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如果你没读懂高加林的悲剧,说明你还年轻

距离路遥首次发表《人生》已经接近40年了,最早读到这篇小说的人也早已迈入中年。

对于他们来说,读过一本《人生》,再来回味自己的人生,往往能够产生仁者见仁的效果。

而初读《人生》,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这本书的主角高加林,更难以明白路遥的心声与呼唤。

高加林的人生:现实与理想的反差造就的复杂人性表现体

《人生》的主角是一位生在农村的知识青年高加林。完成学业后,高加林深深爱着自己的土地,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出贡献,让家乡发生一些改变。

他希望进入村里的一所学校当一名教师。尽管这是一所民办学校,与他纯粹的教书育人的理想还有一些差距,但他依然坚定地报考了。

此时的高加林热情又执着,善良而单纯,一心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

然而这所民办学校在贯彻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勾当和阴影面。此时村官高明楼的儿子高三星也回到了农村,希望借助父亲的力量谋求一个职位。

高明楼很轻松地就将高三星安排到了这所学校,做一名教师。

这已经够讽刺了。普通人千辛万苦学成归来,花费心力才能考上的工作,高三星却仅仅凭借一个身份,走动后门就能摘获。

更讽刺的是,高三星的职位恰好就是高加林所干的。换句话说,高三星直接把高加林给顶替了。

失意的高加林怀揣着愤懑与无奈,回到了田野,继续靠种地谋生。但是他的内心已经被权力和欲望腐蚀出了一个口,再也无法愈合。

如果说高加林原本就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对他而言任何工作也就没有了太大的差距。

但是他读过书,书记赋予他的知识和视野让他的心飞离了这片土地,飞往了高楼林立、繁华琳琅的都市。

因而,每当他赤裸着上身,站在地头眺望这片庄稼时,他总会产生一种异样的郁闷。

高加林原本对高三星这种走动关系的做法深恶痛疾,但久而久之,这种痛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嫉妒和羡慕。

不久,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来到了村子。高玉智当了多年的兵,退伍后做了县劳动局局长,为人正直清廉,很受人们欢迎。

高玉智此次回村仅仅是为父母上坟、以及看望自己的兄长、高加林的父亲高玉厚。但是村官们为了迎合高玉智,紧急地去了高明楼的会议室开会。

经过一番商量,县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决定推荐高加林去县委大院做一名通讯干部。但是他深知高玉智不喜欢巴结奉承,因而对外只说是高加林的能力很强。

高加林做梦也想不到,走后门的事情能够轮到自己头上,而且这个关系比高三星的还要“硬”,因此,心理略有扭曲的他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命。

高加林来到县城以后,成了县委的一名记者。

这个身份可谓十分契合他的需求,他每天可以骑着自行车,挎着摄像机,来到一场场会议上拍照、写稿,末了还能够站在主席台上为各路干部合影。

他写的文章、拍的照片经常能够登载在县报纸上,甚至有一次,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省报的副刊上。这些成功让他成为了县里的名气人物,大家对他都尊重有加,也让高加林感到十分自得。

闲暇之余,高加林十分喜欢运动。出身农村,从小干体力活的他在运动上也得心应手,尤其是打篮球。

他独有的阳光、斯文的气质,以及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让他成了县里姑娘们的心头好。

工作中,高加林结识了高中同学黄亚萍。这名女子曾是他仰慕的对象,只是两人在身份上有着巨大的差距,高加林只好把她藏在心里。

但是现在大有不同了,两人都成了县里的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共同兴趣与话题。高加林对国家大事、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让他有着很高的吸引力。

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为此,高加林还特地与他在农村相爱的女孩,巧珍分手了。

但是黄亚萍的前男友,张克男对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十分嫉恨,一心想要将其破坏。

张克男的妈妈碰巧在县委工作,对儿子宠爱有加的她决定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打听高加林的情况,也得知了高加林的到来其实是因为走后门。

她发现以后,直接举报了高加林。高加林辛辛苦苦谋得的工作与名声顷刻间化为乌有,又一次回到了农村。

更让他深受打击的是,黄亚萍得知他将要回农村之后,断然地决定与他分手。高加林失魂落魄地离开县城,却发现巧珍早已嫁作他人妇。

高加林心想,这下子真的成了笑话了。他已经做好了面对嘲讽、非议的准备,然而朴实善良的乡亲们对他没有丝毫介怀,反而一直安慰高加林。

高加林经过人生两次大起大落,再次与熟悉的家乡人相见,实在被感动到了。无奈他身败名裂,一无所有,只好把兜里的一盒烟分给了他们。

复杂悲剧的背后,是一种人生的内在确定性

路遥年轻时曾经博览群书,发现中国的小说脸谱化十分严重,正与邪分得很清。

事实上,人性是复杂的,性善论、性恶论争论了上千年也没有结局。所以路遥走访各地,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经历与故事,逐渐对人性有了自己的见解。

他将自己了解的“人”塑造成了高加林,这个“高加林”就成了一个万千农村知识青年的代表,更是人性的一个集合体。

城乡差距不过几里路,却仿佛是两个世界。城里人和乡里人长得也没有区别,但两者的社会地位却有如鸿沟。

高加林最初是一名单纯的,有理想抱负的青年,但是他想要实现、追求的事物与名利分不开,这也注定了他会沦陷。

他放不下的东西太多,比如一个“高人一等”的身份、一份符合追求的爱情、一次实现自我的工作机会等等。

高加林的心智不可谓不坚定,即便历经沉浮起落,他还是想要尝试走出去,摆脱农村的束缚。

但是他也十分脆弱,在一次次的诱惑面前逐渐迷失了。他的欲望越来越大,以至于不惜走上邪门歪道。

高加林与巧珍的关系其实就在逐渐反映着高加林心理、思想的不断变化。

巧珍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她美丽、善良、质朴,由于没上过学,她对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向往。

所以她在高加林第一次回到农村时就对他展开了热烈追逐,两人在庄稼地里相爱。

但他们两人的爱情是畸形的,单向的。

巧珍对高加林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这也注定结局是悲剧的。

高加林并没有真正地将巧珍当做热爱终生的女人,只当她是自己失意时的一个慰藉。

因而,在他有能力追求黄亚萍时,他决定抛弃巧珍。

黄亚萍在各方面都是他的理想对象,两人可以一起讨论共同话题,一起写诗;而巧珍来到县城看望高加林时,只会告诉他谁家的母猪生了十二个娃。

更为致命的是,高加林明白,黄亚萍家里有能力可以帮他去南京、去省城报社工作。爱情与事业的双重砝码压弯了高加林心中的天平,最终他与巧珍坦白。

巧珍对此也没有纠缠,只是她临走之前对高加林的频频叮嘱显示了她的不舍与痛心。

巧珍原本也是一位向农村封建爱情、媒妁之言挑战的进步女性,因而她爱上了卓尔不凡的高加林,还为他专门学会了刷牙和化妆。

但是在这一切支离破碎以后,巧珍回到了农村,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一位村官的儿子。

尽管这场婚姻表示巧珍已经彻底对命运妥协了,但她仍然深爱着高加林。在高加林一切化为泡影,回到农村之后,巧珍为他去求高明楼,帮高加林求来了一份教师的职位。

相比之下,黄亚萍在高中时代就看不起农村出身的高加林。直到高加林来到县城,态度才来了个大变样。

她为了与帅气、有知识有能力的高加林在一起,与只会吃家底的张克男分了手。

也为了继续留在县城,拒绝了与高加林一同前往农村的安排。

黄亚萍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无论谁来谁走,她都不愿意吃亏。

巧珍的质朴、纯粹的爱,高加林早已经有些配不上了。昔日对他死心塌地,处处为他着想的姑娘,也成了他挥之不去的白月光。

高加林的人生没有最终的结局,这也成了读者们自由想象讨论的空间。

或许,没有既定结局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每一秒都充满变数。直到死去之前,都没有人能够彻底断定一个人的未来。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就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见证形形色色的情感与品格。现实世界很苦,但我们要足够相信,人民群众的美好与伟大永远值得探寻、传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