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真香的“电影感”背后,《北辙南辕》给网剧带来新风向

撰 文丨邱   祎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1997年,冯小刚拍完电视剧《月亮背面》之后,就彻底转战电影圈。那一年,他还拍了《甲方乙方》,不仅夺得了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还确立了“贺岁档”的概念,之后的二十多年,在电影界叱咤风云的冯导鲜少涉足电视领域。
时隔二十多年,这位电影圈的“老炮”再次回归小荧屏,第一次执导网剧并选择都市女性题材作为回归作品,颇受大众关注。冯小刚对自己也有很高的期许,杀青那天,他在微博上发声,“四个月,一点不将就,一定不凑合”。
网剧和电影不同,它不仅仅是导演的艺术,更得讲一个能和大众共鸣的故事。《北辙南辕》通过一家餐厅串联起五个女性携手成长的故事,在描述女性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那种美好情感的同时,又精准展现了每个女性的独特性。虽然精英人设和背景设定让部分观众有悬浮的距离感,但都市人的家长里短、京味台词和缤纷群像拍得依然很出彩。
而抛开对该剧人设和故事本身的评价,《北辙南辕》在方法论层面和近两年的爆款网剧有很多不同,顶级影咖和头部团队的入局为网剧生产带来了更专业的视角,叙事节奏、镜头调度、美学色彩等维度的升级赋予网剧更精致的电影质感。
站在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看,将电影团队引入网剧制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趋势。头部平台通过调动全产业链资源,集结最优的市场力量,用分工精细、高效协作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网剧质感与品相,可能是行业迭代升级的一个关键方向。
顶级影咖驶入网剧赛道
从2014年起,一些正规团队开始入局网剧领域,此后,网剧对于影视人才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可以说,网剧口碑与品质的大爆发,一方面是因为投入和体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量专业创作人才的涌入。
2017年开始,行业头部平台慢慢将顶级电影团队引入网剧创作,最初不少知名电影导演多是以监制身份为网剧把关,亲自执导并全程参与创作,真正和网剧深度合作的并不多。
这一次,冯小刚时隔25年再次回归小荧屏,并选择一部都市女性题材的网剧作为回归作品,在行业内外引发的关注度和讨论声量可想而知。冯小刚这次以深度合作的形式参与创作、亲自操刀进行执导,对于观众和行业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随着网生内容的快速崛起,网剧领域开始成为制作公司的“竞技场”,电影大咖加速驶入网剧赛道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导演管虎曾表示,网剧是符合现代文化娱乐消费观念的产物,为创作者提供了巨大空间,未来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可限量,电影导演如果不拥抱它,肯定会被时代淘汰。另外,执导网剧可以让导演始终保持一种创作的敏感度,兼收并蓄,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未来电影的拍摄。
不过,将最顶级的电影级团队引入网剧制作只有头部平台才能推进,这需要对全产业链资源具备强大的调度力与整合力。
这两年,网剧在制作品相、题材走向以及大众爆款能力等方面飞跃性提升,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商业模式开始打破以往电视剧产业链固有的想象空间。头部平台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内容制作层面,使得网剧在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日趋成熟和规范,加速了网剧的工业化发展进程。蛋糕做大的同时,配合开放和完善的合作机制,才能吸引到更多电影级制作团队入场。
网剧的“电影质感”究竟是什么?
顶级电影人才入局网剧并不仅仅是一个噱头,电影导演和团队入局网剧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网剧在故事、摄影、剪辑、服道化等层面突飞猛进,呈现出比肩院线大片的“电影级质感”。
以《北辙南辕》为例,该剧在镜头调度和美学色彩上就有浓重的电影烙印。摄像方面,冯小刚力邀赵小丁掌镜,摒弃了网剧常用的柔焦滤镜,把镜头构图、场景调度、美术置景拍出了电影质感,几乎每一帧都处理得赏心悦目,用光影、色调传递出人物的不同情绪,氛围感十足,这样的细节以前在很多网剧中往往是一个短板。
剧集一开始,北京的高楼大厦、故宫的庄严厚重以及二环路的车水马龙依次呈现,古代和现代、静谧与喧嚣、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就在远近镜头流畅的切换中徐徐展开,构筑出一副繁华又现实的北京图景。随着剧情展开,精致的公寓、繁华的都市、浪漫的海滨等场景中又穿插北京胡同、四合院、街头公园等画面,浮华中又饱含着市井烟火气,冷暖色调的搭配和光线的运用恰到好处,正如一位观众评价的那样:用略微夸张浮华的烟火气冲散潜意识里对生活的焦虑感。
在镜头运用上,体现场景氛围与人物心境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气势和独到的视角。第三集最后一场戏,一个人带娃吃完饭的啜妮,在丈夫朱雨辰酒气熏熏回家之后,用言语激将把丈夫由丧偶式育儿“感化”为了诈尸式育儿,指导儿子写《我的爸爸》。在矛盾与冲突中,镜头由低向高仰拍角色的细微表情,夫妻和家庭生活中的照顾、妥协与理解,种种情绪就在这样的仰视中被放大,通过画面微妙却又透彻地传递出来。
第五集中,冯希和博士后因为30万是入股餐厅还是合伙买房吵起来,整场戏最后一个镜头,冯希坐在沙发上,被餐桌边的博士后和穿衣镜里的博士后围堵,现实的苦涩、两难的抉择在镜像的对比中更加滑稽刺心。
此类镜头比比皆是,不仅很有美剧范儿,比起国内某些剧的死亡运镜,显得更加行云流水、细腻生动。近两年来,随着电视剧整体制作水平的提高,“电影感”成为许多剧集发布时常见的宣传用语,但究竟什么是电影感?是否器材高端了、画面精致了,电影感就随之而来了?事实上,真正的电影质感是将镜头、美学与剧中的情节走向与人物心境完美融合,互相取长补短。
在叙事风格上,《北辙南辕》也吸收了不少电影创作的精华。一般电影的体量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建立人物、发展故事、展开矛盾并解决问题,就必须高度压缩剧情、提炼核心,但电视剧空间充裕,可以一点点铺陈剧情,建立人物性格,但这样的宽松往往也容易导致节奏过慢、注水成风。
《北辙南辕》的节奏很快、对话也非常精炼,有些明摆着观众已经明白了的,就不再絮絮叨叨来回说,冯小刚尽可能把电视剧台词普遍存在的编织痕迹往下抹,其紧凑的叙事节奏与张力十足的台词在网剧中难得一见,向电影全面看齐。
在紧凑的同时,该需要铺垫的地方冯小刚却不吝时间。比如,宋丹丹饰演的经纪人花姐和张绍刚饰演的有钱老板商业互吹,聊她如何将艺人捧红并为何拒绝让自家大腕给小咖当配角时,就聊了快一集。这些冗长的对话看似无意义,但熟悉冯小刚电影的人应该都明白,这是冯导的惯用手法,用“贫”抒发出普通人无处宣泄的时代情绪,在讽刺中渗透着对现实的解构与剖析。
 
此外,《北辙南辕》个人风格强烈,剧中随处可见浓浓的“冯氏幽默”与京味台词,插科打诨式的笑点埋布、角色人设的加持等,都赋予了该剧轻喜剧的效果。我们常常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对于多数电视剧而言,导演的痕迹与风格并不明显。这一次,冯小刚将电影创作方法引入网剧,让《北辙南辕》也打上了导演的艺术烙印,与同类型剧相比,其差异化和个性化都相当突出。
“网影破壁”为网剧风格化创新延展边界
“顶级电影导演拍网剧”放在过去是“天方夜谭”,现在却成为了现实,这一转变的背后凸显的是近年来网剧在“质”与“量”双轨道的快速协同发展,同时,产业的积累、沉淀和发展也为网剧的工业化升级和精品化打下了基础。
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电影导演加入网剧创作,这是网剧产业成熟发展之后的大势所趋。从制作层面来看,内容精品化势在必行,《北辙南辕》对网剧思维和电影思维的破壁融合,是一次成功尝试,它也证实了电影感可能是未来网剧内容精品化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有助于网剧优质内容的可持续发展。
在电影质感广受好评的同时,网友对《北辙南辕》也有“没有穷人、背景设定悬浮”等不同评价,但耐心追下来发现该剧的价值内核其实并不空洞悬浮。剧中五位女性角色的人设,并不是部分观众所期望的普通奋斗北漂,她们本来就是中产阶级的女性,因为不同的选择而走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这是冯导所想表达的“真实性”。
一开始的前5集里,冯导就交代了五位主角各自的困境,有名校毕业却被家庭困住的女性、有站在男人背后的女性、有思想独立无惧困难的女性、有在结婚前夕发现被欺骗毅然回国的女性……不同背景的女性都有可能摔倒碰伤,但她们依旧选择往前走。
这些女性困境,其实也是现代都市女性生活瓶颈的缩影,五位女主从陌不相识到相遇相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有批判有反思也有浪漫。透过这些女性独有的温柔感和力量感,观众也许可以治愈自己的困境,在家庭与事业中寻找最佳平衡。

结语

网影合作不仅让网剧品质提升,这种合作模式更是网剧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尝试。借助《北辙南辕》的试水,爱奇艺为网剧的风格化创新延展了边界。未来,网剧既需要电影感的品质加持,也需要持续向内探索,回归到故事的根本讲述,深挖最动人的情感与价值闪光点。作为网剧迭代升级的先行者,也许《北辙南辕》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但这样的探索创新,对行业未来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