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米仓巷之名的由来。
肇庆古街旧巷探秘,今日来到米仓巷,解开其名得来之“迷”。
原来,米仓巷是因为宋代包公在端州任知州时,曾经在这里修建“丰济仓”而得名。巷内有包公井、永远堂和养善堂等遗迹,可能是现存肇庆最老的一条街巷。
我最早接触米仓巷的是1986年10月,我到高要县广播电视局(高要人民广播站)工作,当时还对“米仓巷”这个名打了个问号。时至今日,才作个详细的了解和解读,原来竟然同大名鼎鼎的包公有关。
据史料介绍,宋朝康定元年至2年(1040年至1041年),包拯到端州任知军州事。他在任职期间,组织民众筑土城墙。
另外,包拯教端州民众打井,并修建州衙、星岩书院等,还在距离州衙几百米的高地上修建丰济仓,储粮食备战备荒。附近形成了一条街巷,久而久之,人们将它叫作米仓巷。
南宋祥兴年间(1278至1279年),丰济仓和高要县署、县学宫毁于战火。元代初年,当时的官府在丰济仓原址修建广储仓。明宣德10年(1335年),广储仓恢复丰济仓仓名。
康熙年间,为方便运粮,官府将丰济仓迁往城南门内,丰济仓改驻后营守备,从此不再作储备粮食之用,但是,从此留下了“米仓巷”的巷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