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腑,试试通腑三两三。

今天

通腑三两三
基础方:黄芪30g、大黄15~30g、当归30g、甘草10g、葶苈子20g、枳实15g、赤白芍15g、莪白术15,五灵脂15g、元胡15g、厚朴10g、桃仁15g、桂枝10。
功能:益气通腑。

主治:肠粘连、肠梗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从肛门排便排气,腹透可见气液平面,素脾胃不健,
舌淡脉弱。

禁忌症: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占位、胃石症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如胃石体积大于5mm者,皆不宜使用本方,尽早手术治疗;正气不虚而痞、满、燥、实者也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若积滞壅塞,或气虚血瘀,或粘连梗阻,或痰饮内停,无力运行,腑气不通,致使升降帏和,上则饮食不入,下则二便不通,治此当以芪、术持中央以运四旁,补中气健脾胃,枳、朴、大黄荡涤胃肠,陈痤去而胃肠洁,五灵脂、元胡、桃仁、当归、芍药行血消,癥瘕尽而营卫昌,葶苈子泻下逐水,桂枝辛通温散、兴奋肠管,合而成方,补而不滞,通而不伤,攻补兼施,并行不悖,则腑气可通,升降出入正常。

加减:脾胃虚寒加干姜,甚者加附子,瘀血重者加水蛭,发热加柴胡、黄芩,呕逆加半夏,源于饮食不节,如胃石症,重用鸡内金、槟榔、草果;燥实内结加
芒硝。

附:大黄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其泻下清热之功妇孺皆知,《神农本草经》:“破症瘕积聚,留饮留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乃四维之良将,“通宣一切气……泄壅滞水气…利大小便”(《大明本草》),所含蒽醌衍生物小量苦寒健胃,大量刺激大肠,促进蠕动,攻坚击锐之力势不可挡,但也有研究得出大剂量反而抑制肠管蠕动,使通下作用减小的结果,所以其用量应以临床疗效为标准,不必刻板。同时对先贤所谓“逐邪不拘结粪”、“邪未尽可频下”等论需审视,对于纯实无虚者确可放用之,但是邪实内结,正气无伤者鲜矣,如肠梗阻,无是粘连性、机械性,皆致上饮食不得入,下二便不能通,正气摧残,神疲惓怠,若强行攻破,无异于自撤瀋篱,蛮补则必致闭门留寇,壅塞胀满,犯虛虛实实之戒,在此攻补两难之际,必与黄芪、当归相伍,气应双补,益气攻下,扶正祛邪,如此可收腑通气畅、邪去正安之效。而且,其活血通经、化瘀止血之功也发挥得淋尽致。另外,部分病人服药后在肠管将通未通之时,可以出现腹胀殊甚,憋闷难忍,及或呕吐、剧烈腹痛,此正值正邪交争之际,药中病所邪寻出路之时,要胸有定见,须大剂再进,不可迟疑,待腑气一通,诸般险象顿然全消。

本文来源于三两三应用与研究,向作者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