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好在哪?

欣赏一件书法作品,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笔者认为,从形质和气格(气质格调)两个方面来切入便可抓住关键。我们也可以把书法作品的形质归入物质层面,而把气格归入精神层面。从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来看,形质上变化万千,气格上也是多种多样,形质与气格虽然有密切的关联,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往往有不同的排列组合,因而从理论上来说,书法艺术可以形成不可胜数的风格。启功先生的书法在形质上可用“清”字来概括,在气格上则可用“雅”字来概括。
行书 七言联
(明月二分山一角 荷花十里桂三秋)
细审启功先生每一件书法作品,无论是真书、行书还是草书,也不管是擘窠大字还是尺牍小楷,都能做到眉目清晰,笔笔分明,没有任何的纠缠、含糊,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清”的基本表现,大多数观者都很容易感受得到,无须赘述。形质上的“清”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刚硬的、凌厉的甚至是颓靡的。这当然同笔法、字法和章法的不同处理都有关系。启功先生书法则通过“清”传达给我们一种雅逸之气。形质上的“清”和气格上的“雅”合起来构成了启功先生书法的总体风格。
这种“清雅”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认为,杨守敬《学书迩言》中的一段话完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这段话里一共包含了“五要”,正是这“五要”影响了启功先生形成了独特的“启体”风貌。
行书 唐人雁塔题句

首先是天分,学习任何一门技艺并且要达到一定程度的话,都需要一定的天分,这一点无需过多的论证,许许多多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启功先生也不例外。
其次是“多见”和“多写”。启功先生少年时期便追随自己的老师学习书画,并且有机会向许多名家当面请益,又由于精于书画鉴定,过眼的古今书画名作不计其数。这极大地扩展了启功先生的眼界,再加上天分高,善于分析总结抽绎、举一反三,因而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剥丝抽茧,抓住书法的要旨和规律。
行书 旧作一首

启功先生的人品、学养早已有口皆碑。熟悉启功先生的人都知道,启功先生为人谦和,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学问涉及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语言文字、文物鉴定等诸多方面,不但广博,而且精深。
这样的人品和学养再配以梁同书所说的“多见”形成了启功先生特有的审美眼光,这种审美取向是形成我们所谓“清雅”书风的先决条件。所以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从不哗众取宠,完全是在博观约取中靠学问、人品一点一点地滋养出来的。
行书 临国香图因题
谁都无法否认,启功先生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如果把书法艺术比作一个百花园的话,那么,启功先生的书法一定是其中的一枝幽兰,无疑,这枝幽兰不那么绚烂、耀眼,但是它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却足以令人驻步流连…
行书 飞行旅途口占
行书 题竹石
行书 元微之岁日一首
行书 题石涛画
行书 题九松图
行书 题石田山水
楷书 七言联
(青山城郭红泉磴 黄绢才华绿绮琴)
楷书 七言联
(满襟和气春如海 万丈文澜月在天)
行书 醉中作一首
楷书 七言联
(读书身健方为福 种树花开总是缘)
行书 自作诗
楷书 七言联
楷书 七言联
(书田菽粟饶真味 心地芝兰有异香)
楷书 七言联
(湛露凝珠滋翰墨 卿云流彩焕丝纶)

  

楷书 七言联
(袖里虹霓冲霁色 笔端风雨驾云涛)
楷书 七言联
(随地山林诸老会 一天弦管万人春)

 

楷书 自作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