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知识》减少 2024-06-12 12:05:10 一个修道者,先把简单的欲望从生活中排除掉,再把不容易达到的从生活中除去,剩下的仅仅属于生存面的东西了。这就是修炼所要达到的一个境界,他使人与自然沟通,由此带来的平静与愉悦是别人感受不到的。去掉加在自己身上多余的东西,回归本真的人性,过一种简约的生活。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问了好几次无为谓都不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回答。知从无为谓那里得不到解答,便返回到白水的南岸,登上名叫狐阕的山丘,在那里见到了狂屈。知把先前的问话向狂屈提出请教,狂屈说:“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知从狂屈那里也没有得到解答,便转回到黄帝的住所,见到黄帝向他再问。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方才能够懂得道,没有安处、没有行动方才能够符合于道,没有依从、没有方法方才能够获得道。” 知于是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无为谓和狂屈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谁是正确的呢?”黄帝说:“那无为谓是真正正确的,狂屈接近于正确;我和你则始终未能接近于道。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的是不用言传的教育。道不可能靠言传来获得,德不可能靠谈话来达到。没有偏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讲求道义是可以亏损残缺的,而礼仪的推行只是相互虚伪欺诈。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能获得德,失去了德而后能获得仁,失去了仁而后能获得义,失去了义而后能获得礼。礼,乃是道的伪饰、乱的祸首’。所以说,'体察道的人每天都得清除伪饰,清除而又再清除以至达到无为的境界,达到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了。’如今你已对外物有所作为,想要再返回根本,不是很困难吗!假如容易改变而回归根本,恐怕只有是得道的人啊!’现代生活方式遵循的法则是加法,追求的是物质的增加;而道家倡导的生活方式则是贯彻减法的原则,实行的是简约。这与罗丹做雕塑是同样的方法。罗丹认为:所谓雕塑的艺术,就是把多余的去掉。 赞 (0) 相关推荐 养生三境,你在哪一境? 养生之论,早已有之.得法与否,关乎命之长短. 黄帝曾与岐伯就养生问题展开过讨论. 黄帝对话岐伯:何谓养生? 黄帝问: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 人生三境界:淡定 从容 舍得 有一种境界叫淡定 有一种力量叫从容 有一种智慧叫舍得生活是一场任凭我们如何努力,都不会停下的旅程,其实,我们无需强求什么,更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也许坐车跑得快些,却可能没有你走得充实: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 ... 道教小知识丨全真道土为什么要冠巾 冠巾是出家道士正式成为道士的仪式.冠巾又称"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如自悟大乘,未请科事,不妨道友代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 ... 《道教小知识》什么是“小周天、大周天”? 作者:李信军道长 "周天"指意念导引精气沿经络循环绕行,称之为"周天"功法."大和小",小周天功法指意念导引精气打通任督二脉,称为" ... 《道教小知识》什么是“无极” <道德经二十八章>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意为圣人深知明亮,却安守于暗昧,并以此作为天下的楷模和法式,这样永恒常存的 ... 《道教小知识》——什么是礼斗 礼斗,俗称拜斗.是向上界斗真设醮供养,以求延生赐福,消灾解厄. 一般是以礼拜北斗七元星君为主.昔太上老君悯念众生多有灾厄苦恼,于汉朝永寿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鹤鸣山传授张天师礼斗解厄延生之法.法 ... 《道教小知识》求一 "一"是道的化身,是宇宙变化的源头,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所以从我们的感受来说,它似有似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就是 ... 《道教小知识》修身之本 个人的修身.养生与治理国家都遵循着同一个原则,人.天地.万事万物.社会关系也都受着共同规则的支配.这一规则就是"道".静态地说,"道"是世界的本体: ... 《道教小知识》形神 "有"凭借"无"存在,有形的东西依据精神而成立."有",是"无"的宫室:有形之物是精神的住宅.所以用堤防来比喻,堤防一旦 ... 《道教小知识》天地无为 无为是道家价值观的核心观念,它与天地人统一于"道"的世界观是完全一致的.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遵循着自己固有的规则,根本不用外力的介入和干预能够运行的很好.因此,应该尊重自然本性, ... 《道教小知识》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 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