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冬至节 2024-07-29 19:11:13 冬至节“冬至到,吃水饺”,对于大多数北方人而言,冬至就是预示着寒冷的日子即将来临,冬至要吃饺子,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而南方关于冬至的记忆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至于说为什么叫做冬至,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话的意思是:冬至时(北半球)“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则开始萌动,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是一年之中最短的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而太阳照射一切物体所投下的影子也各自呈现出一年之中最长的情形,所以这个节气被称作“冬至”。当然还有人说,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这也就是老人们告诉你冬至说明真正的进入了冬天,天气要真的冷起来了的原因所在。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而九九歌要迟一些,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但广为流传的《九九歌》在中国民间却版本众多,内容及详略均不同。大多通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我们看看明代的《九九歌》的不同说法,十分有趣。明代《五杂俎》记载了当时《九九歌》的一种说法:“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bìlì,指大风吹篱笆发出很大的响声,觱篥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名。);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指天冷,在屋内睡觉却像在露天睡觉一样冷。);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纳担头担(指天热了,脱掉衣服担着。);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而明代专门记载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所记的《九九歌》与上述又有不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盐虎本来指古代一种虎形的盐.这儿比喻人们所堆的雪人。);六九五十四,口中出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这最后几句对于冬天受冻的穷汉给予了很大的同情。九九歌除了上边两则比较复杂的,还有比较简短的,版本也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各地不同时期气候的变化所致。这里仅选用其中的一则,“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老北京的习俗,冬至日起要画“九九消寒图”,这一习俗在明人的著作中已有记载,这图是一幅梅花图,画一枝梅花。上面有81个花瓣(代表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瓣。待过完这8l天,81个花瓣也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就更省事了,而且在这图旁还有《九九歌》。对大多人而言,冬至是寒冷的开始,是要吃饺子,要做好御寒保暖的各项准备工作,但是对有亲人亡故的人来说,冬至日又是一个祭祀亡人的日子。乾县旧俗是冬至日将纸糊的衣服、被子及纸钱等物送在城隍庙(离城较远的地方在坟地或十字路口)烧掉,祈祷亲人在冥界穿暖过好寒冬,以寄托哀思。这里还想说一下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之日即将来临,希望大家在吃饺子、祭祀祖先的同时,不要忘记安全,不要忘记弘扬传统文化。 赞 (0) 相关推荐 今日冬至,数九寒天开始了!『二十四节气』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973期] 今日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数九寒天"的开始! ▲海报设计:常秋悦 冬至节气介绍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 ...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你知道冬至当天为何要吃饺子吗? 冬至已来到,提起冬至,很多朋友第一印象就是吃饺子(也有吃汤圆的),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很多地区,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吃饺子,小时候听父母讲,吃了饺子,冬天不会冻耳朵,长大后,了解了冬至其实还有其它的 ... 榆次习俗——冬至节 冬至,原本是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过冬",日期是公历12月21-23日.它的含义是寒冷的冬天来临,意为"阴极而阳始至",有"新冬胜旧年" ... 冬至节简介 冬至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是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q ... 冬至日漫谈 今天是冬至日,数九的第一天.上午讲完课,分别给亲近的人发了信问候,但没有收到他们的回信,也许他们忙碌,也许他们不像我对这个时节有记忆.记的初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 邯郸 ... 冬至的由来 | 南北吃货大战 冬 至 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 ... 【行走在乾县】袁富民:乾陵,不能忘记杨正兴 乾陵,不能忘记杨正兴 袁富民 今年夏季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乾陵博物馆杨云洪打来的,他说他是杨正兴的儿子,要给父亲出一本纪念文集,约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我欣然答应. 杨正兴先生原是乾陵博物馆馆 ... 【醉翁专栏】 屈建修:巫山一段云·“行走在乾县”四年祝贺 [前言]张发奇老师的<跨年献词>发布以后,有感于乾州蕞娃的<前言>,屈建修老师发来了<巫山一段云·"行走在乾县"四年祝贺>,感谢屈建修老师的贺词 ...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秦方言汉字之注音及其他(十一) [前言]近日杨汉高中杨欣老师的<乾县方言荟萃>一书印刷出版了,这是近年来乾县出版的第二部方言研究专著.这激发了远在西安的许劲文老师的兴趣,他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整理<秦方言汉字之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藏品推介(十)清末爱国三杰在乾州 [内容提要]清末爱国三杰在乾州留下足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相关佐证,因此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左宗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乾县驻足的历史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 ...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二零一九年诗词选(二) (6)七律·金婚抒怀(新韵) 许劲文 己亥新年初五日, 童颜鹤发庆金婚. 荆钗敝履常相守, 淡饭粗茶永不分. 堂上椿萱同奉膳, 膝边子女共操心. 古稀恩爱福如水, 欢乐和合寿若春. 己亥正月初五于曲直 ...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二零一九年诗词选(一) [推荐语]要我来推荐评价许劲文老师的诗词作品,我多少有点惶恐不安,因为我对诗词创作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只能以个人学习许老师作品之后的感言来代替."诗为心声,词为情物",从许老师的作品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窑匠,年轻人不知道是干啥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很早以前,人类都是穴居在山洞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和北京人遗址),后来演变成半地穴式(陕西半坡古人类遗址),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很早以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用到很多石器.农业生产上用到石器的,如用来碾地的石碾子(碾地.打磨地用的工具,也有叫地滚子的)直径大约20厘米,长约一米五六,两头有脐窝,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四)“糙”风箱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四)风箱构造原理及"糙"风箱 风箱,关中地区方言也有叫风先,在二三十年前,那可是农村人的宝贝,家家户户必备,有了它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俗话说的"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