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修自行车的

(十一)修自行车的

自行车作为汉语词语出现是在1866年,这一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这是该事物在汉语中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随后,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前后,英商怡和、德商禅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广泛市场。

自行车在中国的全面普及大概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永久”和“凤凰”是最知名的两个品牌。在那时,自行车一度成为年轻人结婚必须的“四大件”之一,这四大件又被称作“三转一响”,包括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总体来说,包括了衣食住行的“衣”和“行”两个方面,是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了自行车,就有了修自行车的人。修自行车不仅仅要能完成补胎、换闸皮、换辐条、换车座等一些简单技术含量的活儿,这在当时很多成年男子几乎都会。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圆圈,有时候自行车发生比较猛烈的碰撞之后,自行车车轱辘不是很圆,骑起来很别扭,只好来圆圈。还有自行车链条断了,要会接链子。圆圈等专业性较强的一般需要专业的工具。

对于很多的修补自行车的人而言,他们的标志性物品就是悬挂着自行车胎,放着一盆清水,除此之外才是摆放的一些自行车零件以及他的工具箱。这盆清水是自行车胎破损处的重要监测设施,也是证明自己车胎修补完好的最有力证据。修自行车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有生意的时候忙着招呼雇主,没有生意的时候就和周围的人一块了吹牛嗝屁聊天侃大山。再或者夏日的午后,一个人躺在躺椅上眯瞪一会儿,养养精神。

以前可能还有修车铺,兼营自行车及零配件的销售,现在则大多为修车摊儿。修自行车挣不了几个钱,已经值不住租一个门面。但是,对老年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事业,可以解解闷,总比现在家里吃闲饭要强的多。这时这些老人出来摆摊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大多数修自行车的老人而言,一些小的毛病,只要你尊重老人,小嘴儿甜一点他们是不会收钱的。有时候,就算你感觉到老人忙活了半天,挺辛苦的,老人也会用一句话“也没换什么东西,我也没有摊什么本钱,不用给”“下次吧,下次一块给”让你只能在内心默默地感念这位老人,感念他们的热心。

在电视剧《朝阳门下》中,韩春明找修车的师傅攒了一辆车,这是修车的师傅一边修车一边收旧自行车,再用旧自行车组装二手自行车进行买卖。这是合理合法的,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修理自行车的就成了小偷销赃的主要渠道。在这些修车的旁边放着好几辆自行车,明眼的人一看,只问一句修车师傅“这自行车买不”,修车师傅自然会十分配合你。下来就是讨价坏价,因为是二手货,所以没有发票,没有质保。甚至有可能你刚从车摊上推开不到50米,有自称是车主的人拦住你讨要自行车,这都很正常。所以,在曾经的一个旧自行车交易市场,曾经悬挂这样的一条横幅“旧车交易,谨防上当”。

随着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普及,修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短时期内还不会消失,因为骑自行车除了代步外,也成为很多人运动锻炼的一种方式。而且,小孩子们上下学的时候还需要骑自行车。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我还是原来那个乾州碎娃,只不过把“碎”换成了“蕞”(乾县人读作suì)。写文化散文,让散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是乾州蕞娃一直的追求。希望你在读乾州蕞娃文章的时候,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长知识。

(0)

相关推荐

  • 歌词创作︱乾州等你来

    创作︱乾州等你来 原创作者:杨辉峰 乾州等你来,蛟龙转鼓声震天.棱棱锅盔炕的干,挂面渡飞川,双矮苹果美名传.漠谷河边涛声曾连绵,羊毛湾风月也无边.一折三滴血,滚烫入耳畔,动心肝,撼皇天.乾州四宝惹人还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修钢笔

    (六)修钢笔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有人告诉我,这修钢笔不是360行中的职业,存在时期很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有历史价值.但是,作为曾经的半吊子读书人(90年代的中专生),曾经的钢笔使用者,对曾经从事这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

    (十)麦客 乾县人没有外出割麦子的传统习俗.但是,因为土地充裕,所以每到麦收季节,总有大批的麦客从外地蜂拥而来赶场子.一顶草帽(斗笠),一把镰刀,镰刀把上挑着一个蛇皮袋子(塑料编织袋或者就直接是化肥袋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乞丐

    (九)乞丐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乾县人没有外出做乞丐的传统习俗,但是在乾县曾经有过乞丐这样的群体.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我想写乞丐这一职业的念头萌发的时间有点早,但是一直以来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以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打胡基

    (八)打胡基 胡基是方言,换作书面语就是"土坯",是平原地区人们盖房砌墙必备的建筑材料,是广大贫苦人民立足实际.就地取材无奈之举,也算是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过去,砖是手工烧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打风箱和糙风箱

    (五)打风箱和糙风箱 虽然在蓝翔.冯懿有编著的<中国.老360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中,我确实没有找到"糙风箱"这一行,但这却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作为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起刀磨剪子

    (三)起刀磨剪子 起刀磨剪子,这是一个古老而日渐没落的行当,关于"起刀磨剪子"的书写是否正确,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因为"起刀"极有可能是一个方言,也有人写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窑匠,年轻人不知道是干啥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很早以前,人类都是穴居在山洞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和北京人遗址),后来演变成半地穴式(陕西半坡古人类遗址),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很早以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用到很多石器.农业生产上用到石器的,如用来碾地的石碾子(碾地.打磨地用的工具,也有叫地滚子的)直径大约20厘米,长约一米五六,两头有脐窝,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四)“糙”风箱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四)风箱构造原理及"糙"风箱 风箱,关中地区方言也有叫风先,在二三十年前,那可是农村人的宝贝,家家户户必备,有了它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俗话说的"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