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未知的历史足迹,中外学者一起研究它的奥秘
江山社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许多未知的考古发现。
当然,这其中更有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都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肯定,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这些发现,不仅可以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引起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更在国际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多年前,有一本书籍《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的问世,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书中清晰地描绘了西域出土的“波马金杯”和“青铜武士土像”的挖掘和图像展示情况。这本书堪称“强强联合”之作,由北大考古学院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亚非地中海研究所,历经八年时间,共同著作而成。
在著作期间,书名历经了无数次的更迭,最终,确定为《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一方面是作者对本书内容的思考;一方面是想给读者透露出更多的信息。
其实,每每说起“异宝”,总能联想到“奇珍”。这一更古不变的赐予,通常指那些不常见的物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放,中原与西域的交流渠道被正式打开,物质文化也随之发生交融。而西域的物品大多与华夏风情有着很大的差异,外观上看起来更加的奇异、怪诞,所以,常被称为“异宝”,比如:水晶、琉璃、猫眼等。
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因地势阻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草原、沙漠交错,山脉相隔,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习俗和生活模式。在西域居住的人,通常睡在帐篷里,以游牧为生,根据水草的肥沃而迁徙。当然,他们也会依靠绿洲建立起自治城市和国家,更有发展成熟的畜牧业和农业。
最终,随着西域各族的发展、碰撞、交流,这里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从文献来看,中国自公元前2世纪,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以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才逐渐形成。
之后,中原王朝纷纷与西域诸侯国互相通信,委派使臣前往进行政治交流。公元7世纪初,隋炀帝亲自西巡,历经半年之久到达张掖,随后,召集三十多个国家的首领,酋长汇聚在洛阳一带,开了一个月的会。
到了公元7世纪中期,因西突厥投降唐朝,丝绸之路大通。在丝绸之路上有诸多的商旅,为世人熟知的“玄奘西行”在他返回中国之后,也将西域一带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记录。玄奘将西域的真实面貌展现给中原人看,为西域史的沉淀做出了卓越贡献。
除了汉文文献,中亚的政治实体也在公元前非常活跃,比如:铁器时代的萨迦人,有着不同种族起源的匈奴和乌孙,他们在汉文文献中都只是潦草几笔的记载。在当时,他们已经与中原展开了频繁的交流和贸易,比如:玉石、盐巴、琥珀等重要的交易物品。
并且,很可能在丝绸之路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其他形式的交易。
公元后,与中国密切往来的贵霜帝国、波斯以及萨珊王国开始崛起,他们有效的控制了塔克拉玛干盆地地区的商贸通道。这些人,一直活跃在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上,对于他们的记载,也多出现在汉文文献之中。
到了十四世纪,马可波罗记载了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历史。1860年,因修建水渠,在和田境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金器和玉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十几年后,德国的地理学家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的概念。
两个世纪前,不少中亚探险队纷纷在西域地区展开调查,把西域再次推向世人面前。
近一个世纪,随着新出土的文物及古迹的发现,西域的文字、历史等研究价值在不断升温,自此,一些历史学家重新把目光集中在了西域。这里因辽阔而丰富的内涵,引得学术界的纷纷关注。截至目前,我国考古学家还未对此地有足够的考古经验,西方考古学家也因语言的障碍,更是对出土的物品缺乏了解。
当然,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出土文物,曾一度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在了各大展会之中。
这其中,更多的研究则是围绕着视觉图像和器物特质而展开,显然,这是不足的。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完善,考古人员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他们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发现的文物做出合理而有效的解释。因此,《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的结论,是结合了中国和意大利学者在不同的研究方法之下而得出的理论。
而且,本次研究是以器物为背景的研究主体,并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
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明显有“外来”渊源的器物开展研究,旨在为其“提供一套文献及出土背景的诠释框架”。这些进步,无疑是在考古研究方式上的一次新的尝试,虽然,很难一下子就达成既定目标,但是,也走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
可以说,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可能,这样的研究会随着一代又一代学者更深层次的研究而成为尘埃,但不论如何,相信中国的学者都会坚持自己的研究,让世人看到更多的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参考资料:
【《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汉语大词典》、《汉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