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延时服务”理应成为家校沟通的纽带、助力家校共育
育邻梦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持续进化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头等大事,是家庭和谐兴旺的定心丸,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快速成长、成才、成人的营养补给站。家庭+学校是当代社会辅助每个孩子快速成长、成才、成人的“双桨”,双桨合力方能助力孩子们学习成长行稳致远。然而,由于家庭参与社会分工协作不能兼顾陪伴孩子学习,学校教育越低年级课程任务愈轻、放学时间越早【小学生从15:00以后便陆续放学】,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留下了很大的间隙。为解决孩子放学与家庭工作时间衔接问题、响应国家缓解家庭教育难题的号召,各地学校陆续开始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有偿的或无偿的、请校外培训机构的/校内老师自行解决的、兴趣拓展的或辅导完成家庭作业的......于是各学校在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上开启“八仙过海”模式。但是,却鲜见有学校将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与家校协同联系起来的。难道说家校协同在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之后就不重要了?又或者说所有家长都没有能力参与课后“延时服务”?
成长必须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
NO!有许多高学历家长很乐意在恰当的时机积极参与学校教学、为包括自家孩子在内的同学们服务。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直接将家长撇开了呢?
1、既然家长工作忙,那学校就做主请外部力量帮助解决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学习的难题
2、家长能力差异,不好选择
3、家长提供服务的费用问题
家庭和学校是辅助孩子学习成长最重要的两大基地,家庭是以爱为纽带,孕育孩子人生品行、习性、素养的核心大本营,亦可被视为人生成长旅途中的核心基地;学校是以人类社会文明为给养,拓展孩子成长智慧、知识、见闻的轮训营地,学校亦可被视为孩子成长旅途中的前进基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理应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也的确有大量声音呼吁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孩子童年学习成长 。但是,家校共育的基础契机在哪里、什么时间适合家校共育呢?
答:家校共育最好的契机就在放学之后,最好的时间就是课后“延时服务”!因为:
1、家校共育不能完全依靠“工作汇报”式的家长会
2、家校共育不能指望家长听讲座之后就能“自学成才”
3、家校共育需要有施展的场景和时间
4、家校共育需要老师和家长“同台竞技”
5、家校共育需要有适度的协同内容
......
课外兴趣拓展、家庭作业辅导、生活技能实践......是课后“延时服务”的核心内容,而这不正好与家校共育的基本需求吻合吗!所以,课后“延时服务”理应成为家校沟通的纽带、不应该将家长排除在外,理应成为家校共育的坚实阵地、不应人为制造更多“留守”现象。家长积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益处包括但不限于:
1、体验学校教育、老师教学的难点
2、发掘不同孩子之间的成长差异,摒弃惯以隔壁孩子欺压自家孩子的陋习
3、增进亲子感情,成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的合格导游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