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全国气温持续“低迷”?谁说“春捂”的观念过时了?回来吧!秋裤君!

前些日子,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春意融融、阳光灿烂的,气温不断攀升,甚至让人产生“初夏”的错觉。药娃就像花儿一样,受不了温度的诱惑,迫不及待地脱了秋裤!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三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随着冷空气到来,连续几日的升温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很多北方地区遭遇了阵风、寒潮,以至于供暖时间都延长了。

看这个架势,还是把柜子里的老棉袄请出山吧……

俗话说“春捂秋冻”,防的就是“倒春寒”这一手啊!可算知道啥叫“美丽冻人”了,还不如多穿点实在!

“春捂”有科学标准吗?

“春捂”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冬季的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机能与外界环境温度,达到平衡状态。早春温度还不稳定,有时“一夜回到冬季”,这就叫“倒春寒”,所以“捂”一段时间,等气温稳定了,确实暖和了,再慢慢换上春装。

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昼夜温差大于8℃则是该捂的信号。勤看天气预报,得知冷空气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增添衣物“捂”起来!

哪些人群必须“春捂”?

春天气候多变,是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流行的季节。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另外,对于上了年纪的慢性病患者,忽冷忽热会使血压波动增大,易诱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幼儿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倒春寒”难以适应,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容易引起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

除了一老一小,体虚的人及经期女性也要注意做好“春捂”,特别是在洗澡和运动之后。

“春捂”如何恰到好处?

中医认为,“春捂”的重点在背、腹、足三部位。背部保暖可预防寒邪入侵,减少感冒发生;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底入”,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不能“捂”过度。如果体内的热不能散发,同样会导致感冒、呼吸道感染等。要遵循“下厚上薄”“急脱急穿”原则,比如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和孩子,从阳光下走进室内,感觉冷了,要马上穿衣服。

药娃温馨提醒:

对抗“倒春寒”,也不是全靠“捂”。适当的户外锻炼,如太极拳、健身操、爬山等,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抵抗春寒的侵袭。锻炼时间宜在下午气温回暖后进行。春天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喝姜茶,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帮助人体杀菌防病。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泣血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