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阴亡、阳盛、阳亡

鉴别真寒假热:

面色:两颧quan色红,界限分明,红部虽鲜艳,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

口鼻气:呼出气不温,且不急促,气亦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淡,或红而质润。

脉象:脉虽浮数,按之则无力。

按胸腹:胸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不如平人,不觉甚热。

真热假寒:

面色:面色表虽冷,面色虽滞,两目则囧囧有神。

口鼻气:呼出气必温,且急促,或有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燥,苔虽薄而根必厚,或黄而疏松,或润而赤枯。

脉象:脉虽沉细,必兼数急。

按胸腹:四肢虽寒,胸腹必热,久按且蒸蒸有热气感。

以后我们会常看到【上寒下热】,而不用【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看到【上热下寒】,就是告诉你去热和去寒的药必须同用。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谈阴虚内热,他用的是阴盛、阴亡、阳盛、阳亡,所谓的阴盛就是阴实,阳盛就是阳实。温病派的医圣看到每个人都是阴虚,都想到用补药,但是张仲景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他治病的时候小补的时候用炙甘草,中补用大枣、白芍,大补的时候加人参,补阴的药顶多就是这样,反而阳药用的很多。所以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那什么时候吃补药?身体健康的时候才吃补药。这与温病派的观念完全不同。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这个汤方是古代圣贤历代相传的经方,张仲景将它归经到治疗太阳中风来使用。读伤寒金匮的时候,会遇到三种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什么时候用汤剂、散剂、丸剂?汤者【荡】也,就是说扫荡的力量很强,取它的迅捷之性。但给我们要涤荡五脏六腑的病邪的时候,通关活络的时候、阴阳不平衡的时候,这些情况都用汤剂。怎么知道阴阳不平衡?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精神很好,就是阴阳不平衡;或者是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也是阴阳不平衡,例如十个人吃虾子,结果九个人没事,一个人有事,那一个人就是阴阳不平衡。如果倒过来,吃了虾子,九个人都拉肚子,一个人没事,那就是虾子有问题,或者是那一个人做了什么事。学中医跟侦探一样要由common sense。还有,病情沉重的时候、病人有痿症、肌肉枯槁的时候、皮肤干枯的时候、要增益气血的是,都用汤剂。

例如桂枝汤,如果做成桂枝丸吃下去等很久才会发汗,桂枝汤一喝下去就发汗,不一样的效果。煮汤也有技巧,大火煮取其“气”,小火煮取其“质”,发表的药,例如桂枝汤要用大火煮,所有发表的药方都用大火煮。攻里的药、温里的药用小火煮,取其“质”。

散剂用在久病、或病在四肢,像是风湿的痹症、或者表里游走的病,都可以用散剂。丸剂最主要的可以逐破积聚,或者不进饮食的人,胃口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用丸剂,丸剂药缓力专,效力缓慢但力量专一,可以集中于一处病灶,所以如果病邪扩散全身的时候,就要用汤剂才有办法。例如要打虫的时候,用到乌梅丸,集中攻击一个定点,引诱虫来吃,如果做成乌梅汤,乌梅是用醋泡过两天,乌梅汤又酸又辣又苦,怎么喝?勉强喝下去结果虫没吃到,只有你吃到,虫没事只有觉得很爽。以后会慢慢介绍方剂的运用,有很多技巧在里面。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代表病在表,脉浮在表面上就是热自发,代表身体的免疫系统出来和病毒相抗,阴弱者汗自出,阴弱就是身体素虚的人,本身身体常年不好、瘦瘦的、肠胃不好,身体的固表能力不够,就不能保持身体的津液,而一直往外散,流出来的就是汗,汗是从血里面的水出来的,血因为有水,可以很容易的在身体里面跑,来供应身体里面的能量,表不固的时候水散出去了,相对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病人就感觉到啬啬恶寒,一阵一阵的冷,淅淅恶风,风吹得很难过,翕翕发热,一阵一阵的热,要发烧也是一阵一阵的热,鼻鸣、干呕者,这些副证,桂枝汤主之,张仲景的第一个方剂。

为什么设计这方子?因为仲圣知道病人津液不断的丧失,所以桂枝汤证一定有汗,【桂枝汤】的主证是病人有汗且恶风,如果无汗,病人感冒发烧高热且完全没汗,就不是【桂枝汤】证,因为有汗,所以体液一直在丧失,要赶快利用红枣补足,肠胃里面有很多粘液,体液一直在耗散的是,胃、小肠的粘液都会跟着出去,红枣表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火生土,而且红枣煮出来的汤液黏黏的,所以喝之后,等于是肠胃的津液,凡举在防伪的津液快干掉的时候,要赶快用红枣补足。为什么用【甘草】?【本草】里面写甘草解百毒,但解释不清楚,病人得到伤寒可能已经一段时间了,在干嘛的这段时候里,胃口一定不好,因为本身的能量跑去地矿外邪,能量减少了,肠胃的蠕动就减缓,有很多食物就会坏死在里面,而甘草可以解百毒,可以把食物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坏的分解掉。为什么用【生姜】?因为肠胃蠕动的能源都跑到表面了,生姜下去马上刺激肠胃所以生姜有发阳的功能,阳就是动能,它能让肠胃马上蠕动,这三种大枣、甘草、生姜下去,跟感冒没有关系,只是固本。

桂枝这药可以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桂枝一下去的时候,心脏的阳,也就是心脏的动能会加速,血一加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全部出去了,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但是不能光让动脉加速流动,还要让静脉家阿苏回来,所以为什么用【白芍】,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白芍轻用的时候,可以补血,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破血,就是破瘀,所以张仲景只要病人有腹痛、肚子痛、妇人的肚子痛,通通用白芍,芍药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化瘀,所以芍药在静脉里面走,可以让静脉的血加速回流心脏。【桂枝】、【白芍】这两味让血液循环加速,一加速把免疫系统带出去,很快的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但是加速产生的后遗症是排出汗来,为了怕津液丧失掉,后面又加了三味药同时补足它,并可以同时把肠子中已经坏死的食物分解掉。

因为人身上的动脉和静脉是等长的,所以桂枝白芍用等量,胖子用五钱,桂枝芍药等量,都用五钱,瘦子用三钱,小孩子可以开半钱。如果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所以可以调阴阳。生姜开两片,不用开三片会太辣了,桂枝已经很辣了,不过辣些也无所谓,辣一下让肠胃的蠕动加强起来。如果病人得到感冒比较久了,甘草就用重一点,五钱,如果只两三天,就用二钱,甘草尽量少些,因为甘草会把其它药的药性减缓下来,甘草在【本草】里写有缓和的作用。所以有时候为了让药走得快些,不加甘草,炙甘草就是把甘草用蜂蜜炒过,甘草炙过后【性】很热,所以甘草炙过后可以增加发汗的力量,就会进入胸阳,胸是诸阳的通路,所以炙甘草马上跑到肺上面,马上把阳气发散到四肢,如果小孩吃【桂枝汤】太辣了,红枣可以加个十枚,让它甜一点?如果不用红枣,吃完桂枝汤后容易便秘,因为汗都发掉了,肠胃里的津液不足,所以后面三味完全是胃了保持肠胃功能而设计的。

根据清代医王王朴庄的考证、汉制的八两约等于现在的六钱,所以汉制三两约等于现在的2.3钱。汉制的一升王朴庄说是“六杓七(木少)”,约是现代的五钱。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八)

    伤寒论第68条辨: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经过发汗治疗,病还没有解除,反而恶寒的,这是营卫虚弱的缘故,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 不管病人是伤寒还是中风,还是温病,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几点疑问请教

    本帖最后由 机务艘 于 2011-7-28 22:25 编辑我的解释来自于倪海厦网上发表的一些文章,看对你有没有帮助,我只是把每味药的作用罗列下,你自己去对比分析吧,桂枝        心脏的动能会加 ...

  • 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四)

    我们在治疗痛风或者是一般性的风湿的时候,手上游走的风湿,经方里有一个很有名的甘草附子汤,桂枝20克,白术12克,炮附子12克,炙甘草12克,如果病人会抽筋,炙甘草可以用到20克或者是25克都没问题,抽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三)

    阳明病有经证和腑证之分.经证者,热在神经血液二系,肠胃未结实.经证以白虎 汤为主方,腑证者,病在肠已结实,以承气汤为主剂. 太阳中风,喝了桂枝汤以后,出了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喝了很多的水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一)

    有阳明证,不吐不下,心烦,为什么不吐不下呢?因为胃肠里的津液不够了,胃里没有津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胃气不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停在了胃和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见下图),食物搅碎以后,本来是要顺着津液从十二 ...

  • 明辨“阴盛阳虚,阴虚阳盛”

    <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治病时,只有先分清病之属阴或属阳,才能对症下药,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而不出差错. 而现今有很多医生在治病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分清 ...

  • 痰饮总括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

    痰饮总括 阴盛为饮阳盛痰,稠浊是热沫清寒,燥少粘连咯不易,湿多易出风掉胘,膈满呕吐为伏饮,支饮喘咳肿卧难,饮流四肢身痛溢,嗽引胁痛谓之悬,痰饮素盛今暴瘦,漉漉声水走肠间,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 ...

  • UC头条:明辨“阴盛阳虚, 阴虚阳盛”

    <内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治病时,只有先分清病之属阴或属阳,才能对症下药,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而不出差错. 点击加载图片 而现今有很多医生在治病过程中, ...

  • 2.2,阴盛阳亡医案

    俞长荣医案:苏某妻,三十余岁.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针人中及十宣穴出血,血色紫黯难以挤出.针时能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 此因阴 ...

  • 四逆汤治疗阴盛阳亡人事不省

    四逆汤治疗阴盛阳亡人事不省 患者,苏某妻,三十余岁.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咏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针人中及十宣穴出血,血色紫黯难以挤出.针时能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 ...

  • 《黄帝外经》·亡阳亡阴篇七十五

    以武学打开世界 鸟师问岐伯曰:人汗出不已,皆亡阳也.岐伯曰:汗出不已,非尽亡阳也.鸟师曰:汗症未有非热也,热病即阳病矣.天师谓非阳何也?岐伯曰:热极则阳气难固,故汗泄亡阳,溺属阴,汗属阳,阳之外泄,非 ...

  • 同是感风寒之邪,阳盛易传阳明,阴盛阳衰易传太阴,少阴是为什么?

    外邪由外而内,从人体表部进入人体内部,是一个不断侵入的过程.在二元分类中,外是阳,内是阴,外邪由阳而入阴,于是成病,并没有那么多讲究,当然,也没有那么明见,这个病的分类治疗比较粗糙.在三元分类中,人体 ...

  •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万古一阴阳耳.阴盛者,扶阳为急,阳盛者,扶阴为先.此二语实治病金针. 救生宝筏,惜乎人之不得其要耳.今人动以水火二字喻天平,水火不可偏盛,偏盛则为病.予谓不然.人自乾坤立 ...

  • 小学教师“阴盛阳衰”,需多元求解

    光明网评论员:新学期开学之际,在山东济南的10所小学中,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依旧,有小学男女教师比例高达1比10.山师附小相关人士介绍,"我们学校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