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阳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会阳穴
穴位名
会阳 Huìyáng,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利机。名解:会,会合、交会也。阳,阳气也。会阳名意指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本穴物质为下髎穴传来的地部剩余经水,其量也小,至本穴后吸热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与督脉外传的阳气会合后循膀胱经散热下行,穴内气血的变化特点是天部的阳气相会,故名会阳。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取法:俯卧,顺着脊柱向下摸到尽头,旁开0.5寸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尾神经。皮肤由第四、五骶神经后支和尾神经分布。第五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骨裂孔穿出,分布于尾骨表面的皮肤。骶管下口的两侧,原为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即骶角,形成骶管裂孔的外侧界,其间距为15.9~18.2毫米,裂孔的高度为23.5~25毫米,该孔为骶尾韧带所覆盖。
作用与主治
主治:肛肠等疾患:如泄泻,痢疾,便血,痔疮,淋病,阳痿,经期腰痛,赤白带下,阴部汗湿,遗精,带下,泄泻,痔疾,腹痛,阳萎,阴部湿痒,现代又多用会阳穴治疗肠炎,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外阴湿疹,阴部瘙痒,阴部神经性皮炎,肠炎,肠出血等。
配伍
2、配承山穴治痔疾。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会阴部放散。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肠澼便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久痔阳气虚乏。
《类经图翼》:腹中寒气。
《针灸大成》:主腹寒,热气冷气,泄泻,肠癖下血,阳气虚乏,阴汗湿,久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