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很多都在父母身上

有很多的父母,非常焦急地说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成长路上,哪个孩子会没有问题呢?

不要这么着急,先看看自己。父母这个角色对很多人来说,太过困难,难以胜任,但是又无法挣脱。

有人看得太淡,觉得做父母无非是喂饱孩子,挣足钱给他,养其成人。于是觉得孩子给谁带都可以,比如1岁多就放托儿所,或者全部托付给保姆、老人。

也有人看得过重,以致于吃穿住行都一板一眼,生怕出错。孩子被控制得像个实验品,而自己也累趴了。

孩子教育的本质,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很多问题的根本是父母本身。

如果你觉得孩子有问题,先看看自己。

往往答案就在那里。

我们都要知道,世间没有绝对正确地育儿观念。

每个人在经历着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是学习的意义。

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实践往往比理论重要。张三家孩子的天性和李四家孩子肯定不同,如同世间没有同样的两片叶子。

所以,父母得先看见自己的孩子,懂得越多,教养就越容易。

做了父母后,你不是你自己,而是孩子眼里的榜样,是他们的天。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有一次在早餐店吃饭时听到一对父子的对话,实在让人深思。

爸爸说:“儿子,你老师说你最近上课总是睡觉,是不是玩游戏机玩的太多了,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啊?”

儿子回答:“你还说我呢,我爷爷不是天天跟你说不要在外边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每天晚上玩到天亮才回来呢?”

一下子弄得这位父亲语塞舌结,周边的人都笑了。

情急之下父亲举起手想打孩子:“你这熊娃,不揍你是不知道啊!”

“你打啊!你就是这样打我妈的,我不怕,我长大后就这样打你。”

这句话真把这父亲给吓住了。

原来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竟然是这样的形象。

最可怕的是儿子竟然在学着自己的样子。

也有一些家长,他们从孩子还是个受精卵的时候,就扬言要精心培养孩子,他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在大多数事情上要比一般家长更用心,但最终却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最不希望的样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长们只是努力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不是真正对的事,并对这些自认为对的事造成的负面后果一无所知。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并不是凭借一些“想当然”的努力就能做好的。

比如,曾经有位来访者向我倾诉过,在初中的时候,妈妈不顾自己的反对每天中午都给她送饭,而且一定要看着她吃完,否则就会批评、挖苦她,指责她不懂感恩。

在这位妈妈看来,自己为了让女儿更健康操碎了心。但结果是,她的这一行为至少带来了三种负面影响:

第一、女儿的情绪问题。

这种批评行为会使女儿产生负面情绪,让她在那个时候很抑郁,她不得不处理这种负面情绪,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会带来能量消耗,并且可能比少吃几口饭带来的消耗更大。

第二、行为问题。

逼迫女儿吃饭,会使处于青春期的女儿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会导致孩子“不听话”。最常见的就是,母亲越想让女儿多吃,女儿越不想吃,这种与母亲的对抗心理可能会影响到更广泛的方面,或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比如这位母亲想让女儿考某学校的研究生,女儿偏偏考了三次都没有考上,但她大学成绩却位于班级前列,显然,考研失利源于潜意识中的对抗。

第三、人际关系。

最直接可以看到的是,母亲的态度影响了亲子关系,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相处模式也可能影响女儿对人际关系的态度,甚至使女儿与人交往时无意中带有母亲的影子。

比如她曾评价过某位没有牺牲复习时间陪她逛街的朋友“没良心”,因为她常常在朋友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主动为朋友付出了很多,而朋友却不能这样做。

看起来她很慷慨,但这种慷慨却参杂着与她母亲如出一辙的控制与勒索。

我相信这位妈妈一定是爱女儿的,只是她努力的方向不对,如果她能花些心思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或学习一些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许会改变女儿的命运。

讲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想说明,很多家长们认为是对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即便是在自己专业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如果不懂教育,依然会犯错,甚至由于他们自身的自信,会使得这种错误永远无法得以修正。

很多的孩子进入学校之后,问题不断,怪老师和控诉教育都是无益的。

因为真正的教育始于家庭,孩子从家庭这所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毕业”后才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

家庭教育是一个基础,它的成败决定一个孩子在学校是否优秀,也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着他三观的形成,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

转自 网络

【雪华心理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