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眼睑、内颊车结合眼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23例
贺佳妮1△,杜筱筱1,冯卫星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咸阳712000)
笔者采用点刺眼睑、内颊车结合眼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2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就诊的门诊患者,男11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34±12)岁;病程1~5 d,平均(3.1±1.3)d,均为单侧发病。全部患者符合《神经病学》中对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1)点刺眼睑:首先观察患者眼睑闭合状态,患者闭眼,对患侧上眼睑常规消毒后,医者持0.35 mm×25 mm针灸针,针尖与上眼睑呈10°~15°角,由内眦向外眦快速点刺上眼睑,频率要快,手法要柔和,反复点刺3~5个来回,以患者眼睑部微发红、不出血、不感觉痛苦为度。
(2)点刺内颊车:内颊车位于口腔内侧正对颊车穴处,并可见口腔内部与牙齿相邻的黏膜上有一紧贴舌体的内咬合线。患者面向光线充足处,张口使口腔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后,采用0.35 mm×50 mm一次性针灸针,针尖与患侧紧贴舌体的内咬合线约呈45°角,沿内咬合线边缘由内向外点刺3~5个来回,直刺入内颊车2~3 mm,使之微微出血,其后嘱患者用淡盐水漱口至自然止血。
(3)眼针疗法:取穴:双侧上焦区、肺区、脾区。操作:患者仰卧闭眼,对针具和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眶内沿皮横刺法,采用0.35 mm×15 mm一次性针灸针,沿眼睑快速刺入2~3 mm,以较快频率轻刮针柄3~5下,促使得气,手法宜轻,不可强刺激。留针20 min,期间不提插、不捻转针柄。缓慢出针,用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上述治疗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间隔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参照House-Barckmann分级量表和眼睛闭合程度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嘱患者配合做抬眉、蹙额、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观察患者面部肌肉活动度及眼睑闭合情况。痊愈:目测面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眼睛能完全闭合,计8例;显效:患侧额纹显现,鼻唇沟不偏歪,眼睛稍用力可完全闭合,示齿时口角两侧对称,基本不偏歪,计10例;有效:额纹轻微显现、鼻唇沟偏歪不明显,眼睛基本能闭合,口角有轻度不对称,计4例;无效:额纹未见,眼睛不能完全闭合,露齿时口角仍偏歪,进食后患侧齿颊有食物残留等,计1例。愈显率为78.3%。
4 体会
笔者观察发现闭目困难症状较轻的面瘫患者通常恢复较快,病程短,且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而睑裂较大、闭目困难严重的患者通常治疗时间较长,且易有后遗症,说明眼睑闭合功能对患者病情的预后和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影响。因急性期邪气尚浅,治疗时刺激量宜轻,用毫针对上眼睑进行快速反复点刺,既能避免用梅花针叩刺产生的强烈刺激,又可有效刺激眼睑络脉,改善上眼睑的血液循环,同时又可增强局部眼轮匝肌的兴奋性,促进眼轮匝肌收缩,使眼睑能做出闭目动作,治疗后患者自觉眼睛闭合较治疗前明显轻松。因急性期面神经发炎肿胀,对口腔内壁产生压迫,患者患侧齿颊易有食物残留,用毫针点刺口腔内部紧贴舌体的内咬合线和内颊车穴使之微微出血,有利于排出病灶内的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通畅,咀嚼肌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减轻面神经的炎性反应充血和水肿,促进面神经恢复。眼针疗法通过对眼周局部进行针刺,近可缓解局部眼睑闭合不全,远可以疏通全身经络气血,调节上焦及肺、脾等脏腑气机。因病变在颜面部,属上焦,又多因卫外不固,风寒侵袭所致,肺主皮毛,主卫外,表邪之所在,故选取肺区可宣散风寒之邪,顾护体表之卫阳,防止病邪进一步入侵。脾主四肢肌肉,主司眼睑开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选用脾区针刺可舒缓面部肌肉。
总之,点刺眼睑、内颊车穴结合眼针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眼睑闭合不全、食物滞留齿龈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