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道理,总要到了一定年龄才懂
作者: 二丫
1
根林和翠云结婚二十多年了,两个人经人介绍认识,按部就班结婚生子创业。虽然说不上模范夫妻,但两个人的日子倒也红红火火的。儿子大四,即将毕业,夫妇俩开了一个小型服装加工厂,订货、加工、销售一条龙都是夫妻俩商量着来。翠云主内,主管十来个工人的流水生产,每天还要去菜场讨价还价负责一二十个人的伙食。根林主外,有的时候免不了会有锁边、钉纽扣、剪线头等等杂活外包给邻村赋闲在家的妇女,都是跟林一车一车拉货送货。
2
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挺好,普通人的似水流年的生活,城里也买了房。夫妇俩也不时畅想再干个十年八年,等儿子找了工作成家了就不要这么辛苦了,把设备转出去,两个人有空可以旅游、带孙子、享受生活。
3
但凡事哪能都如意?就在他们俩干得欢天喜地的时候,四年前翠云突然就脑中风了。花去十几万终于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一开始,跟林衣不解带夜不成寐一心一意伺候,甚至想着赶紧关停服装厂,把资金全部抽出来,陪翠云去上海去北京就医,因为从结婚后翠云事实上跟着自己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吃饭上有公婆,下有儿子,中间还得顾惜丈夫,自己总是挑剩下的吃;穿衣更是能将就就将就,因为成天在家难得出门,也无需讲究,这么些年也只有过年才舍得买超过一千元的羽绒服。
4
但小舅子岳母包括自己父母劝他冷静,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厂子,日后的日子怎么撑下去?大家都劝他,说他对翠云的好别人都看在眼里。但倾家荡产去上海治病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而是因为中风本身就有恢复期,急不得,只有慢慢调理、康复。但要想恢复到先前的状态,确实比较漫长和艰难。
5
住院差不多两个月,翠云脱离了生命危险,遵照医生的嘱咐,回家静养恢复。一开始成天离不了床,吃喝拉撒翻身穿衣按摩锻炼全部是根林一个人,既要忙厂子里的事儿,又要照顾翠云。根林也从150多斤瘦到了120斤左右,整天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经常吃了上顿来不及忙下顿。两边兄弟姐妹也帮忙,但时间长了,毕竟各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根林也理解,有时候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听说翠云身上又弄脏了,再精疲力竭焦头烂额也要丢下手中的活儿去清理。他也不敢看翠云的眼神,因为翠云的眼里满是愧疚和不安,像孩子做错了事儿一样。
6
就这样熬过了三年多,虽不至于心力交瘁,但是换位思考,根林确实不容易,再苦再累也从不对翠云发火,翠云未生病之前夫妻俩不时还会有口角,但现在根林反而不忍心冲翠云发火,本来要强的翠云就感觉拖累了根林,如果再发火,无疑是让翠云更不安。
7
但人总是血肉之躯,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厂子里有个女工赵平,丧偶,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寡言少语,人品周正,以前从来没有因为丧偶而传出任何是非闲话。翠云中风后,她念翠云以前待她也不错,在她最难熬的那段日子不仅经济上接济她,更是细声细语开导她。所以根林一家遭难,她每天上下班总会抽时间帮忙洗洗刷刷,买菜做饭,给翠云梳头洗脸。根林送货忙不过来时,她也会搭车去帮忙理货、结账。来来往往之间便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大家都是成年人,根林看她时她也会慌忙闪开,因为道义和节操让她恪守自己的底线,况她本不是水性之人。
8
那次翠云的妈妈根林的岳母过来看望女儿,她看着赵平忙里忙外真心诚意帮忙,厨房卫生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完全不像翠云刚刚中风时,措手不及的根林硬生生把厨房整成了垃圾场。而根林也因为赵平的搭把手而轻松不少,人也精神齐整了不少。翠云的妈妈拉着赵平的手直喊闺女辛苦了,并且说翠云这个样子,不知道何时才能恢复,即使能下地,拐棍是少不了的,操持家务伺候根林估计是不可能了。而现在的根林翠云的这样的家庭,万万缺不得一个打理把关的一个主心骨。
9
翠云的妈妈虽然没有挑明,但意思再明白不过。就连根林的儿子看赵平伺候翠云,煮饭拖地,血气方刚的孩子也没有了敌意。
10
岳母默许、翠云示弱,儿子不排斥,根林自己内心的梗也时有时无。然后根林和赵平之间就有了那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不挑明的关系,大家心知肚明,都认为不合理但合情。
11
厂子里最是女工集中的地方,也最是闲话的聚散地发源地,但竟然没有一句流言蜚语,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都到了不惑之年,有时候活着比尊严更值得捍卫。
大家都说根林岳母精明;朋友熟人说根林有担当,大难临头不甩锅;岳母说根林这今年不容易,一个人撑起一个家。
其实,我说,还是善良成就了这一个特殊的家庭。
要不是生活所逼,谁愿意弯腰妥协?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谋生比谋爱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