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是最好的修行道场(醒脑好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提起修行,总会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山林隐士,坐禅,吃斋,念经……
其实,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红尘,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场。
缓以养稳
事急则变,事缓则圆。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不仅可以圆满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人的气度,使人变得沉稳老练。
《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明朝宣宗年间,赵豫做了松江府知府。
这里的人们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兴师动众对簿公堂,打个官司。
赵豫到松江后,实行了一个方法,凡是见到来告状的,如果不是要紧的事,就对告状的人说:明天再来吧。
一次是这样,两次是这样,久而久之,赵豫就有了一个外号,叫做“松江太守明日来”。
很多告状的人,大都是逞一时的气愤,过了一夜,或者气就自己消了,或者经人劝,也就不再起告状之心了。
也正是赵豫这种缓一缓的方法,松江一地好打官司的现象逐渐少了,社会也安定了许多。
古代有一副对联:
当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烦恼;
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当大怒时应稍缓片刻,等到心气平和后,再理顺情绪,这样才会避免错误,省却无穷烦恼;
处理大事、难事,也不能匆忙作出决断,还是要缓一缓,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全神贯注地权衡轻重。
凡事缓一缓,三思而后行,是一个人涵养的重要体现。说话缓,自然容易慎言;举止缓,可以自我检点。
做事缓了,做人就稳了。
退以养厚
人既要有登峰造极之术,也要有勇于谦退之道。
上善若水,正人为人处世,犹如流水,水滴石穿,但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
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懂得退让是一种厚道,也是一种智慧。
郭子仪历经唐朝的玄、肃、代、德四代皇帝,身居要职,但善始善终,就在于他懂得退让的智慧。
与郭子仪同朝的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诽谤攻击郭子仪,但都没有得逞。
后来,郭家祖坟被盗,据说也是鱼朝恩暗中指使。
当时郭子仪,手握重兵,深受器重,满朝文武也都以为他必将有所行动。
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
我多年带兵,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很是不少,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资治通鉴》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郭子仪为官四朝,尽管受到一些人的排挤,但是,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气量,一一化解,位极人臣,并且福泽子孙。
而嚣张跋扈,不知进退的鱼朝恩,最后被唐代宗下令勒死,暴尸三日。
退让并不是懦弱,而是留有余地;退让并不是无能,而是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
只为一时之气的人,永远学不会退让;真正的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以柔取胜。
布袋和尚曾说: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时候,为人处世,如同水田插秧,“退步”才是前进。懂得退让是一种厚道,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舍以养慈
《左传》中有句话:君以此始,则必以此终。
有舍才有得,舍弃虚伪,就会获得真诚;舍弃无聊,就会获得充实;舍弃浮躁,就会获得踏实;舍弃功利,就能回归平淡。
舍是一种仁慈的德行,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蒋勋曾在一次和朋友交谈中,曾提到自己有两枚印章,一个是“舍得”,一个是“不舍得”,但是自己只用“舍得”那一枚。
当朋友询问为什么时,蒋勋说:
人生中有太多舍不得,一些喜欢的人舍不得,一些喜欢的东西舍不得,一些想去的地方舍不得,甚至有时候自己也厌烦,为什么这么多舍不得。
但等到了年纪,平日里读一些佛经,才恍然明白一切难舍,再如何舍不得,最终还是都要舍得;
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从“不舍得”到“舍得”的学习旅程?
纵有千般万般的不舍,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指导,我们都会渐渐学会“舍得”。
什么都舍不得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双手握得太紧,手中什么也没有。只有放开了双手,才能握住整个世界。
静以养清
老子说:浊而静之徐清。
一杯本来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不去摇晃它,会自然清澈。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在战事最艰难的时候,也免不了万般焦虑,六神无主。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都会到小楼上独自静坐一会儿。
这个时候他早年开始修炼的静坐功课就发生作用了,他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
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
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更容易深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水静了,才能映出天上的月影;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
心静则清,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把修行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对人炼心,历事炼性,愿你在红尘中,历尽百劫,真性不迷,从容自在。
作者:庄圆法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