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听师父讲佛陀的爱情,幡然醒悟!
2月14日,西方传统的情人节,你知道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吗?不是七夕哦
情人节,潜藏着世人对于爱人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佛慧法师为我们讲述了佛陀的爱情,诠释了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不是占有,不是执着,而是彼此成就。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文/佛慧法师
中西方的情人节
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逮捕了一名叫做瓦伦丁的基督教徒。在狱中,瓦伦丁用自己的才华和真诚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得到了她的照顾。在瓦伦丁被处死的前夕,瓦伦丁写了一封信件给典狱长的女儿,表示自己是无罪的,同时在信中表明了对其深深的爱恋。
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被正式处死。 为了纪念瓦伦丁,西方将这一天定为情人节,并传向了全世界。
与之相对的,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不是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的七夕,而是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因为古代女子很少允许走出闺阁,只有在正月十五和三月初三,闺阁中的女子才有机会走出家门,甚至相会情郎,因此成就中国特色的情人节。
不论情人节的日期到底是什么时候,似乎都潜藏着大家对于爱人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也充斥着对爱人的奔赴。
悉达多和妻子的爱
然而,正如韩寒在他的电影里所说,“喜欢是放纵,爱是克制”。爱情不该只有饱满情绪的迸发,也应该有着成全彼此的克制。
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一位被寄予厚望的王子带着自己的马夫车那和白马悄悄离开皇宫,他最后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妻子。
妻子面朝右面侧躺着,所以王子也看不清妻子的脸,也不知妻子随着呼吸起伏的身子,是因为熟睡的呼吸,还是因为强忍着的哀泣。
王子不敢多看一眼,害怕自己一时心软就留了下来,于是赶忙扭过头,走了出去。
这位舍弃王位的王子正是悉达多王子,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而他的妻子便是耶输陀罗。
悉达多王子和耶输陀罗的故事是传奇且美好的。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根据《佛本生经》记载,净饭王在给儿子——悉达多王子寻找伴侣的时候,曾询问大臣。大臣推荐了执杖的女儿——耶输陀罗。
虽然对于大臣的推荐,净饭王也很满意,但他并不知道儿子的心意。于是,净饭王找来很多王公贵族之女,让悉达多王子去选择。为了一睹庄严的王子,宫里聚集了许多妙龄少女,耶输陀罗则排在队伍的最后。但是在人群之中,悉达多王子一眼就看到了耶输陀罗,他给其他的女子每人一个宝器,却将自己贴身佩戴的指环送给了耶输陀罗。
耶输陀罗接受了悉达多王子的赠送,她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眼前这个庄严的男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耶输陀罗和悉达多王子经常一起去乡间帮助孤寡、救护病人,悉达多王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善行中,体会了人间的无常,知道眼前对于这些人的帮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而耶输陀罗也知道悉达多的心思。
经典中记载,耶输陀罗知道他已经无法阻止悉达多王子走向更圆满的人生,但是她并不打算阻止王子。虽然从私心出发,她希望悉达多能够陪伴自己一生,但是如果因此而使得王子无法获得思想上的成就,那将会是悉达多王子一生的遗憾,也将会是一切穷苦人的损失。
想通了的耶输陀罗,更加珍惜与悉达多王子共处的时光,希望能够将当下的美好化为一生的回忆,悉达多王子也加倍地关怀耶输陀罗,因为自己将要离开王宫,探索更广阔的未来和深邃的内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终于,离别的时刻到来了,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选择了默契地无言,一个抬起头勇敢地走出王宫,另一个背过身去掩饰离别的哭泣。
这之后,悉达多成为了释迦牟尼佛,耶输陀罗则独自抚养着儿子罗睺罗。
十五年后,耶输陀罗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佛陀的精舍,在众人的见证下,一起成为了佛陀的弟子,虽然身体分别十多年,但她依然在等待佛陀给予她精神的回馈。如今,佛法的甘露让她如饥似渴,她终于看透红尘,安住在三昧之中。
爱情不是占有,而是彼此成就
这段故事也许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在情人节讲出来,是想提醒每一个人,当下的爱情会给你美好的体验和甜蜜的回味,但是人的一生并不是只有爱情这一件事情。
当你要面对选择的时候,不要否定难得的爱情,但也不要因为爱情而放弃人生更有意义的选择。
懂得在抓紧的时光中去体验美好,也要懂得在艰难的抉择中去放弃单方面的执取,更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去成全各自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2月14日也好,上元节也罢,只希望每一个相爱的人可以共同珍惜彼此。希望在每一段爱情关系当中,不再是互相执着、私欲占有,而是互相为对方贡献、提供成长的土壤。
希望世间的你能够幸福快乐,有一个互相增上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