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补钙还得骨质疏松?因为这几件事没做好!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健康问题,有统计显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6%。此外,还有大量人群骨量非常低,成为骨质疏松症的“后备大军”。
提到骨质疏松,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补钙”,甚至认为只要补足钙,骨质疏松也就不足为惧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所以不少老年朋友补钙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有不少人发现,即便是天天喝牛奶、吃钙片,骨质疏松还是未见好,这是为什么呢?
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导致的吗?
骨质疏松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大类是与绝经、年龄大有关的,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第二大类是与疾病或药物有关,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常见的一些疾病如甲亢、1型糖尿病、肝胆疾病、类风湿、痛风、慢性肾病等,以及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等,均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一类可见于任何年龄段。最后还有一类是特发性骨质疏松,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有关,比如青春期生长,或者妊娠期及哺乳期,“需求”突增,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补钙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骨质疏松的病因很多,首先需要找到确切的病因,对因治疗才可以,不可盲目补钙,更不能认为“补钙就能治好骨质疏松”。
补钙是基础治疗,也就是无论辅助其他治疗,都需要补充钙剂,而且补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钙只是应对骨质疏松的一种“原材料”,就好像盖房子需要砖块、沙子、水泥、钢筋等很多种材料,而且要组合好才行,单纯补钙肯定达不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另外,补充到人体的钙剂无法直接聚集在骨骼,只是让骨骼里的钙不再流失,而维生素D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的一些药物,则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因此,要想防治骨质疏松,调整饮食、合理用药、坚持锻炼、做好防护,这些措施都要有。
这些方法同“补钙”一样重要
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分为基础措施和药物干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其他机制类药物等。虽然,钙剂与维生素D不属于抗骨质疏松药物,但也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基础治疗。一般来说,从四五十岁开始,就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测,一旦发现骨质疏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
调整饮食:饮食要遵照“开源节流”的原则,“开源”就是喝牛奶、吃绿色蔬菜、杏仁、黑芝麻等高钙食品。“节流”就是减少会导致钙质流失的食品,例如猪肉、牛肉等红肉以及咖啡因、高盐、酒精等影响钙质吸收或加速骨质流失的食品。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补钙效果。
坚持运动:运动对促进骨骼再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卧床,或者不喜欢体育活动、长期室内工作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坚持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可以增加紫外线的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另外,运动还可以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压力”,维持钙的正常吸收和代谢。运动项目以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为主。有氧运动如步行、慢速跑、骑自行车、游泳、舞蹈等。力量运动可用杠铃、哑铃、沙袋、滑轮、自身体重(如原地跳高)等,来锻炼腹肌、背肌、四肢肌。
作者:李毅
医学审核:姜峰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