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通宝二钱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收藏价值无法估量
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
摩擦法测试古钱币的真伪?
将锈色满身的钱币的边道,在水泥地上或者在细砂纸上摩擦几下,观察期露出的铜色与同时代钱币的铜色是否相符。若使拼合而成的钱币,摩擦后有可能露出拼合的缝隙。
粘合拼接法
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取相同品种两至数枚,磨去没字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连泉、合背或同文钱。还有磨去两个旧钱的背,拼合起来成为两面文字。
了解一些古钱币保藏的常识,才能在实践保藏中做到不受骗。首要要从钱银文字的源流演变上加以调查。古钱币文字通常带有共同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汉唐以来,官方铸币,面文多为书法家或皇帝书写,具有共同的文字风格。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即由欧阳询书写。因此把握文字的气味、神韵是鉴别古钱币的要害之一。伪品由于是模仿他人的,常常处处小心,方法极不天然,勉强做作,文字神韵天然大打折扣。其次,从钱币的色彩、成分诸方面加以调查。真钱的锈与铜质联系在一起,所谓“锈色入骨”,不易掉落。伪钱的锈浮在外表,用醋一擦即掉落。此外,真钱币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发生变化,所以通常分量会大为减轻,用手掂一掂,即可从轻重方面加以区分。
要对洪武通宝二钱作出正确的判断,实际上是熟悉钱币的一个过程,所谓熟能生巧,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实践,接触的洪武通宝二钱多了,过手的洪武通宝二钱多了,阅历就丰富,积累的经验就丰富,头脑中掌握的资料和数据就多,识别洪武通宝二钱的眼力就会提高。洪武通宝二钱市场的火热,单枚洪武通宝二钱的价位也越来越高,一个不慎就会巨额钱款打水漂,并且有很多的商人为了高额赚取利润,不惜借用高科技来伪造真稀钱币流入市场,以假乱真。
真洪武通宝二钱粘结形状不规整,结合却非常紧密,不易分开,撬开可以看见钱体低洼处粘结面上是入骨的绿或红锈,两钱紧密结合处(主要是边缘与文字部分)或留有不规则的半圈形灰黄铁锈,南方筒子钱这种痕迹更加明显;
当然,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在鉴赏包浆醇厚的洪武通宝二钱时,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力往往是不够的。品鉴专家告诉我们,洪武通宝二钱,往往楷体文字书法极为苍劲有力,字体结构舒展大气,间架平衡和谐,与赝品钱币文字不流畅、图像模糊、文字走失风神等特征完全不同,这可以作为藏客们在品鉴时一个基本的判断点。此外,真品钱币包浆自然,赝品钱币往往含银量低,在锈色和包浆方面并不重视,防伪暗记更是无从寻找,属于纯仿冒正品钱币的伪币,虽形似而面貌全非。为此,藏品专家们提醒广大的民间藏友们: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收购古代钱币,以免自己白白损失了巨额资金,却无法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