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解经】了解六经辨证,中医小白秒变中医内行

六经辨证是东汉医家张仲景在《内经》经络、脏腑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一套关于人体感受外邪(自然影响)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系统诊疗模式,被后人视为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临床指南。

六经是人体六大经络系统,分别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六大经络系统为人们接受自然能量提供了可循行路线,同时与人体对应脏腑关联,将自然能量传送到人体内部。

六经贯穿人体360度周身,其中每单独一条系统又各分出手足经,并与内部循行关联脏腑相应,被称为人体十二正经。

《素问》中按照六经循行过程中能量运行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特征,将六经按照开、阖、枢分类,其中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阖,少阳、少阴为枢。

开是打开、对外释放的能量状态,指太阳、太阴经脉的宣发、输布功能。

太阳经为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对外抵御寒邪入客,对内行阳化气,有温阳解表,升阳散寒的功能。

当人体皮表受到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等侵扰,阳气的释放功能受阻,会出现出汗不止、怕风、怕寒、头痛等太阳中风或太阳伤寒病症。

太阴经为三阴之表,气化在里,但通达于外,主宣发、输布。

当太阴之“开”的机能紊乱时,会导致水液津液不能输布,出现腹满时痛、呕吐、下利、不渴等太阴脾运失调症状,以及喘满、咳嗽等太阴肺气不开病症。

枢:枢纽,表面意思是转动的门轴、机要。少阳为三阳经中的枢纽,少阴为三阴经中的枢纽,二者均起到交通内外、调节表里的功能。

少阳经把握表里阳气之枢纽。手少阳三焦与足少阳胆让阳气处于半闭半合的表里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

若少阳经机能异常,邪气结于半表半里,阳气被郁,会出现畏寒、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胃功能失调、不欲食等症状。

少阴经为三阴经出入之枢纽,调节着阴气的表里运动。手少阴心主血脉外达,足少阴肾主水,将脾输送的精微物质变成血,肾水与心火上下交通互济。

如果少阴经机能不利,阳气内郁,会导致心肾不交、肝脾两经不调等问题。

阖(合)为关闭、收敛、收藏。阳明主管着三阳经中阖的功用,厥阴主管着三阴经中阖的功用,二者具有收敛、密固、收藏气血能量的作用。
阳明经阳气能量正常情况下,表现为内敛积蓄于内。阳明胃经负责受纳腐熟水谷,阳气处于关闭状态,不往外释放。

阳明闭合功能失调会导致燥热烧灼津液,与肠胃中食物糟粕结合,致使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脐腹胀满等燥实之象。

厥阴经系统在气血循行过程具有闭合、闭藏、内敛的生理特点。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阶段,厥阴肝藏阴血闭藏于里。

厥阴不藏则阳无以制,会出现肝木失调、心火不能下达,阴阳不能顺接,上热下寒,气血紊乱,脾胃失运等问题。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基础,结合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特点,对外感病症进行分析总结:

把病性分为阴阳,把病位分为表里(外为表、内为里),进而把病症归纳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证型阶段,即六经辨证。

《伤寒论》总结出外感疾病的发展过程在六经间的规律,创立了一套阴阳、虚实、寒热病性及表里病位的病症模型。

因此,六经的传变规律,是病性由属阳、属热、属实的三阳阶段,转向属阴、属寒、属虚的三阴阶段。在这两大阶段中,又各有不同的阶段。

三阳阶段

在三阳阶段,主要反映邪正斗争由初起到炽盛。期间,病邪由表及里,是外感疾病传变过程中邪气由浅入深传变的主要形式。

当人在外感初期,最先受到侵犯的经层是太阳,根据外邪性质,太阳病症下有伤风、伤寒、温病不同类型。此时如果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扭转,会继而向阳明或者少阳经层发展。
在从阳到阴的中间阶段,随着三阳病阶段正气与邪气间拼搏,正气逐渐被消耗,疾病就会由正气为主的状态突变为正气不支的状态,发生由阳转阴、由实转虚的质变,逐渐进入三阴阶段。

三阴阶段

在三阴阶段,人体正气由始衷到衰竭,突出表现为正衰的矛盾,通常又划分为太阴、少阴、厥阴三个病理阶段。

太阴病为正气始衰,表现为无热恶寒而手足尚温,脉多缓弱,神志多无改变;
少阴病正气已消耗甚多,机体维持热量供应变得极困难,表现为恶寒倦卧而手足厥冷,脉微欲绝,神志亦有改变;
厥阴病有两种表现:一是正气耗衰极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终成手足厥冷,周身肤冷,神志昏躁无片刻安宁,此时人已正气散乱,为脏厥重证;二是阳衰向阳复转化,此时如准确有效医治,病情能够得以转机。

  中正点评

《伤寒论》以六经为基,建立起一套与脏腑、经脉、自然相关联,用来判断病情病机的逻辑系统。

历代医家对六经辨证中的争论也未停歇过。不同医者从经络、脏腑、自然六气、证候分类等角度对其辨证理论进行诠释。
人是自然中的高级生物,人体内在运行既有规律可循,但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每个人因先天基因及后天客观及主观因素影响,体质存在差异性。

不同人会表现出同病异症,或者同症异病情况。所以,不同体质基础上,外感病传变过程也不会完全机械依照由外及里的固定顺序发展,机体中任何异常都会成为病状改变的原因。

例如:有人外感风寒,可能发现时就是少阳症或者阳明症,也会有人一上来就是少阴或者厥阴症,这里没有太阳到少阳,阳明或再到太阴,少阴,厥阴这样完整的传变顺序发展。

因此,学习六经辨证不是机械套用疾病传变的死逻辑。而是要在明白该套逻辑的前提下,通过抓住当下身体出现特征,掌握机体反映出的客观信息,以望闻问切手段定位疾病证型,从而进行疾病预后及治疗,这也是学习《伤寒论》的核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