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2.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在现实与想象的强烈反差中唤起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进而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2.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板书课题,启发谈话。你们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吗?知道安徒生是谁吗?安徒生(1805-1875),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的童话和过去的一般童话不同,并不是民间传说的重述。他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在英国,他的作品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同时,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文字,是丹麦对世界文学最伟大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在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小男孩捡起她的鞋跑了。可是小女孩一根火柴也没卖掉。她又冷又饿,蜷着腿缩在墙角里。这个小女孩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2. 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讨论:1、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3、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三、学习“悲惨生活”部分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时间:大年夜,地点:大街上,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冷的景象。)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力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交流(反馈)(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衬托“穷”)(2).对小女孩头发的细节描写“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美丽,引起人们的同情)(3).对周围环境的细节描写。(天气衬托悲惨、凄冷,圣诞节衬托社会黑暗,贫富不均)4.指导朗读。四、学习“美好幻象”部分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各出现了怎样的幻景?为什么?(l)自由读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寒冷)“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怎么理解?(小女孩家里穷,她不敢随便用火柴取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思--议--读”的方法,下面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出现的种种幻象。3.小组自读自议,完成表格。划火柴次数出现了什么为什么第一次火炉寒冷,渴望温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4. 理解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5. 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寒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饥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象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6、感情朗读“美好幻象”部分可采用多种方式读,要求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五、学习“冻死街头”部分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两腮通红”说明小女孩是冻死的,“嘴上带着微笑”说明小女孩临死的时候很快乐。)(3)理解课文结尾的几句话。“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谁也不知道”说明没有人关心她;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看到了许多美丽的东西;第二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以死来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2.指导朗读。六、拓展延伸1.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2.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读了以后,你有何感想?3、全体起立,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祈祷。七、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读几篇安徒生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