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我看不到“方法”,却看见了“自己”
这本书的书名起得非常好,我觉得是专门做过标题研究的。
但是我读完之后,多少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有“标题党”的嫌疑。
不得不说,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读书学习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现在我们的内容,讲到“方法”,讲到“秘籍”,讲到“技巧”,都很受欢迎,大家都很爱学习,这不是坏事,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
一方面,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搜索”和“查询”,所以快速地获取方法和技巧是“刚需”。
另一方面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学习“最先进”的工具和方法,会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速。
因为在当今,我们对“慢”是没办法忍受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卯足了劲地往前跳,生怕自己“落下”。
所以,《把自己作为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
我们讲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很少见到“把自己”当做方法的。
所以这种说法很吸引人,我一开始也是冲着这个“书名”去的,但是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和我想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也算是一种读书的乐趣吧,我基本上预测的还是挺准的,不准也无妨,说明发现了新大陆)
如果你也是冲着“方法”二字来阅读这本书的话,可能要失望了。
因为这本书,几乎没有讲任何实质性的方法,就是针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点评和推演。
试图去解释一点什么,但到头来,似乎什么都没有解释。
都是“蜻蜓点水”的泛泛而谈,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访谈体”,就是类似一个记者在提问,一个专家在回答,然后把这些对话总结出来。
那么这样一本“大而空”“泛泛而谈”的书,怎么会成为豆瓣年度最受关注榜单第一名,是这一届豆友“放水”了吗?
当然不是。
这本书对话的专家学者是项飙,专业是人类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搜一下,是个很有名气的学者,现在在英国牛津大学当老师。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没必要过分看重这些专家的标签和头衔,能让老百姓看懂,讲的知识接地气,读完对我们有实际收获,才是真的好。
这本书的字数不是很多,有些内容和概念理解起来有一点困难,但是整体来说,阅读起来还是很“接地气”的。
我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这本书的优点吧。
一是“务实态度”!
在原文中,项飙老师是这样说的:
“理解世界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今天的一个问题就是,知识分子不接地气,不能从非常具体的生存状态出发讲事情,讲的东西都比价无机和缥缈。”
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关键的,一个真实诚恳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理应受到更多的尊重。
在书中,项飙老师也多次直言,自己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些研究题目,因为没有“实证证据”,不得不中断。
坦言:“这很难,没办法写。”
这个也和牛津大学有关系,项飙老师说,牛津大学非常讲究“实证主义”,而不是“编一些虚无缥缈的概念和理论。”
但是在我们中国的大学,基本上不是这样的,大家非常注重概念和理论,写论文也是有固定格式和模板的,甚至详细到你要引用多少国内文献,引用多少国外文献。
这其实有点类似“八股文”,限制了人才的想象力和发展。
这个和咱们的“青云计划”也有关系,大家知道现在头条已经取消了“青云奖”,并不是头条不再鼓励优质内容。
而是青云奖现在也有了很多近乎“固定”的模板,只要你按照模板去写,得青云的概率很大,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内容是有“干货”的,但是格式不行,那么就很难获得青云奖。
这显然和咱们互联网的“亲民精神”是相违背的,所以我觉得青云奖的取消是在意料之中的。
书中还说了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现在国内一些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并不是为了洋学位,而是觉得国内的教育不太“人性化”。
这点我们很多做父母的都是深有感触。
今年春晚,金霏、陈曦的相声《如此家长》,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虽然表演有点夸张,但是却是我们当下“中国式父母”的一种真实写照。
这种务实的基调贯穿整本书,讲的都是很实在的问题,讲的都是真话,这也是我喜欢或者很多人给这本书“投票”的原因。
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是很难遇见“愿意”,诚恳交流的老师、学着,更别说那些所谓的专家。
也项飙老师在牛津学到的传统来说:如果一种理论或概念,你不能用大白话向别人讲明白,说明你还没研究透。
这个和咱们的费曼学习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是,这本书也的确讲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社会现象,都和我们当下社会结合的比较紧密。
比如“结婚难”的问题。
已经从个人事,上升到了国事,大家从新闻上也能看到,我们现在生育率在逐年下降,现在的年轻人生孩子的意愿很低。
韩国和日本也是这样的情况,尤其是韩国,如果按照现在的生育率,可能300年后,韩国就“消失”了。
还有【离婚】问题。
离婚之后分财产,尤其是房子,以前是一人一半 ,现在改了,说是为了防止“傍大款”,迅速离婚啥的。
但是如果不是「傍大款」,离婚对女性的后果就是,房子涨价了,自己“贬值”了,假使房子是男性购买的,离婚之后,房子是不会贬值的,而女性在家庭里面的付出,包括做家务、照看孩子、老人等活动,产生的经济价值,离婚之后怎么“结算”?
我有知道这很难结算,这也是现代女性不愿意结婚的一个原因,没有安全感,通俗点讲,男方的房子涨价了能娶个更好的老婆,而女方从「青春美少女」变成「离婚女人」后,是“贬值”的。
所以,现在女性买房的其实也很多。
这个和「囚徒困境」一样,如果两个人一起买房,各自承担一半,是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因为随时可能的「离婚风险」,大家只好自己买自己的房子。
类似这样的问题,书中还讲了很多。
基本都是简单聊聊,一笔带过,并没有深入解释。
这也是我比较失望的地方。
但是这些现实的问题,除非你是权威部门,否则很难以个人的角度,进行过多的解释。
像我们写自媒体文章的都深有感触,有些东西是不能进行过多解读的,这个请大家谅解。
书中最后留有「彩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我索要。
总结:
这本书阅读起来有一点点枯燥和理解困难,书中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更多的是一种“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
至于要不要读,就看大家自己的选择了。
我这也算绝对「良心」的书评了,符合牛津的“实证主义”。
最后再啰嗦一句,我「斗胆」觉得,以后“实证主义”或者说“务实精神”,会越来越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
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