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

曾国藩:人一生的风水,都藏在读书这两个字里!

诗书传家,不止十代。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奇人——曾国藩。他自小“以笨闻名”,秀才六考不中,23岁了考第七次才考取,还是排名倒数第二。

随便说几个和他同时代的才俊,每个都比他天资聪慧: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全县第一;李鸿章,17岁即中秀才;更别说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然而,曾国藩的后半生,却逆袭般地取得了比他们更高的成就。

他让毛泽东说出:“予于近人,独服曾国藩”。甚至蒋介石的一生,手边永远有两本书,一本圣经,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

从一个“笨人”,到中国历史上比肩孔孟、王阳明的“半个圣人”,不得不说,曾国藩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逆袭之路。

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统帅,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

清史专家萧一山评价曾国藩时说:他生平的事业完全是从学问修养而来,而学问修养则是从读书中学来的。

正如朱熹所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

的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多读书,才是普通人逆袭的人生宝典。

一、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曾国藩有多“笨”呢?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传闻,是这样说的:一个晚上曾国藩在背书,房梁上有个贼,听他翻来覆去,许久都背不过去,贼气得从房梁上跑下来,直接背诵了一遍,跑了。

这则传闻,听起来都像是一个笑话,却透露出一个真相:曾国藩的资质平平,连小偷的天赋都比他高。其实,他出身也平平,农民家庭,家族中500年来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但他通过读书,一步步从秀才奋斗成进士,进士再被点翰林,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成为一品大员后,曾国藩在家训中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曾国藩从小天赋不高,他从十三岁就开始参加秀才考试,屡考屡败,愚笨的程度连小偷都嫌弃。

在参加第6次秀才考试时,不仅落榜,还因为成绩太差,成为全省通报批评的反面教材。

人们提起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祖坟没冒青烟,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的曾国藩,也因此感到有些自卑,他曾写日记评判自己:“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慢慢来会比较快,曾国藩坚信:读书,可以变化骨相

他没有因为天资不足而气馁,而是加倍努力、手不释卷,终于在第七次考中了秀才。

读书是曾国藩与命运较量的唯一机会。

他在考中秀才后,继续发奋读书,修身养性,28岁就考中进士,比同时代考取进士的平均年龄早了10年。

从此,他开启了人生的光明大道。

哲学家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公平、最好走的路,它不看重出身,不看重天赋,只看重努力和付出。

    年少无知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长大成人后才明白,读书是世间最公平、最好走的路。

二、读书,是人生逆袭的利器。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

曾国藩一生读书有多刻苦?天赋不高的他,读书时一句搞不懂,他就不读下一句;一次背不过,就多背几次。

他把读书分为看、读、写、作四门功课来做,每一门功课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如写字,但每日要求作楷书一万,如果加上磨墨铺纸等功夫,仅这一门功课每日耗时就可想而知……

31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12条: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且长期坚持。”

普通人的长期坚持,坚持一年就少见了……他坚持了多久?

终其一生!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正是日复一日地读书,才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继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曾国藩因饱读诗书、文笔镌刻,还深受道光皇帝青睐。

曾经以为,一个人最硬的底气是那些外在的职位和财富。

在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发现,博览群书后由内往外,长在身体中融在血液里的才气和智慧,才是一个人逆袭最硬的底牌。

在《权力的游戏》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哥哥有他的宝剑,劳勃国王有他的战斧,我则有我的大脑。

好脑筋需要书本,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才能保持锋利。
那些读过的书,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开阔你的眼界,提升你的格局,改变你职业生涯的际遇。

曾国藩家训里这样写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让你变得优秀的并不是你的天赋和能力,而是孜孜不倦地读书。

三、读书,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曾国藩祖上没有读书人,家中世代务农,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七次才考中秀才,而曾国藩的叔叔曾骥云,一辈子读书,也没考中秀才。

曾国藩从一个乡下笨小子,一跃成为进士、翰林,他正是通过读书,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活出了高配版的人生。

曾国藩在家训中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他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常常以身作则,教导后辈们知书识礼。

    曾国藩希望子孙后代不以有钱为荣,而以读书为荣。

远在京中做官的他,总不忘写信回家,督促几位弟弟和子侄们读书。

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帮手”。

他还鼓励儿子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曾告诫后辈: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儿,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意思是我们读书,一是为了从书中的学问里,完善自己的品行修身齐家;二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成为更好的自己,看清走向未来的路。

俗话说:诗书传家,不止十代

这就是曾氏后代人才辈出的原因,也是延续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四、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

毕淑敏说: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

    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孙中山先生,为曾国藩写过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曾国藩做官员,做到了当时汉人最高的职位,被封侯爵。

做学者,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还结合到人生实践中。

做父亲,在他的教育下,兄弟子侄后辈,人才辈出。

    曾国藩,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读书苦,苦一阵子;不读书,苦一辈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