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整骨正脊”密中密手法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
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查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体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
第二步 手法放松肌肉
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视。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
第三步手法点穴
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
第四步手法复位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
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
要点:
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
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
“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
曲膝扳骶法:
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按于胫骨部并向下压,一手向上向前搬顶腰骶部,两手协同上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 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体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体,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体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
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第六步:复位后再从胸七放松至承山1---2分钟,以轻揉手法为主,不能让病人感到一丝痛苦,以免又引起肌肉痉摩,造成疗效降低。
颈腰椎病定位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颈一;
能摸到的是颈二;
能转动的是颈七;
中间一节是颈四;
不能转动的是胸一;
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
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
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
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
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
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
腰椎下方是骶椎;
骶椎下方是尾椎。
腰椎诊病:
一侧疼为腰突;二侧疼为椎管狭窄;
三点疼为膨隆疝;中间疼为腰肌劳损;
三年以上为钙化增生;五毫米以上为巨突;
向后鼓为后突;脊柱塌陷为前突;
再疼一点为滑脱;两点一侧疼为捻转;
交叉疼为旋转;三节以上一侧疼为风湿;
四五两侧疼为肾虚;五一两侧疼痛为受风;
按哪哪疼为水肿;肌肉硬为僵硬;脊柱硬为强直。
脊柱穴位定位:
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
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
胸一三焦胸二肾;胸三气海胸四大(肠);
胸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皮神经分布:
颈1头顶颈2三;颈3就在颈项间;
颈4双肩5臂外;颈6大二指相连;
颈7中指立;颈8小和五指限;
胸1、2臂内分上下;3至12胸肋环;
腰1盆带2腿前;腰3主管膝周炎;
腰4、5小腿内和外;腰5拇指紧相连;
骶1跟腱通小趾;骶2腿主管后边;
骶3、4、5二阴转;尾骨神经门里圈;
掌握皮神经分布歌,诊断治疗赛神仙。
骨神经分布歌:
颈4肩上扛;颈5肱骨上;
颈5、6、7分三份,同属上下冈;
颈6挠颈8尺;颈6、7、8臂骨相;
颈7中指骨里藏;腰2髂骨上;
腰3股头藏;腰4大转子;
骶1骶4膝外相;腰三腿前腰5后;
腰4腰5膝内装;腰4胫腰5腓;
腰5足拇指上,骶1、2腓跟小趾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