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书情缘(陆振动)

荐读

我的评书情缘

陆振动

(我是陆振动,七六地震生。十二生肖我是龙,曲吕村上有门庭。年少求学村庄内,十八弃笔从军行。三年军旅三载梦,也曾报国慰平生。修篱种菜小村外,退归林下务桑农。如今务工江南城,竹帘斜挑看晚晴,闲暇挥笔做书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上小学,在那个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溃乏的年代,能听听收音机就不错了,我最爱听评书,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拧开收音机,等着盼着听刘兰芳的《岳飞传》,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听他们讲评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历史年代,我醉了。也许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们不理解,至于吗,不就是听人讲故事吗。听书明理,谈古论今。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随着现代网络文化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抱着收音机,一家老小听评书己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了。电脑,手机,还有无处不在的广场舞,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时代的发展,引领着人们悄无声息的进步。

评书听得少了,可对于评书的书籍,我的兴趣却不减反增。千百年来的传奇人物,栩栩如生,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感天动地。跃然于纸上的刀光剑影、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与变迁;精美的文字,漂亮的插图,引人入胜。

我买的第一套评书,就是《岳飞传》,正是摘棉花的时候,骑着不太熟练的自行车,揣着在二叔磨面房里偷拿的一块多钱,晃悠悠地去肃宁新华书店把书买了回来。虽然摔了几跤,不敢让家里知道,怕挨揍。

后来不上学了,无论到哪,只要有卖书的地方,准少不了我。只要有评书,我都会买下,在里县留史镇花了十块钱买了一套《再续三侠剑》,要知道我干一天才挣九块二毛钱。现在想来,太有些年少轻狂了,不晓得量力而行啊。不过兴趣使然,无可厚非,总比赌了、抽了强吧,只当作下馆子啦。

虽然好买书却不善保管,不是丢就是破损,要不就是别人借了不还,总之也没几本了。

真正引起重视和收集评书是在2008年,在工厂上班,有大把的时间去北京的各个角落。买来的书也晓得妥善保藏。品相、数量逐步提高。周未的潘家园便是最好的去处,长长的书市、拥挤的人群、便宜的价格,不买上几本,枉来一番。淘书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享受。明代的肃宁发生了一起惊天命案,书名叫《蒸骨三验》,就是在那里淘的。望着我满满的书架,看着一本本收集的评书,我乐在其中,我的信条是:宁可束之高阁,不想今生错过。

漫步肃宁街头、巷尾、集市,很少再有卖书的场面出现了;特别是年代久远的书籍,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以往农闲时节,借书看书的大有人在。而今全被手机取代了。扪心自问,还有几人认真地读过一本书?谁家还有许多图书在?家里能找出的书也许是孩子们的课本吧。多读书,读好书,但愿文化中国、书香中国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梦吧!

^^^^^^^^^^^^^^

………………………………………………

^^^^^^^^^^^^^^

《瞎咧咧》征稿即是瞎咧咧,就没有什么高要求,当然也没有最低要求。不管你是莫言贾平凹,还是翠花王大妈,喜欢瞎咧咧咱就可以发,你就把你闲滴没事瞎咧咧滴、酸帮撕拉滴诗、文往这发,谁爱点评褒贬,你愿意听就听,能改就改,不愿意听揍拉倒。 曲高和寡, 别担心点击量太少,没人看也没什么大不了,起码作者看、编辑看,再有其他人看咱就是赚头了。还愣着干什么,瞎咧咧吧,现在投稿的可都是元老。

点击链接:瞎咧咧系列征稿啦——

(0)

相关推荐

  • 目录 | 声音,另一种记念

    图片引用 一直以来,对声音都有着特别的情感. 也许因为从小就听收音机的缘故吧. 那时,村里的大喇叭广播是传递村庄信息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每家每户装有简易的广播设备. 扬声器装在方形的薄薄小匣子中,挂 ...

  • 我的评书情缘/春到滹沱

    文/春到滹沱 我的评书情缘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70后,有着上个世纪那个年代的时代烙印,而这些烙印在现在看来也有些"独一无二"的味道了,就说听评书吧,我可是有着40年"听评 ...

  • 鲁北往事:听评书

    过去孩子们的求知欲要比现在的孩子强,只不过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少,少得可怜的小人书实在不能满足三四年级孩子猎取知识的欲望,偶然得到一张报纸或者小说之类就十多遍地反复看,甚至能够背下来.听评书便成了人们获取 ...

  • 万安峰‖散文:遥远的收音机

    遥远的收音机 文/万安峰 三十多年前,电视机还是大多数家庭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但收音机却是家家必备的. 记得我五岁生日那天,父亲风尘仆仆从省城赶回来,连汗都来不及擦一下,就把手上的旅行包放在桌上,然 ...

  • 散文天地 / 张扬:听书

    听书 张扬 儿时乡下,可读的书甚少,无论昼长夜短,还是昼短夜长,排遣寂寞的最好方式是听广播. 当时,海鸥牌和长江牌最为流行.像我的祖父,年岁一大,视力减退,看电视不方便,床头总会叽里呱啦不停地响着收音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三】说书

    说书,又称讲书.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过去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方言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说书这个行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尚未普及收音机和电视,夜里没有什么文 ...

  • 北京,越来越有文化了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 我17岁开始登台说三国,说了一辈子. 临了儿,我发现,"座儿"们没了.整个儿北京,愣是一个 评书 书馆都没留下.想听听收音机里的吧,结果还没播几句,就全是广 ...

  • 那时候(二):收音机

    现在想听歌的时候,非常方便的打开手机就会实现,不像那时候,非得等收音机里播放才能听,由此,很自然地就想起那时候的收音机-- 父亲特别喜欢听单田芳讲的评书,每到中午吃饭时,父亲都会按时收听,我们不喜欢, ...

  • 童年那段听评书的日子

    时光荏苒,岁月流年.不知不觉童年岁月已渐行渐远,但那段听评书的日子却让我挥之不去,时常想起,无法忘怀. 评书,又称为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 ...

  • 陆振动:年前年后的小感受

    年前年后的小感受 作者:陆振动 回家是在腊月十四五吧,满怀一腔思乡之情,从岭南坐上飞快的火车,穿山越岭,回到阔别己久的老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没有了工作压力的束缚,天天不说是醉生梦死夜夜欢歌,最起码 ...

  • 陆振动:我的文学梦

    我的文学梦 作者:陆振动 我的老家曲吕村坐落于肃宁的西南一隅.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无论育红班.小学,还是中学,都在村里读书学习,生于斯,长于斯,学亦于斯,终不能忘.我写的好多文章大多与曲吕有关,没办法, ...

  • 陆振动:看咱肃宁人的秋收是怎么过的

    回曲吕过秋 陆振动 从春节过后就一直没回过家.自打中秋节便盼着国庆节的到来,过节回家,迎国庆,过秋收棒子(玉米).甭管常年在外上班,也甭管种不种地,对土地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骨子里是改变不了的,虽然 ...

  • 陆振动:那年鸿雁满天飞

    那年鸿雁满天飞 陆振动 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脱下被淋湿的外衣,扔进洗衣机里,泡上一杯浓浓的苦丁茶,静静地坐在窗前,迟来的春雨正梳洗着许久未曾沐浴的花草树木.桌上的手机里正播放一首老歌,"美丽 ...

  • 陆振动: 咧咧群里网名连, 有你有我在里边

    咧咧群里网名连 (部分) 作者:陆振动 咧咧群里网名连,修篱种菊半亩田: 天高云淡水云天,风和日丽五台闲: 荷塘清韵格桑花,宁静致远老摄员: 青梅竹酒大肚僧,蒹葭醉卧花中眠: 天天sxyA懂你,善解人 ...

  • 陆振动:我喜欢香烟,不是喜欢吞云吐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而是……

    我和香烟 陆振动 我喜欢香烟,可不是喜欢吞云吐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而是香烟的包装. 烟盒,它有个大气的名字,叫烟标.大多数吸烟的人很少留着烟盒,他们眼里那一支支的香烟才是最好的精神食粮,烟盒不过就是一个 ...

  • 陆振动:一只蜗牛的理想

    一只蜗牛的理想 陆振动 没出正月就是年,初一是早年,正月十八九就算晚年了,大家晚年幸福. 当大家还沉浸在新年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已踏上漫漫征程,奔向远方憧憬着美好的革命理想.对家的眷 ...

  • 陆振动:请戏班唱大戏,曲吕村起大集

    我们村的集市 陆振动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归家的行程己经确定了.虽有数天,但依然觉得时间太慢.出来太久了,好想回家,好想放下一切,自由地玩耍,满世界地串门,天天骑车上庙赶集. 我们曲吕村大,以前是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