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露》

一、春分释义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黄经为0°,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故春分也称升分。

二、节气三候

一候鸟至:燕来也,春分之后燕子便从南方飞回来了。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开始闪电。

三、春分民俗

春祭,是中国民间的一项古老习俗。清明春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人们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希望在这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形成了这个习俗,以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之时,阴阳之气平衡,昼夜等分。地球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呈66.5度的倾斜角,力学相对平衡,蛋易竖立而不易倒。通常生鸡蛋比熟鸡蛋更容易竖立,民间常以竖蛋为春分游戏。
“粘雀子嘴”是春分的趣味民俗之一。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分时节是孩童放风筝、嬉戏玩耍的好时光,古时多自家糊鲢鱼、王字等形态各异的风筝。春分时节,适宜踏青,人们常邀上三五好伴一起爬爬山、放放风筝,舒展筋骨。

四、节气经络养生保健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记载:“春脉如弦;春脉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春分时节肝气旺盛,是养肝的好时节,其作为春季节气的中间点,正逢南方回南天,整月都处在绵绵春雨中,日常养生则要在养肝的基础上加强去除“暗藏”在身体内的湿邪。因此经络穴位保健主要以肝经、胆经腧穴为主。

1、肝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舒肝利胆,调补肝气。

操作:①按揉法:用拇指按压穴位作旋转揉动,力度以酸胀为度,每次5分钟;②温灸盒灸法:将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盒中施灸,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20~30分钟,皮肤红晕为度。

2、太冲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功效:疏肝解郁,滋养肝阴。

操作:①按揉法:用拇指按压穴位作旋转揉动,力度以酸胀为度,每次5分钟;②艾条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3-5cm处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3、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清利湿热,健脾理气。

操作:①按揉法:用拇指按压穴位作旋转揉动,力度以酸胀为度,每次5分钟;②艾条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3-5cm处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4、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功效:培本固元。

操作:①温灸盒灸法:将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盒中施灸,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灸20~30分钟,皮肤红晕为度;②艾条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3-5cm处施灸,使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五、节气饮食特点

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尤其需要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日常可泡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

六、经络穴位养生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