人往之间商业化的氛围渐浓,无一例外都成了过分商业化的所在,既往原 ...

  • 太行山笔记:一只狗的温柔

    梁东方 一只狗走过来. 看见我们几个陌生人坐在高高的凉亭里,这生活在山顶村庄里的狗大概也想凑凑热闹,和从遥远的山下的世界里来的人亲近亲近. 它走过来的过程不是奔跑,也不是一味地逡巡:它是一点点地走过来 ...

  • 太行山笔记:水窑洼的花椒

    梁东方 花椒这种东西,以前从来不以为意.年龄渐长,与人生滋味相应,也更懂得了些食物的滋味.食物的滋味源于食材,也源于作料,作料之中与辣椒不相上下的重要的一种,就是花椒. 花椒不起眼,小小的红色圆形壳子 ...

  • 太行山笔记:井陉河应

    梁东方 以前走在山区的公路上,偶然看见有标语:河应是我家,人人爱护它. 一时之间有点费解,这是为保护河流写的宣传标语? 后来才知道"河应"是一个村名,而且是一个古村名,再而且一下, ...

  • 太行山笔记:花山村,一位推着独轮车卖花椒的老人

    梁东方 平原上照例是雾霾,不过海拔上升以后,高高在上的太行山中的阳光却是透明的.透明的阳光中来了两辆大轿车,顺着曲曲弯弯的山谷,到这个在时间上可以说是遥远但是给人的社会话语感觉却并不遥远的1947年的 ...

  • 太行山笔记:凌晨,走一段去往辽道背的陡峭山路

    梁东方 龙泉关是太行山中真正的深山大谷开始地方,从华北平原蔓延过来的丘陵矮山和偶尔的高山到了这里终于开始变得密集而拥挤,变得高峻峥嵘起来.一丛丛山岳一带比一带更高,点缀其间的村落也就跟着把自己的海拔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