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效应一旦用错,就是企业的灾难
增量思维对于一家企业有多重要,我们来看一家企业衰落的例子。
你可能没听过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但是你一定听说过黑莓手机(Black Berry),它也曾是一代经典。
21世纪初,迈克创始的黑莓手机凭借安全性和实用性,收获了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富比尔盖茨,脱口秀明星欧普拉·温弗瑞等各界名流在内的大量拥趸。在2009夏天,黑莓手机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接近一半的份额。
但是经典也会落幕,到了2014年,黑莓的市场份额猛栽到不足1%。在2016年10月,黑莓手机正式宣告将停止研发和生产智能手机,
黑莓的发展曲线犹如飞机直冲云霄,然后失速下坠。这家公司究竟出了什么差错?
原来它成于聚焦,败于聚焦。
在风起云涌智能手机市场,黑莓沉浸在舒适区,聚焦于本业的能效增长,忽视了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黑莓母公司RIM成立于1984年,早期产品是用于收发E-mail的手持设备,它更像是寻呼机,1999年推出的RIM 6230开始增加了通话功能,成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但E-mail仍然是其主打功能。
RIM 850
迈克比同行更积极地探寻E-mail收发领域的创新。比如,迈克觉察到竞争者的产品输入方式很低效,它们要么采用迟钝的手写板,要么采用尺寸过小的键盘,RIM团队为此开发出了全键盘手机,新产品按键很像树莓的种子,因而被命名为“黑莓”。
迈克还带领团队开发出收件箱同步功能,而在此之前,用户为此不得不把工作邮件转发到手机,再用手机以“龟速”把邮件下载下来。
总的来说,黑莓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迫使用户放弃手机E-mail功能的痛点,提升用户体验是黑莓持续获得增量的动力,遗憾的是黑莓的发力方向也仅限于E-mail收发领域。
2007年以前,黑莓的策略使得这家公司迅速发展,并引领着整个手机行业,同时也助长了这家公司的自负。
奥巴马对黑莓手机爱不释手
公司经常把同行的产品买回来拆机研究,但是市面上从没有一台手机足以让创始人迈克感受到威胁,甚至当新一代的iPhone发布也是如此。
“他们把一台Mac电脑放进了一台手机。”迈克不无讽刺地说道,言外之意是他相信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一台完整的“手持电脑”,而是一台邮件功能完善的手机。
以往的信念织就了迈克的心智牢笼,到了2008年,作为一家市值突破700亿美元的公司,黑莓仍然只有一款产品。
可见,重新认识增量、把握增量是多么重要。
本质上,黑莓聚焦的是能效增长,也就是在一个专业领域内能力和效率的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是有极限的,就好比人类当中跑得最快的博得特,他的百米记录是9秒58,这就是人类的极限,即使投入再大的精力去训练,也很难突破。
那有没有办法变得更快呢?
我们知道,一般人用双腿是跑不过博尔特的,但是,一般人驾驶轿车却可以轻易地跑进5秒以内。这就是切换模式,也就是模式增长。
大多数企业都执着于本业,执迷于能效增长。但是能效增长持续奏效的前提是市场、技术环境稳定性,然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环境,稳定性是相对而短暂的,多变性才是绝对的。此时更需要企业从能效增长切换到“模式增长”。
有时候,能不能完成模式增长的跨越,结局就是伟大与失败的差别。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家的心智提出了挑战。
2004年,苹果内部一支由工程师、设计师、市场人员组成的小团队向乔布斯建议,把当时的iPod变成一部手机, 乔布斯直接怼道:“这是最愚蠢的想法,我们TMD为什么要做那个?”
乔布斯在公开场合一再表示不会做手机,然而,苹果的一些工程师已经在智能手机领域进行了研究,他们联合起来对做手机这件事进行论证,经过6个月的讨论,乔布斯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随后两支团队在实验室开始了竞赛,一支尝试把iPod加入通话功能,另一支把Mac变成通讯平板。四年后,iPhone贡献了苹果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无独有偶,曾经有一段时间,任正非从华为的定位出发,认为华为不适合做手机。对于做手机的提议不断涌来,任老拍桌子说:“华为公司不做手机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
但是在华为,任正非的命令只是作为一项参考意见,研究团队还有其他分析因素,如市场空间、网络与终端的相互影响、竞争对手的策略等,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业务不能丢弃。
而任正非也是非常明理之人,带头开展自我批评,纠正态度,这使得华为的手机业务有机会扬帆起航。
企业领导者心智的开放与否,以及对组织内部增量思维的宽容程度,是一家企业增量模式成败的关键,最终关乎企业的生死。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黑莓创始人迈克缺乏这种开放和宽容,这让黑莓至少错过了三次发展第二增长曲线的绝佳机会(如果把智能手机市场算在内)。
早在1997年,黑莓的一名顶尖工程师就想在黑莓手机加入一款网页浏览器,但迈克告诉他,黑莓聚焦的是E-mail,网页浏览器不过是对手机电池以及带宽的无谓消耗。如今,手机浏览器已经是除社交、网购之外网民渗透率最高的应用。
10多年前,黑莓的一名同事提出开发“即时通信”应用的策略,但是,迈克却担心允许应用安装在竞争对手的设备上会削弱黑莓的竞争力,以至于黑莓错失了一个190亿美元的商业机会(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后来达到的价值)。
黑莓的遭遇恰恰印证了《增量模式》理论创始人黄校长那一句话:“聚焦效应却是把双刃剑,因为一旦聚错了,那就是企业的灾难。企业最大的悲哀就是,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
如何跨入模式增长是所有企业家必然面临的挑战。在高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像黑莓这样曾闪耀一时又迅速暗淡的企业有很多,比如王安电脑公司、诺基亚、小灵通、瑞星杀毒等等,它们增量策略往往是“能效聚焦有余,模式拓展不足”,这是生动而现实的教训。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