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100年前的悲壮救国路
一、
1918年8月,2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为新民学会的同学申请赴法勤工俭学。
北京居,大不易。
这些青年都是穷学生,没有多余的积蓄用来生活,毛泽东就和其他7个青年一起,在三眼井的大杂院里租了一间小房子。
他们挤在一张炕上睡觉,合起来买一件大衣,每天挤得骨头都发酸,日子比现在的北漂苦多了。
毛泽东感觉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便找到杨昌济,请杨老师帮忙找一份工作,起码能挣到工资吃口饭。
杨昌济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没有其他门路,只好问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我的学生在北京生活艰难,能不能安排一下?”
李大钊的图书馆正好缺人,那就来吧。
于是,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每天整理书架打扫房间,工作累的要死,每个月才8块钱。
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读书,有人来借书的时候,他还想借机攀谈几句,可那些学富五车的文人教授啊,根本看不起这个满口南方土话的管理员。
毛泽东多年后回想起来,还耿耿于怀。
但正是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并且在李大钊的文章里,认识了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人。
李大钊告诉毛泽东:“马克思的理论才是世界的真理。”
话虽如此,到底对不对还要再琢磨。
不过,他还是读了很多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通过杨昌济的关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沙龙。
这段北漂生涯,让他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
后来毛泽东回了一趟湖南,半年后又来到北京,住在故宫旁边的福佑寺。
那个破寺庙里什么都没有,陪伴毛泽东的只有一张桌子、一盏油灯、一个油印机。
但就是在这盏油灯下,毛泽东读完一本书——《共产党宣言》。
这本书堪称有志青年的指路明灯,日后很多事业有成的人物,都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然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毛泽东也一样。
他读完《共产党宣言》后,一辈子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动摇过。
因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工具,不仅中国社会需要,中国革命也需要,他要用马克思主义做武器,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的社会。
而且毛泽东坚信:“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这个评价太大了,很多人不信。
一个妹子估计不喜欢打打杀杀,大家和气生财不好么,哪怕有矛盾也可以坐在一起商量啊,干嘛要动不动就斗争呢,简直是毛病。
妹子怼毛泽东:“共产好是好,但要很多人掉脑袋。”
毛泽东是一枚钢铁直男,在原则问题上根本没有怜香惜玉的意思,张嘴就把妹子怼回去:
“掉脑袋是肯定的,但你要知道共产主义多么好。那时国家不再干涉我们了,你们妇女自由了。”
一句话,苟且偷生和破旧立新,你选哪个?
毛泽东和萧子升是多年好友,此时的萧子升也不理解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是外国的暴力理论,你学那个干什么?”“只有强势权威才能整合中国,中国不能再一盘散沙下去了。”“那个人岂不是没有自由?”
得了,没得谈,曾经最好的朋友就此分道扬镳。
几十年后毛泽东成为大国领袖,萧子升依然在美洲坚持无政府主义,他没有因为故友位高权重,就跑回来放弃理想谋求富贵。
咳咳,也是一条汉子。
二、
毛泽东一辈子都讲究实干,从来不喜欢花里胡哨的卖弄,而“真刀实干”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之一。
他登上南湖红船,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刘少奇、李立三组织安源大罢工,一点一点实践着马克思的观点。
毛泽东还走访湖南的农村,积累了厚厚的手稿笔记,做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愿意革命的精英。
然而,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清党,无数共产党员牺牲,党员数量从6万减少到1万,可谓损失惨重。
面对这么惨烈的局面,有人灰心丧气,从此不再提“改变中国”的理想,有人投敌变节,奔向高官厚禄和金钱美女。
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当更多大的浪潮扑面而来时,你才知道谁是真的英雄。
那年8月,周恩来等同志组织南昌起义,“三河坝分兵”后留下朱德驻守,主力却在南下潮汕的路上兵败如山倒。
得知主力失败以后,朱德告诉幸存的战士:“革命来去自由,绝不勉强。”因为这是掉脑袋的事情,勉强不来的。
9月9日,毛泽东和卢德铭组织了秋收起义,他们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在三湾改编残军,决定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然后转头到井冈山做山大王。
第二年,朱毛两只残军在井冈山会师,才给中国革命留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虽然秋收起义不顺利,但毛泽东的心情还可以,毕竟一个新的革命阶段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他们也有了枪,要在枪杆子里得到政权。
所以毛泽东在起义后,填了一首《西江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此后多年,朱毛红军转战各地,在江西和福建的边界,打下一片红色根据地。他们取得大胜利,也遭遇过大失败。
想认认真真做点事,实在是不容易。
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毛泽东和彭德怀损失惨重,退兵路上,毛泽东的嘴里哼哼:“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干就是了。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毛泽东开心极了,还没回到营地,就在马背上填了一首《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你看,还是“同心干。”
但是在干事的过程中,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牺牲了,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红军家属。
奋斗和牺牲并存,是救国路上的常态。
谁都不想牺牲,但要成功就有牺牲,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牺牲也换不来成功。
这就又回到毛泽东和玻璃心妹子的对话:苟且偷生和破旧立新,你选哪个?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想要用马克思主义做工具改造中国,唯一的方式就是走上血染的征途。
最可气的是,很多牺牲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于自己人。
而牺牲的也不止敌人,很可能是自己。
三、
那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一举一动都要向莫斯科汇报,莫斯科的命令就是不能违背的天条。
共产国际决定支持王明,王明就是无可争议的领袖,王明在莫斯科决定支持博古,24岁的年轻人博古就是党的总负责。
王明想不想做事不知道,反正添乱是一把好手。
众所周知,红军是很穷的,不仅没有好装备,人数也不多,但王明没有了解过红军的真实状态,张嘴就和斯大林吹牛逼:“中国红军有50万人。”
夸大数字,显示王明的实力雄厚呗。
用一个党和一个国家的前程,谋求自己在莫斯科的地位,不管怎么说,这种领袖实在太幼稚了。
反过来说,这个党也是不成熟的。
正是王明和博古等苏联留学生胡闹,红军损兵折将,被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围困在苏区,眼瞅着就要失败了。
几位领导同志商量,不如主力部队突围,去湘西找贺龙。
于是,轰轰烈烈的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10日,8.6万红军向西突围,仅仅两个月后就锐减至3万人,战争有多么惨烈,我们看看数字都能体会到。
由于国军的围追堵截,他们不得已放弃找贺龙的打算,一路向贵州转移,然后在贵州遵义开会,解除了博古和李德的兵权。
不久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周恩来是军事上最后下决心的人,毛泽东是周恩来的帮助人。
既然懂军事的人重新领导军队,那么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吧。
然鹅......张主席来了。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两河口会师,张国焘骑着白马牛逼哄哄,毛泽东等人站在雨中鼓掌欢迎。
张国焘悄悄地问:“你们有多少人?”
得知中央红军只剩下一万多人,再想想四方面军有8万人,张国焘飘了,他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就应该做说了算的人啊。
后来的很多事情,在这里埋下伏笔。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一再让步,张国焘一再咄咄逼人,得到红军总政委的职位不说,还想让四方面军的人主导党的工作。
事后来看感觉张国焘疯了,可在当时,张国焘信心满满。
他还想用强大的军事实力,逼迫中央红军服从南下政策,想利用推行政策的机会,主导党和军队的未来。
这不就是军事压迫政治,枪指挥党么?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和国民党军阀有什么区别?
毛泽东和张国焘谈不拢,只好带着彭德怀和林彪北上,一个月后到达陕北。
张国焘不服气啊,带着8万红军南下四川另立中央,这么出格事情,在99年党史里只有一次。
到底是张主席。
做了这么牛逼的事情,张国焘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由于人生地不熟,四方面军的8万部队锐减到4万,不得已又要重新北上。
这4万人都是最优秀的战士,只要跟着走下来,必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却因为张国焘的争权夺利,白白牺牲在西南大地。
何其不值啊。
二方面军长征时损失最小的,出发时8000人,到陕北时也差不多,但二方面军的损失都在长征之前的肃反时代。
就这样,来自内外敌人的各种压力,让奋斗10年的红军牺牲90%,国统区的力量牺牲100%,到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只有可怜的3万人。
除此之外,国府对红军根据地进行斩草除根,说什么“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1933年江西有1800万人,到1937年只剩下1300万人。
什么叫牺牲?
这就是牺牲。
和奋斗牺牲同步进行的,是背叛。
龚楚是南昌起义时的营指导员,井冈山会师后做了团党代表,这个职位已经很高了,因为兼任师长的是朱毛。他还参加过百色起义,做过第七军的参谋长,而军长是张云逸,政委是邓小平。
所以龚楚在井冈山时代地位很高,一路做到军长、司令等高级职位,长征前是中央军区的参谋长。
就这么个人,竟然在长征的过程中跑了。
张国焘的“中央”维持了8个月,随后和二方面军一起到达陕北,1938年4月又借拜祭黄帝陵的机会跑到重庆,跟着戴笠混了几年。
1949年,张国焘怕留在大陆被清算,跟随国民党到了台湾。
原本国民党还以为张国焘有点用,没想到啥用都没有,自己还得国民党保护,结果他在台湾基本没人搭理,连住的房子都被人抢走。
不禁让人想到陈佩斯的小品:
一个叛徒,神气什么?
至于一大代表陈功博,竟然追随汪精卫投日,成为中国第二大汉奸,简直了。
建党28年后,13名“一大代表”有的牺牲了,有的叛变了,有的落伍了,成功站在天安门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
追求真理和救亡图存,真不是说说而已。
四、
1927年,周恩来同志曾说:“敌人可以在几分钟内毁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内培养出我们的领袖。”
而在陕北,毛泽东已经成为这个党的实际领袖。
从他在北京读《共产党宣言》起,一直到国共合作、红军革命、长征......这个成长过程整整用了16年。
中共还有了大批经受考验的干部,多年残酷战场磨练的将领,未来几年还会有精确的指导思想,可以说,这个党到了陕北才真正成熟。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里说:
“我党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这就是牺牲的价值。
毛泽东要牺牲朋友和亲人,组织要牺牲党员和战士,国家要牺牲数百万人口,这么大的牺牲才换来成熟和深刻。
但正是近代中国最惨烈的牺牲奋斗,才磨练出毛泽东和同志们的能力,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力。
再往大说,只有毛泽东那代人的奋斗和牺牲,我们才能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深刻一点,不至于和印度三哥一样,成为一个没有历史荣耀和传承的民族。
这点很重要。
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看到不顺眼的还要抡起键盘开喷,就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既不明白事情,也不明白自己。
其实他就是没经历过事儿。
而经过16年的磨练,毛泽东和中共到陕北以后,基本没有再失败过,只要说过什么话,不管多少年一定能做到。
说要打败日本,结果有了《论持久战》。
说要解放全中国,于是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剩下台湾也是迟早的事。
说要民族大团结,就有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奏乐有于阗。”
说要消灭疾病让人民健康,就有了“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对他们来说,只要肯努力登攀,这世上就没有什么难事。
1959年,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在这个长大的地方住了2天。他见到很多父老乡亲,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是都交谈甚欢。
深夜,毛泽东坐在房间里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感慨万分,不禁提笔写了一首《七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终究是做到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